::本電子報由法鼓文化心靈網路書店發送,若您不想收到此電子報,請按下 取消訂閱::
     
第421期/2018年09月04日發行‧每個月初發行


【本期專題】懂孤獨,不寂寞
【訂閱方案】【開啟平安】人生訂閱案
【精選專欄】【佛教藝術家】寂滅為樂——胡軍軍的涅槃天下
【法鼓訊息】法鼓文理學院碩士甄試簡章上線 9月開辦樂齡大學
購買本期雜誌
訂閱人生雜誌電子報
觀看421期目錄
 

懂孤獨,不寂寞

人格在寂寞中昇華

凡夫逃避寂寞,一顆心向外追逐難以停歇。
騷人墨客書寫寂寞,留下傾訴蒼涼人生的詩篇。
聖哲卻以寂寞為良友,了知唯有安然走過寂寞之路,
方能擁有涵容萬物的襟懷與悲心。

■ 聖嚴法師

(李東陽 攝)

 

寂寞的本質:無盡之藏,涵容有情與無情

 

一個寂寞的人,雖能引起他人的同情;但人之對於寂寞的境遇,總是容易引起哀傷的情緒。所以寂寞的境遇,總是不受一般人所歡迎的。

 

但是,人而真正能夠忍受寂寞,安於寂寞,樂於寂寞,並且願以寂寞為其終身之良友者,他將必然通過寂寞之路,透出於寂寞的氛圍之外。他將會在寂寞之中,認識自己,認識他人,認識世間,認識世間的一切有情與無情;他將會發覺自己的缺陷,他人的缺陷,世間的缺陷,乃至一切有情與無情的缺陷;缺陷之中,產生憂患,憂患則與痛苦俱來;自己有痛苦,他人有痛苦,一切的有情眾生皆有痛苦;因為自己有痛苦,自己是人,凡是人,必皆有痛苦;又人是有情的眾生,凡是有情的眾生,亦當皆有痛苦。自求解脫痛苦,故亦必能逐漸而發為救人救世的大悲精神。到此境界,吾人的人性,已從孤單與寂寞之中,昇華而至於廣大無際的無盡藏中,自己深入於民胞物與的無盡之藏,自己的心胸,亦將充塞於無盡之藏,並進而彌蓋涵容了無盡之藏,此真所謂廣大如虛空了。但是,虛空雖然容受萬物,且以撫育萬物為職志,虛空的本身,卻是寂寂寞寞,無色無臭的。

 

因此,我們可以肯定地說︰古來聖哲之士,不論出世的抑或入世的,他們皆從寂寞中來,那是毫無疑問的。雖由各人對於寂寞的運用有廣有狹,對於寂寞的體認有深有淺,而致聖格與聖階的範圍等次,各有差別,然其認定寂寞之可貴,乃是一樁事實,即使他們未嘗用過寂寞一詞的字樣。

 

人類思想的凝聚,必須有其冷靜的機會;人格的昇華,必先假以沉澱的時日。一缸混水,澄清之後,始能明淨如鏡而徹上徹下,但如不讓其有休息的機會,時時均以器物攪之拌之,那是不會澄清下來的。

 

世間固有不假造作的天才人物,一出世來,即能顯赫一時,但那總是浮淺的,好像肥皂的泡泡一樣,也能吹得很大,也能在陽光之下發出絢麗的色彩,也能使人對之欣然而笑,然其彩色的生命是有限的,其為人們所留下的印象與影響也是有限的。

 

寂寞的應對:甘於寂寞,從中淬煉智慧

 

世上一般的所謂凡夫,總是不甘寂寞的,總是想盡方法,要使自己比他人好,要使自己站在他人的面前與上面,要使自己讓他人看到,要使他人知道自己是比他人為好為高。所以一般的政客,口頭上喊著為民服務,事實上卻在踏著人民的背脊,登上自我高大的寶座,政客之所以不能成為偉大的政治家,端在他們的不甘寂寞,他們是為成全自我而利用他人;政治家之所以能夠萬民愛戴,留芳千古,原因是在他們的動機為救國家為救人民,能置個人的成敗毀譽乃至生死於度外,他們為了達到自救救人的目的,可以接受天下人的反對,即使在天下人的一致反對之下,他們仍能我行我素。所以歷史上的孔孟諸子,他們各有其政治理想的政治計畫,但他們卻未有一人是能即身而將自己的政治抱負全部實施的,甚至永遠未能付諸實施的,可是,他們那種獨立特行、獨往獨來而甘於寂寞的精神,那種雖千萬人吾往矣的魄力,實在值得吾人深心嚮往。

 

吾人在寂寞的時候,不能不感到無聊,這是因為沒有寂寞的習慣,未能將寂寞的境遇,看作知己的朋友,所以大家喜歡往熱鬧的場所跑,希望能有一些可以交談的朋友,可以共同玩樂的朋友。但是人從熱鬧的場合中走回家裡時,或當朋友們各自分散時,卻會感到加倍的寂寞,好像自己是生活在古墓之中的木乃伊,孤孤零零,悽悽切切,冷冷清清,像一個無依的幽靈,像一隻失群的小鳥。於是產生反常的心理︰愈感寂寞之惱人,愈向熱鬧的場合裡鑽,愈鑽愈感寂寞,愈感寂寞愈要找刺激。最後,心靈混沌了,肉體麻痺了,精神墮落了,整個的人生,也就毀滅了!

 

當然,凡是尚有一些自制能力的人,那是不會一直走下去的。普通的人,無聊的時候,可以看看書,寫寫字,聽聽音樂,時間也就打發過去了。但是,假如我像魯濱遜一樣,生活在一個無人的荒島上,那裡沒有文明,沒有文化,也沒有任何的書籍,那時候,我是自殺呢?還是繼續活下去?如果我是一個聖者,這倒正是我所求之不得的環境了,佛教的教主釋迦牟尼,他要單獨跑到雪山去枯坐六年,耶穌成道之前要到西奈山去獨住四十晝夜,他們何嘗是從書本中找智慧呢?所謂「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這是中國儒家的主張。書本之中,固可找到知識,真正的智慧,則非書本之中可以找到。

 

(摘錄,更多內容請看人生雜誌421期

【佛教藝術家】寂滅為樂——胡軍軍的涅槃天下

■ 林何臻

由詩到畫,
是新銳藝術家,也是虔誠佛弟子,
胡軍軍在石窟中聆聽佛像無聲說法,深受觸動。
發願以涅槃像為所緣,
以行者的心境,勾勒出對「寂滅為樂」的純粹嚮往,
與更多人分享這份法喜,以回報法乳滋養之恩。

 

涅槃(Nirvāṇa),是大成就者的深妙境界,也是佛弟子生生世世修行的方向,不可思議,難以言說。 走進藝術家胡軍軍在佛陀紀念館的「涅槃天下」畫展,澄然的燈光,映照著後方各色臥佛。二十五幅涅槃佛畫,大塊配色繽紛斑斕,有的巨大到延伸滿整面展牆,仿南北朝時期佛像的面部造像,與石刻般樸拙的衣袂皺褶線條,彷彿將展場構築成一個石窟;一系列色彩明亮的畫作中,小尊臥佛掩映在梅樹枝椏間,唯有走近,才能看清面容,耐人尋味。

 

這是胡軍軍心馳神往的涅槃世界,是她自2003年皈依三寶後,多年來親身走訪中國、印度的佛教石窟朝聖,以一個現代藝術家與佛弟子的心境,聆聽遠古佛像無聲說法的感動,發願以畫筆描繪佛陀慈悲的面容與身影。

 

「涅槃是非常深層的心靈狀態,軍軍畫『涅槃』的時候,也是一種心靈上的對話。」8月4日畫展開幕式上,與胡軍軍有著師徒法緣的覺風佛教藝術學院院長寬謙法師,與大眾分享「涅槃」的意義:「在印度,涅槃是痛苦的寂滅消散,是生死的解脫,透過智慧放下執著超越生死,就是一種涅槃的境界;而在菩薩道,菩薩依涅槃的本質,生生世世利益眾生,終至圓滿。」

 

在眾多的造像題材中,何以獨鍾不可言說的涅槃像?胡軍軍說:「我對涅槃的了解非常有限,但直覺告訴我,涅槃是我們佛弟子,可能達到的最圓滿境界。所以我有一個心願:希望透過涅槃像告訴全世界,不論是東方人或西方人,佛教徒或非佛教徒,有這樣一個不生不滅、圓滿自在的生命狀態──這是最初發心畫涅槃像的原因。」

 

震懾於石窟藝術的壯闊

 

回溯過往親炙石窟藝術的體驗,胡軍軍認為,在所有造像藝術中,南北朝時期的佛像,反映出當時佛教在中國走向全盛期的狀態,有著一股「含苞待放」的內蘊,格外令她悠然神往。

 

2015年8月,參訪甘肅南、北石窟寺時,親睹七佛立像,每尊高達八米,脅侍菩薩則有四米高。她震懾於眼前的壯闊,以及其背後所承載,殊勝的佛法傳承與深厚的文化底蘊:「自己是那樣平凡的人,卻能看到祖先留給我們、超過一千五百年以上的文化瑰寶,是那麼雄偉、真實地呈現在眼前,猶如親聞佛陀說法,那種感動和美好,就像來自生命深處的召喚,彷彿回家了一樣!」

 

她心中赫然生起一個念頭:「佛陀教給我們這麼好的法,我可否做點什麼,來報答此生學佛之恩?」回到工作室後,她反覆思考,如何透過自己的筆,以畫佛像來供養佛陀。涅槃佛的容顏,讓她找到了耕耘的起點。

 

(更多內容請看人生雜誌421期

  法鼓文理學院碩士甄試簡章上線 9月開辦樂齡大學
 

以心靈環保作為教育、學習核心,法鼓文理學院將於10月開放碩士班甄試報名,包括佛教學系碩士班,以及人文社會學群(生命教育、社區再造、社會企業與創新、環境與發展)四個碩士學位學程,合計48個名額。今年9月該校推廣教育中心還將開辦「樂齡大學」,歡迎55歲以上民眾成為「心」同學……more

 
  法鼓山社大親子挖地瓜 認識農家智慧
 

早晨下過一陣雨後,大地頓時清涼許多,田園裡的作物也被洗滌的更青翠。法鼓山社會大學 在8/26暑假結束前最後一個週日,也是在地的地瓜產季期間,特別於位在石門山區的法鼓山 社大自然環保戶外教室舉辦「親子挖地瓜體驗活動」,有來自新莊、北投及北海岸地區的親 子和義工、學員共60多人參加,現場熱鬧非凡......more

 
 
 
除本電子報之外,法鼓文化心靈網路書店並發行下列電子報,歡迎訂閱

>>心靈電子報 >>素食聰明吃電子報 >>人生雜誌電子報 >>智慧掌中書電子報 >>文摘報

>>修行電子報 >>佛法詢問台電子報 >>經典學院電子報 >>心靈網路書店好康報 >>大師密碼電子報
關於法鼓文化   |  人才招募   |  隱私權保護   |  實體店面   |  客服信箱
法鼓文化 版權所有
© 2018 Dharma Drum Publishing.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專線電話:02-2896-1600 服務時間:週一~週五 9:00~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