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鼓文化
首頁法鼓叢書法鼓影音生活用品電子報購買心田點數
 
【禪&心靈環保】主題閱讀 35

 

【禪門】——洞察生命的本質
 

資料來源:《禪門過關》《禪門第一課》《聖嚴法師教默照禪》

      
 

調心,可分為四個層次:收心、攝心、安心、無心。收心,是練習捨過去境與未來境,只緣現在境;攝心則將現前境縮小,進一步捨雜念、妄想、昏昧;安心,是將心念安放在方法上,不受身、心、環境各種障礙影響;無心即是心無罣礙,超越一切對立與分別。

覺照的心,是修觀的起步。聖嚴法師曾經分享一個深具啟發性的童年經驗。在廣教寺出家時,有一天師祖說:「小沙彌,去找三根一模一樣的楊柳枝回來,每一根上頭還要有三片葉子。」這個看似簡單的任務,卻出乎意料地困難……

第一次,聖嚴法師到河邊低垂的樹群裡折回三根柳枝。師祖看了後說:「我要的是三根完全一模一樣的柳枝。」於是法師回到河邊,為了省麻煩,直接帶回一根非常粗的枝幹,準備讓師祖折下他想要的枝條,然後又被訓了一頓。

第三次再到河邊,聖嚴法師找了很久,終於找到三根看起來非常像的柳枝,帶回寺裡,師祖仔細確認後說:「它們並沒有完全一樣。看,這片葉子很厚實,另外一枝同樣位置的葉片就太瘦弱了。而且枝條的形狀看起來也不同,再去找!」

又氣又沮喪的聖嚴法師回到河邊,花了好長一段時間繼續尋找,但是遠觀極相似的柳枝,拿近一看,每一根都不一樣。最後法師放棄了,決定空手回去,接受懲罰。沒想到師祖並不以為意,只說:「世上沒有兩樣東西是真的一模一樣的,都是同中有異,異中有同。」

洞察生命的本質,即是禪修入門。覺知無常——環境的無常,身體的無常,心的無常;最重要的是,體驗心的微妙無常,那是修行真正的契入點。

 
◎延伸閱讀:【洗心】——在共業中修行
 

資料來源:《禪味京都》無法之法禪門過關

 

京都龍安寺的「石庭」,是日本禪宗庭園的象徵。庭內無一草一木,只有白沙流線及十五顆岩石,構成純粹、寂靜的景致。石頭的布局源於典故「虎之子渡」:有一雌虎產下三隻小虎,其中一隻為彪虎。過河時,母虎一次只能背一隻虎子,而彪虎可能乘隙吃了兄弟。因此,母虎先將猛虎背到對岸,再游回去背另一隻虎子,然後又把猛虎背回原岸,再攜第三隻虎子渡河,最後再回原岸背彪虎。

這個故事以「彼岸」譬喻「解脫」,虎負子,代表在「共業」中轉化「別業」的實修過程。雌虎的苦行,是以「苦」為媒介的自他交流;外境與內境,都是即景觀心的因緣,日常惡心的克服,則是以定慧力降伏魔怨。

我們的每一個念頭,蘊涵全部的歷史與未來的潛能,聯繫著整個宇宙。業識,含藏眾生輪迴生死的阿賴耶,及諸佛悲智雙運的如來藏,在重重無盡的時空流動。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念念具足十法界,所以《六祖壇經》說:「若識眾生,即是佛性;若不識眾生,萬劫覓佛難逢。」

當我們與自己不和,便很容易焦躁不安,如果知道念頭是幻生幻滅的,就能更超然地覺察五蘊的身心現象,不被思想、情緒所制約。不隨業流轉的關鍵在於:以無常之鏡觀照生命的全盤,洞見「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在放鬆與堅定之間保持平衡與精進,讓修行連成一片。

觀空,是完全處於當下,心安止於單純、開放、澄明的覺知;但是,觀空無法使人開悟,「無法」才能證悟空。故禪也稱為「無門關」,唯有不執著開悟之門,不再追尋捷徑與禪鑰,才能徹底放下自我與無量劫的業障,自然跨入無門之門。

 
 
 
 
法鼓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 2013
Dharma Drum Publishing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問題請洽:[email protected] /客服專線電話:02-2896-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