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沒有敵人】

以慈悲化解暴力

圖丹卻准法師分享,自己出家前後對憤怒的處理,
認為憤怒只是表象,真正要解決的是痛苦的根源,
慈悲方能化解憤怒、瞋恨,
他也走上街參與良性社會運動,保持非暴力立場,
讓人看見佛教的慈悲與智慧。

■ 文/圖丹卻准(Venerable Thubten Chodron).中譯/何慧玲

法師出家前或出家學習過程中,曾為什麼事大發雷霆?當時如何解決憤怒的情緒?

當事情沒有按照我的希望進行時,我就會生氣。我的「自我中心思想」總認為我做事的方式是最好的,以及我的看法意見是最正確的……我以前是小學老師,當小學生不聽我的話時,我就會生氣。我的社交習慣是不應該把憤怒顯現出來,所以除非是跟很親密的朋友在一起,才會發洩我的怒氣,否則我就會把憤怒全埋藏在心裡。在認識佛法之前,我沒有任何對治憤怒的方法。

儘管如此,直到出家,我仍然認為自己面對憤怒的情緒沒有太大問題。出家不久,我的上師派我到義大利一所佛法中心當心靈指導協調員,並帶領一群根本不想跟隨一位美國尼師學習的義大利猛男!就在這時,我才覺察了自己對處理憤怒的情緒有問題!每天,我在打坐時依照寂天菩薩《入菩薩行論》第六品〈安忍品〉之中的教義,來逐步削弱我的憤怒。但是,每當我一從蒲團下座後,跟這些男士一起合作時,憤怒又再度生起!要培養對治憤怒的法藥,需要時間和連續不斷地修行。


您曾隨達賴喇嘛等尊貴上師們學習,您觀察他們為何憤怒,又如何處理?

我從沒看過我的上師們發脾氣。話雖如此,我的確見過當他們對弟子的行為不滿時,會以嚴厲的語氣勸諫弟子。他們說話語調有力,面容表情似乎在生氣。顯然地,大家都知道上師對弟子的行為不滿,但是內心是充滿慈悲的。身為弟子,我們都知道上師關心我們,也關心佛法在世間的存在。

達賴喇嘛尊者對接管西藏的共產黨沒有生氣,但是當僧眾行為不端時,他會以強烈的語氣勸諫他們──從他選用的字、語氣,以及臉部表情等都看得出來。但是,我們都知道,達賴喇嘛是為了利益佛教與弟子,才現憤怒相。

我的另一位上師,會以開玩笑的口吻表達他對弟子們行為的不滿。記得有一次,他向一群僧眾及居士開示,居士們聽了他的話後都哈哈大笑;但是出家眾心裡很清楚上師更深一層的含義──上師對我們的行為不滿。


佛教既然主張慈悲為何又會憤怒?「慈悲的憤怒」從何而來?

我們雖然長養慈悲心,但心裡憤怒的習氣很強。因此,除非熟悉對治憤怒的法藥,並在當下運用它們,否則通常會被憤怒牽著走。

雖然有些人主張「慈悲的憤怒」,但是我不接受這個概念。「慈悲」與「憤怒」不能同時在心裡存在,這是因為他們看待事情的方式互相矛盾。

以慈悲心為出發點,當看到別人被傷害或社會不公正的情況時,我們可以採取強烈的措詞和行動來協助他們。就如我的上師以慈悲心強烈地指導行為不端的弟子。父母也會以嚴厲的方式指責孩子危險的行為,例如在繁忙馬路中央玩耍等。他們這樣做是出於對孩子的愛與關懷,而不是憤怒。

然而,若隨意生起憤怒,那麼就與做出我們所反對行為的人毫無差別。好多年前,我參與反越戰的遊行示威,在與警察對峙時,我旁邊的一位男生撿起一塊石頭或磚塊,扔向了警察。當時我起了一個念頭:「我們不可以這麼做。」不然,我們生氣,也惹警察生氣。此外,雙方都頑固地認為自己的立場是對的,並對另一方生起瞋恨。在那種情況下,我們和自己所反對者沒兩樣。即便我們是為了善因而示威或談判,還是必須保持情緒安穩,不讓憤怒淹沒。

但是,如果是為了善因而奮鬥,並且能避免他人的痛苦,那麼生氣有錯嗎?除了憤怒產生的惡意、惡語、兩舌,會製造種種惡業外,我們也必須捫心自問:「當我生氣時,即使我認為是『慈悲的憤怒』或『正義的憤怒』,我在當下能清楚地思考嗎?」如果要致力於社會改革,甚至解決複雜的家庭問題,必須具足清楚的思考能力,才能了解多方的觀點。當我們生氣憤怒時,做得到這點嗎?

以我而言,憤怒覆蓋了我的清明之心,抑制了我與各方溝通的創造性思維,也無法提出應對局面有效的策略。

(更多內容請見《人生》44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