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生命相遇】

為什麼耶穌、菩薩沒保佑我?

如果他真的在保佑我,為什麼我的病一直沒好?
平常有堅定的宗教信仰,遇到疾病卻動搖了。
當信仰深入內心,才能助人度過生死難關。

■ 口述/張寶方(臺中榮總志工).採訪撰文/張靜慧

宇翔(化名)有先天視網膜病變,幾乎看不見。小學六年級時,眼睛、太陽穴周圍長出母細胞腫瘤,切除後又長出來,拳頭般大小的腫瘤長了3、4個,有些沉重,讓他的身體偏向一側,連聽覺都受影響。護理師每次幫宇翔清傷口,都要花兩小時,有時血會噴出來,並發出惡臭。

儘管努力配合治療,宇翔的病情還是不見起色,住進了安寧病房。或許是因為看不到也聽不清楚,我跟他說什麼他都用「嗯」來回答。別的孩子可用看電視、打電動來打發住院時光,這些青少年的「小確幸」對宇翔來說卻遙不可及,心中的苦悶無處抒發。

我每天去看他,牽牽他的手、說說話,想辦法跟他拉近距離、吸引他的注意力,持續了一個月,他卻幾乎沒有回應。我雖然覺得挫折、不知自己還能做什麼,但還是保持每天去看他。


聽到聖歌,他笑了

直到有一天,一位同樣視障的同學來看他,唱起聖歌,那麼純潔、神聖,不因宇翔身上有腫瘤、發出惡臭而恐懼。聽著聖歌,宇翔瞬間露出了笑容。同學後來還在病床邊禱告,不過宇翔並沒有跟著禱告。

宇翔的媽媽私下告訴我,宇翔原本信主,可是生病後對信仰產生懷疑,便不再禱告。

那時我準備去爬玉山,出發前我跟宇翔說:「阿姨這幾天不能來看你了。」沒想到他竟然回應了,問我要去哪,我說要去玉山,他說:「玉山一定很難爬,加油!」

我的眼淚快飆出來,過去一個多月我天天去看他,幾乎沒有聽他說過「嗯」以外的字句,但他其實並不冷漠、無感,我的噓寒問暖,他感受得到。

他好不容易打開話匣子,我便把握機會問:「那天我看到同學來唱聖歌給你聽,你很開心。」慢慢我們談到信仰,他說:「我覺得耶穌沒有保佑我。」我說:「其實信仰對人是有幫助的,我相信你需要耶穌。只是因為病情沒有好轉,所以你會生氣,覺得他沒有保佑你。」我心裡一邊在想:我還能為他做什麼?


期待同樂會,他變回活潑的青少年

從玉山回來後,我跟宇翔媽媽商量,邀同學來醫院為他辦同樂會,提前過生日。我跟老師溝通,請老師跟同學說,見到宇翔,自然互動就好,可以一起唱聖歌、禱告,但宇翔的身體狀況不宜多講話;同時也提醒同學,他的腫瘤會散發異味,要先有心理準備。宇翔知道同學要來看他,很高興,開菜單給爸爸,他想吃披薩、冰可樂,還有夜市的小吃。本來爸爸和宇翔互動不多,藉著這次機會為兒子做些事,父子都開心。

有了目標和參與感,宇翔明顯有精神多了。在等待同樂會的十幾天,他會笑了,就像一般活潑的青少年。

看到宇翔的變化,我思索著:當生命將盡,要如何找出意義?如何在絕望中繼續活下去?志工的角色能促成哪些事?一開始接觸宇翔,他的反應讓我備感挫折,後來減少期待,反而有比較好的結果。


疾病無礙真情,好美的一幕

當時是寒假,透過老師聯繫,在開學前一天,有7、8位同學來到病房為宇翔慶生,老師、學校的牧師也來了。

宇翔當天清理過傷口,異味減少了,但仍有滲液。他坐在輪椅上,我對他說:「主耶穌會看顧你的,他沒有離開你。這麼多人來看你,要記得謝謝他們。」

他很自然地和同學哈啦互動,同學也沒有因為異味而不敢靠近他,圍繞著他唱聖歌。疾病與視力障礙無礙純真,也無礙情誼交流,我看到了好美的一幕。

牧師帶領禱告,希望幫助宇翔與信仰重新建立關係,在這樣的氛圍中,宇翔也恢復了對信仰的信心,跟著禱告。

這場同樂會,應該給了宇翔美好的回憶吧。後來他出院,接受居家護理,一、兩個月後就去世了。


「菩薩沒保佑我」,生病考驗信仰

不管信仰什麼神明或宗教,生病對信仰是一大考驗。有人原本是虔誠的佛弟子,但生病後再也不進佛堂,深怕被佛菩薩接走。

我關懷過一位60多歲的癌症患者,她埋怨:「我信菩薩那麼久,做了那麼多好事,菩薩都沒有保佑我,我的病沒有好起來。」我安慰她:「或許菩薩已經在保佑你了。你願不願意試試看,把這張佛卡放在抽屜,心裡覺得不安的時候,就對著他說。」她接受了。

在為往生者助念時,也看到有些家屬把助念當成一種資源在利用,只是一種儀式,而不是出於內心深處的信仰,覺得「有念(經)總比沒念好」。然而這樣亡者又能獲得多少利益?


信仰深入骨髓,才能無懼死亡

我不禁想:信仰對人的意義究竟是什麼?要信到什麼程度才能幫人度過難關?

臺灣安寧療護推手趙可式老師到英國,向安寧療護之母西西里.桑德斯(Cicely Saunders)學習,趙老師問桑德斯女士:「面對死亡時,有沒有宗教信仰有差別嗎?」沒想到她回答:「沒有!」趙老師大吃一驚。桑德斯女士解釋:「重要的不是宗教,而是信仰。這個人的信仰有沒有滲透到骨髓、血液裡?如果信仰已深植骨髓、血液,面對死亡時一定不一樣,否則跟沒有信仰的人沒有兩樣。」

原來,信仰必須如此深入,才能幫人度過難關。一般人卻常把信仰當成「利益交換」,我信你拜你、捐錢、參加宗教活動,希望你保佑我,但是當遇到逆境、不如意,就開始質疑信仰了。


信仰隨順因緣,安心就好

臨終病人如果有堅定的信仰,可以讓它成為助力、往生的資糧;但如果沒有信仰,也不妨礙善終,畢竟接受宗教或信仰要看機緣,不能勉強。我遇過不少沒有信仰的病人,雖然肉體衰敗,但精神飽滿,保持著善念,甚至願意捐贈器官或大體,把握最後的機會貢獻社會,他們一樣能保有平靜的心,直到善終。

我學著用敞開的心看待不同信仰或宗教,哪怕病人的信仰偏向怪力亂神,我也尊重,因為那是他生命的歷程。只要信仰能夠幫助他安心、維持良善的心念、對往生後的去處有清楚的目標,那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