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專題/實踐篇】

禪在雲端坐香時

因應疫情,法鼓山首度製作網路禪修影片,
補足「禪坐共修」的缺口。
少了師生面對面、心心相映的傳承,
常襄法師從「禪修日用」的精神著眼,
只要願意提起方法,時時刻刻都可以修行!

■ 釋常襄

法鼓山很早就開始推動線上課程,卻一直少有線上禪修的資源,頂多在網路上放八式動禪、坐姿與立姿的教學影片,這是因為禪法著重體驗及師生傳承,老師可以因應不同人的狀態及時調整。此外,聖嚴師父也說過:「(禪法)從書本學,從電視學不是很安全的。」因為你的理解可能有偏誤,又沒有老師看著你;或者自認為程度到了,想要有更深的體驗,卻胡亂看不同傳承、道場的書,拼湊出一套自己的禪法。這些都不是我們鼓勵的方法。

然而,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之後,法鼓山不得不發展雲端禪修課程,因此,當我被交付任務要策畫「零接觸」的線上禪修時,真是苦思良久。

雲端坐香,一起來練功

現在,「禪堂在我家──法鼓山網路禪修」系列影片已通通上線了!從2020年5月開播以來,以事前錄製的方式,每週上架一支新影片,到9月為止共有17部影片,播出後便留在YouTube上供大家觀看使用,10月底前累計超過十萬觀看人次。這系列影片的誕生,不僅是時勢所逼──因疫情而著手推動,也跟我多年前未完的心願有關。

兩、三年前,我在法鼓山國際禪坐會(International Meditation Group)帶領禪一,有位外國禪眾詢問:「有沒有下座按摩的資料,讓我回家後可以複習?」我只能抱歉地說:「沒有耶!」於是,我告訴法鼓山文化中心副都監果賢法師,我想拍一支按摩影片,法師不僅力挺這個構想,甚至希望能兼顧從上座前的引導、運動、放鬆,到下座後的引導與按摩。

計畫雖談成了,但由於執事繁忙,就一直擱著沒做。直到2020年1月底,法鼓山上半年活動因疫情全部暫停。某次會議上,有法師直接建議:「線上法會有了,講課也有了,那禪修呢?」我心想:「看著螢幕打坐……好像哪裡怪怪的?」雖然心中不太贊同,但也只能想想看怎麼做。

我四處參考體系內外的做法。法鼓山海外據點以香港道場走得最前面,由於受反送中運動的影響,道場呈半關閉狀態很久了,早在疫情爆發前,就已醞釀線上禪修的計畫,他們推出的課程豐富多元,很有創意,如結合泡茶、素食、瑜伽和布偶劇的生活禪與生活佛法。

為了符合臺灣禪眾的需要,幾經考量,確認了影片定位:以「禪坐」為核心,提供有禪修基礎的人,透過外在的規範和引導,將注意力收回來,往內看自己。我決定以各分院及分會長年推行的「禪坐共修」為目標,試著利用網路,補足疫情間停辦的缺口。

法師開示影片「開麥拉~」

計畫於2、3月間如火如荼展開,原本我規畫,影片播放完八式動禪、上座引導、放鬆、半小時止靜,以及下座引導和按摩後,最後再放上師父於《大法鼓》的開示。但曾跟我在傳燈院共事的常正法師建議:「《大法鼓》在YouTube上就找得到,一定要找真人來開示。」

因此,我廣發英雄帖,邀請法師現身說法,主題設定除了與禪修相關,也希望因應當前疫情及社會現象做開導。而「法師開示」也成為這系列影片最大的特色,讓關懷面向變得很多元。有果鏡法師講禪宗公案;常正法師從「心五四」談禪修與生活;常啟法師強調禪修發心與提昇防疫力;常格法師談佛法知見;果興法師、常乘法師聚焦禪修步驟與方法;我則把大家容易混淆的觀念如「安心」、「正念」好好講清楚。

我也幫所有引導影片重新配音。錄音前,我試著以擔任總護的心情,想像禪眾在不同階段的身心狀態,尤其下座後,要盡量以更鬆、更緩的語調引導,才不會讓禪眾感到不舒服。印象深刻的是,當我錄完放鬆引導後,攝影師也睡著了……

影片開播後,得知有菩薩運用它作為早坐、晚坐的引導,或是完整版的「禪修計時」,讓我確信把它放在網路上「隨點隨播」的效益!未來,應高雄紫雲寺的要求,影片會再加入禮佛三拜、〈四弘誓願〉、打坐完的迴向,便可完整替代實體的禪坐共修。中文版影片問世後,目前也正在製作英文版字幕與旁白,讓外國禪眾也能一同體驗禪悅。

時時能用功,處處是禪堂

由於北美地區受疫情影響較大,各道場包括法鼓山海外分院,紛紛推出視訊教學的線上禪修。跟實際來道場學禪修不同的是,師生雖可透過螢幕交流互動,但視訊外的情境就無法掌控了,如環境條件、電話與3C用品、家人的干擾等。就算在視線看得到的範圍內,也難以規範,例如我曾在海外道場的線上禪修中,看到有人抱著狗狗來聽課,然而,面對同時有三、四十位禪眾在線,帶領的法師很難一一指正,不然上課節奏就被打亂了。

此外,光是透過平面的鏡頭,要如何調整學員姿勢不正?當學員打坐時睡著了,該拿香板打麥克風嗎?如此,便會驚擾到所有人。除非未來的科技,能發展到像電影《一級玩家》(Ready Player One)中的虛擬實境,大家可以戴上虛擬眼鏡、穿上有觸覺回饋的衣服,進入虛擬禪堂演練,否則成效很有限。

在禪期中,禪眾要一直向內觀照,監香則是往外關照禪眾,這兩者是截然不同的角色。少了監香,又該如何自我照護呢?先撇除用齋、過夜等問題,對於禪修基礎不深的人來說,當身心還處於跟習性拉扯的過程,光是要用觀念說服他──禪悅比世間樂更加快樂,並不太容易。除非是有禪修經驗的人,身心已克服了身體痠痛、往外攀緣的慣性等,並體會過向內觀照所帶來的安定與禪悅,才可能「做自己的監香」,達到自我砥礪、自我精進的工夫。

線上禪修發展的時間太短促,至今還沒有一套系統性的架構,不過,它跨越了時空的限制,讓大眾得以在疫情間透過禪法放鬆、沉澱與充電,還是值得善加利用。傳燈院曾整理一份「禪修地圖」,不論是入門、基礎、初階、中階或高階禪眾,除了要由淺至深、遵循修行次第慢慢進階,更重要的是「禪修日用」的精神,如能把方法帶回生活中實踐,則處處是禪堂。

面對不確定的未來,更要提醒自己:「時時刻刻都可以修行!」以我為例,我曾在一次禪七中,發現當我這一炷香坐得不是很好,就會急忙想到下一炷香好好用功,於是,中間的過程如洗手、休息、走路、吃飯等,都草草了事,覺得浪費時間,結果反倒因為自己的觀念,使得這些過程無法用上方法。後來,我慢慢覺察自己的身心,例如:做一件事的時候,有沒有全心投入?跟人講話的時候,有沒有急著想結束?如果心不再游移於過去或未來,好好與當下共處,身心自然能夠放輕鬆,也就跟禪的精神相應了。

漢傳佛教的禪法不講求只專注於「入定」──坐著不動;而是一種清清楚楚知道,卻不受外境的變動而起煩惱的智慧。所以,即使經驗了一件事的發生,心裡很清楚,也不會因為自己的好惡,起了貪瞋癡或分別的心,這就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若能時時刻刻觀照自心,也正是實踐聖嚴師父教導的「心靈環保」了!(江胤芝採訪整理)

營造家中禪堂TIPS

1. 請把打坐的空間打理整齊、乾淨,盡量減少雜物;溫度適宜,且空氣流通;光線最好是偏暗──不會亮到干擾你,也不會暗到使你昏沉。
2. 備好方墊、蒲團與保暖毛巾,如果沒有這些用具,也可以毛毯、枕頭取代。
3. 暫時關閉家中的電話、手機、網路,以及各式會發出聲響的3C用品。
4. 事先知會家人或室友,尋求他們的協助,在這段期間減除任何形式的干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