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專題.培福心智慧】

培福,成為有福的人

人人都希望自己是有福報的人,
但除了知福、惜福之外,更要付出行動來培福,
善用擁有人身的福報,
累積修行資糧,並行菩薩道趣向解脫。

■ 邱惠敏

您很有福氣!祝您福如東海!一看您就是福相的人……華人喜歡用「福」來表達欽羨與祝福;佛教徒也常用福報來形容與讚歎人的際遇,但福報究竟是什麼呢?

你我都是有福報的人

「運氣就是福報,是環境及時機等的因緣際會,是從過去世帶來的福緣及業報,福緣成熟,則事事順利;業報現前,則處處橫逆。」聖嚴法師在《禪門》點出一般人對福報的認知,就像世人視身體健康、事業順利、愛情如意、子孫滿堂,為人間樂事。

但什麼才是真正的好福報,繼程法師在《禪門直心》指出福報的七個層次,依序是:
第一、生命最大的福報:得到人身。
第二、人生最大的福報:學佛。
第三、學佛最大的福報:出家。
第四、出家最大的福報:修行。
第五、修行最大的福報:禪修。
第六、禪修最大的福報:打七。
第七、打七最大的福報:開悟。

今日我們都得到人身,是有福的人,「知道自己還有一口氣,就有無限的希望,這就是有福報的。」聖嚴法師指出人人都有一口氣,能夠創造幸福,甚至能夠修行成佛道,所以人人都是有福報的,因此提出「四福」的觀念,首要是知福,知道自己是一個有福報的人,進一步要惜福、培福。

布施是培福的入手處

雖然知福、惜福是華人普遍的觀念,但是享受地位、權力、財富帶來的欲樂等享福的行徑,卻是許多人欣羨追求的,因此聖嚴法師曾比喻福報像存款,愈用愈少,總有用盡的一天。連佛陀也珍惜培福的機會,在《增壹阿含經》中,阿那律尊者需要人幫忙穿針,問何人要培福,沒想到是佛陀前來幫忙,因為「世間所有力,遊在天人中,福力最為勝,由福成佛道」。

佛教強調布施為六度之首,也是培福的入手處。法鼓文理學院佛教學系系主任鄧偉仁則指出,福慧圓滿的佛陀,他的次第教法為布施、持戒與禪修,布施不僅是培福的首要,更是佛教心靈淨化過程中的第一步,因為有利於消減貪欲,而貪為三毒之首,學佛者不得不慎。然而,在佛陀的次第說法中,布施培福不是目的,而是過程,在累積修行資糧,是達到解脫的準備工作;有了戒行與禪修的力量,進一步增長洞見事物本質的智慧,來破除無明達到解脫的終極目標。

布施培福不僅是趣向解脫的準備工作,更是行菩薩道的基礎。聖嚴法師在《大法鼓》節目中指出:「單獨的自己修是修慧,與人發生互動、讓人家得到利益,這樣的行為就是修福。」修福最重要的就是向外互動、廣結善緣、利益他人,也就是廣義的布施。《大智度論》中指出三福田:恭敬佛法僧等,稱為敬田;報答父母及師長,稱為恩田;憐憫的貧者及病者,稱為悲田。今日地球已是世界村,培福的行動也更多元,福田也更遠弗屆,例如「非洲和尚」慧禮法師行遍非洲54國,弘揚佛法、捐助物資,收養孤兒,創建非洲佛教院。

善念利他即是培福

《我家沒垃圾》中文譯者尚潔看完此書英文版後,除了自己實踐零廢棄生活,盡到消費者的責任,也希望推廣讓更多人知道,一起守護地球。而愈來愈多在地小農用友善環境的耕作方式,如新北市的幸福農莊提供無毒健康的稻米、蔬菜給消費者;南投小農張顥嚴則從土壤的平衡著手,因為土壤攸關整個環境,這也是友善大地與眾生的生產方式。

此外,隨著社會進步,物質豐盛,剩食也成了棘手的問題,可吃的食物被丟進垃圾桶,卻送不到需要的人手中,有心人見此,於1967年美國成立全球第一個食物銀行聯盟,而2015年西班牙街頭出現了分享冰箱,讓有需要的人自取;日本也有將信眾的供品,轉贈給需要的孩童。臺灣近年來也陸續成立食物銀行、社區型福利社,幫助了許多貧困家庭、偏鄉學童、遊民等。

動物一直是人類的好夥伴,趣田也是人們培福的四大福田之一,透過護生培養慈悲、尊重生命。日本福井御誕生寺當初因住持板橋興宗收養被棄養的四隻小貓,後來形成貓多於僧的狀況,成了知名的貓寺,參訪的人們在被可愛貓咪療癒的同時,也加入護生的行列。

人是環境永續的關鍵,也是為為地球培福的主力,所以培力也是培福一大方向。合樸農學市集創辦人陳孟凱也曾說臺灣現在友善耕種的人很多,但行銷、推廣的人很少,所以他現在的主力在於培人。入選英國廣播公司(BBC)2017年度百大具有啟發性、創新性女性的林念慈,因在尼泊爾協助當地婦女就業與宣導婦女生理衛生教育,改變她們的命運,成為守護地球的生力軍。

「布施的人有福,行善的人快樂」,培福帶來的福報是不可思議的,可以看見身心健康、生活改變,更重要的是友善大地,也為後世與來世的自己種福。

二十一世紀的科技與傳播發達,讓培福變得更容易,地球環境的種種危機,也讓新世代的培福行動更多元、更積極。從友善農耕到弱勢族群培力計畫,無論濟弱扶貧到愛護地球,在在都有充滿創意與活力的年輕身影參與其中,從生命共同體的角度出發,培福、種福的利他行動,儼然是一種心時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