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專題‧實踐篇】

千江水月現觀音

聖嚴法師與觀音菩薩因緣深厚,
從小持誦觀音聖號開智慧、拜《大悲懺》躲過兵劫,
後來更建立觀音道場——法鼓山,
完成「塑一個又大又美的觀音」的願。
學習觀音的慈悲與智慧,
人人皆可以成為自利利他的觀世音。

■ 聖嚴法師

觀世音的特質在於「大悲」,而真正的慈悲,則建立於「無我的智慧」中。唯其能夠放棄種種以「自我中心」為考量的愛憎喜怒、利害得失,以「生命同體」的立場與關懷出發,才能建立平等的慈悲。

這樣的慈悲,必須透過智慧,透過知識、教育、修行的覺醒和調整,始能抵達。

一般在學習的過程中,大抵可劃分為四類階梯:

一、並不特別了解,也不特別認識觀世音。只是懵懵懂懂,將觀音菩薩與民間的仙、道、神、鬼、關公、媽祖、城隍、太歲等一起並供,將之錯認為「福善禍淫」的神鬼之流,且以為「只要誰能有利於我,保佑於我,我便拜」。依此,拈香祈福,所祈求的無非個人世俗的幸福、成功、快樂、長壽等事。

二、略略認識觀世音,也了解、學習了一點佛法佛理,卻無法放下「自我中心」。在這個狀況中,居士、行者們可能一面持誦觀音,拜懺、祈願,一面發心終身吃素、布施、奉獻,做種種善業功德。但是,卻無法放下「自我中心」,仍充滿了人性中的各種欲望、雜質,各種恐懼、憎愛、貪婪、得失、比較……善善惡惡、好好壞壞、苦惱憂悲仍常在內心拉鋸、鼓譟著。

三、進入《心經》的「照見五蘊皆空」,以及《楞嚴經》的「反聞聞自性」的階段。行者漸漸由淺入深,而能進入真實的「解脫道」中,契入觀音修證的心髓,而能「入流亡所」——入「法界流與法性流」,放下主觀的自我和客觀的對象,而能證覺「空性的智慧」。

四、融入眾生和娑婆苦難中,和光同塵。行者體達「空性、無我的智慧」,則須返歸娑婆濁世,教育、協助、悟覺、拔贖所有沉淪、受苦的有情。於經驗人間各式各樣坎坷磨難,受苦受難的同時,也「救苦救難」,慈悲撫濟。他的外表宛然與眾生的面貌一模一樣,同樣歷煎著生老病死、坎坷折磨,卻能以無量的心、行,無量的行動與實踐,諦現了生命的尊嚴與光華,安慰了普世受苦的心靈。

依此四個階段,依次提昇,依次學習,人人皆可以成為觀世音,也皆可以代表觀世音。達賴是;我,聖嚴是;諸位也是。並非有此無彼,有彼無此;僅要能具足、體現觀音的智慧與慈悲,在意義上,則代表了觀世音。

但是,必須提醒的是:要避免傲慢心!

「變化現身」的信仰與「眾難」、「救濟」的信仰,雖給中國大乘佛教帶來極為豐富的慈悲精神,並且使人能夠視一切眾生的種種型態,都是菩薩的現身說法。相對地,這類信仰也為大乘佛教帶來「神佛不分」和「以凡濫聖」的流毒,使得欺世盜名之徒,便以佛菩薩的化身、分身自居;諂媚悖理之流,將權勢重大的俗人,視為佛菩薩的「權現」。

因此,以觀音為楷模,學習菩薩的悲智慈撫的同時,也必須泯除自我的傲慢心:不以觀音的「化身」而自以為是,自命不凡;更不以是「本尊」而欺世盜名、顯異惑眾。

千江觀音,具現光華

那麼,什麼是「塑一個又大又美的觀音」呢?修行的目的,是為了如圖像上的觀音般,長出一千隻手臂與眼目嗎?

人們若是見到有一個「千手千眼」的怪物,突然現身於眼前,怕要嚇得立刻掉頭便跑罷。

由於凡夫眾生總是著取於「相」,因此,圖譜上,常將觀音畫成「千手千眼」的形象——千眼,象徵著智慧廣大的覺觀、凝照與理解;千手,則象徵著慈悲的行動、普濟與救贖。

它所彰顯的是實際的理解與行動,不是成為另一個超現實的其他的什麼。

又大又美的觀音,存在於所有生命的內裡,依每一個心靈而塑造、完成。想望地獄,則是地獄化身;心,與觀音的悲智相應,則「變現」為觀音化身。一念相應,則是一個化身。

如是,每一條江流,無論大小深淺,皆可以投映明月、懷納明月;於自性自心中,形塑出一尊皎皎清華、又大又美的觀音。

如是,千江有水,千江之中皆顯現觀音,具足光華。(摘自《聖嚴法師教觀音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