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電子報由法鼓文化心靈網路書店發送,若您不想收到此電子報,請按下 取消訂閱::
     
第417期/2018年05月08日發行‧每個月初發行


【本期專題】Deadline之前 好好告別
【訂閱方案】【微笑拈花】人生訂閱案
【精選專欄】【農禪悟語】務農.悟農
【法鼓訊息】平安幸福禪悅趣 伴媽媽母親節共度家庭日
購買本期雜誌
訂閱人生雜誌電子報
觀看417期目錄
 

Deadline之前 好好告別

願心領航,死亡無畏

凡夫畏死,佛教卻教人直視生死,了知生死,
隨念無常,隨時準備,更要把握當下發願行願,
才能在死亡來臨之際,微笑告別,
無懼地迎向下一期生命。

■ 林何臻

(梁忠楠 攝)

 

經常寫稿截稿、做研究計畫的人,對於deadline一定不陌生。每當完成一篇文稿、一個任務或一個計畫,就等於跨過一條「死亡線」,又是一個新的開始。

 

《法的療癒》作者杜正民教授,對於deadline特別有感,罹癌十年,他總是用Today is the last day of my life(今天是我的最後一天)來惕勵自己,把每一堂課、每一次會議、每一次聚會、每一場交談……都當成是一場告別式。他說:「當你在每一天裡完成告別,自然就會心存感恩,懂得珍惜每一刻。」

 

預立遺囑 直視死亡

 

無常迅速,生死事大。正如《無常經》所云:「此老、病、死於諸世間是不可愛、是不光澤、是不可念、是不稱意。」凡夫畏死,尤其在華人社會,素來避忌談論死亡,甚至假裝自己永遠不會死。然而,在許多臨終案例中,愈是逃避「死之將至」的事實,此生未完成的心願、不曾道出口的感謝、歉疚,恐怕再也沒有足夠的時間和心力去圓滿、解結,又如何能做到真正的放下,自在奔赴下一段生命旅程?

 

面對生死交關,一般人最放不下的,大多是世俗的牽絆。因此,弘一大師於〈人生之最後〉提醒:「臨終之際,切勿詢問遺囑,亦勿閒談雜話。恐彼牽動愛情,貪戀世間,有礙往生耳。若欲留遺囑者,應於康健時書寫,付人保藏。」

 

致力推廣預立遺囑的蓮花基金會生死教育委員黃瀅竹分享,遺囑不僅是交代身後事的根據,更可以是個人用來「準備死亡的工具書」。透過書寫遺囑,做生命回顧,清楚看見自己一路走來還有哪些願望清單待辦,把握今生好好實踐;而預立醫囑,包括簽署DNR、安寧緩和醫療、器官捐贈等,以及提前做好財產分配和交代身後事的處理,也能避免增添親友的麻煩或紛爭;更重要的是,讓它成為使生命不留遺憾的務實方法,也將生命中累積的智慧傳承下去。

 

隨時做好死亡的準備

 

聖嚴法師於《生死皆自在》中說:「了解死亡,就不怕死亡。要做到不等死、不怕死,前提就是要正確認識死亡,並隨時做好死亡的準備。」法師更以自己的生死,為世人示範了一場莊嚴的生命教育,影響力至今仍在發酵。

 

聖嚴法師在2009年捨報之前五年,便立下遺言,交代身後事:「不發訃聞、不傳供、不築墓、不建塔、不立碑、不豎像、勿撿堅固子。禮請一至三位長老大德法師,分別主持封棺、告別、荼毘、植葬等儀式。務必以簡約為莊嚴,切勿浪費舖張……」

 

不僅隨時準備好面對死亡,聖嚴法師更在無常之中看見了眾生的需要、續佛慧命的必要,因此身後事的安排,不是為了他個人,而是為了整個教團的發展、正法的住持而立。從晚年的回憶錄《美好的晚年》,在在處處可以看見法師在生命盡頭來臨之前的「準備」。

 

例如在2005年法師入院開刀前,舉行了法鼓山體系第一次的傳法大典,而後更陸續完備讓僧團用續的完整規章制度,並於2006年選出第二任方丈接位,將弘法傳法的任務往下傳持。

 

(摘錄,更多內容請看人生雜誌417期

【農禪悟語】

務農.悟農

原是五穀不分的都市人,上了心靈環保自然農法課,
親自下田體驗「汗滴禾下土」的滋味,
不僅「務農」也「悟農」,
領悟了自然農法深切呵護大地的慈悲精神。

■ 郭淑娟

法鼓山蘭陽精舍心靈環保自然農法班學員一起下田實做,體悟自然農法呵護大地的慈悲。
(陳菀渝 攝)

 

二十四歲之前,我是個都市人,見慣了高樓大廈和車水馬龍的街景,從來不懂踩踏泥土、親近農作物是什麼滋味。剛來宜蘭時,還鬧了個笑話,在周邊環繞著稻田的校園裡,我問同事:「在哪裡可以看到稻子啊?」

 

對植物的生疏,也反應在我家後院。我想利用一點有限的空間種植有機蔬菜,天真地以為撒下種子就好了,除了生命力堅強的地瓜葉奮力蔓延著,然而更加奮力生長的,是雜草。

 

偶然間,得知法鼓山蘭陽精舍開辦心靈環保自然農法班,於是,在上課前一天,我懷著滿腔熱血報名了。

 

走入農地,尊重大地

 

自然農法的四大原則:不除草、不耕作、不用藥、不施肥。前兩項,讓我這業餘農夫能心有餘力地照顧作物;後兩項,因應了現代人對健康農產品的需求,這真是我夢寐以求的農法呢!紮實地上完三堂課後,3月25日,我這都市人正式地走入農地了。

 

陽光和煦散發著光芒,溫暖著農田裡精進的二十幾位師兄姊;拂面的清風,撫慰著辛勤耕作的我們;農地裡特有的清新空氣,在這一呼一吸之間表達了至誠的歡迎。我們是友善的農者,帶著一份對大地的尊重與敬仰而來,在農地開挖三十公分後,底層舖上樹枝,用落葉、青草相間堆疊而上,以最天然的植物滋養農地;接著鋪上姑婆芋的葉子,阻擋日光,避免雜草復活,完全不以除草劑傷害大地,而在姑婆芋葉子上戳洞,水分對土壤的滋潤是不會間斷的。

 

土壤以庭園般的造形堆疊而成,除了考慮忌避作物的防蟲效果外,就連顏色的搭配也別具匠心,你能想像那「菜團錦簇」的美麗景象嗎?我們期待著。主要作物圓茄、糯米茄、紅皺葉萵苣、甜菜根一一植入土裡,斜插的薄荷也擔下「地被」的任務蓄勢待發,細碎落葉覆蓋了整個菜圃,細心地呵護著土壤,避免陽光帶走太多的水分、大雨沖刷掉表土。

 

友善環境,呵護大地

 

自然農法的每一個步驟,無一不是對大地的呵護,敬人者人恆敬之。同樣地,愛護大地,大地也會回饋豐美的作物。如果我們有方法能讓大地孕育健康的作物,又為何要以農藥、化肥、除草劑來殘害大地,甚至間接讓這樣的傷害進入人體內?人與自然和平共存,萬物才能生生不息。

 

初次當農夫,深深體會「汗滴禾下土」的滋味,雖然辛苦,心中卻是洋溢著喜悅。「務農」也「悟農」,這一天,我體驗了農人的辛勤,同時也領悟了自然農法深切呵護大地的慈悲精神。

 

(摘錄,更多內容請看人生雜誌417期

  平安幸福禪悅趣 伴媽媽母親節共度家庭日
 

禪,是一種生活態度;專注,讓家人身心更安定幸福。今年5/13佛誕節、母親節的上午9 點至下午5點,國父紀念館廣場將化為體驗禪法的一日生活圈,從行住坐臥、吃喝玩樂,體會禪在生活中的無限妙用,法鼓山邀您與家人一起歡度「心靈環保家庭日」……more

 

 
  食在快樂 安和分院邀您從餐桌開展心視野
 

在每一次坐上餐桌時,您可曾想過,眼前的佳餚,它曾經歷過什麼樣的故事?法鼓山安和分院5/16~8/8,每月在周三舉行2堂課,與大眾一同從餐桌認識世界,透過交流互動,學習對生命萬物的感恩,共享樂活人生。課程採現場報名,也可中途插班,歡迎您隨時加入......more

 

 
 
 
除本電子報之外,法鼓文化心靈網路書店並發行下列電子報,歡迎訂閱

>>心靈電子報 >>素食聰明吃電子報 >>人生雜誌電子報 >>智慧掌中書電子報 >>文摘報

>>修行電子報 >>佛法詢問台電子報 >>經典學院電子報 >>心靈網路書店好康報 >>大師密碼電子報
關於法鼓文化   |  人才招募   |  隱私權保護   |  實體店面   |  客服信箱
法鼓文化 版權所有
© 2018 Dharma Drum Publishing.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專線電話:02-2896-1600 服務時間:週一~週五 9:00~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