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關懷】

圖丹卻准法師:佛教宗教師應扮演社會良知

她是將佛法帶回美國的第一代西方比丘尼,更在美國建立了培訓西方僧眾的首座藏傳佛教道場。早年赴尼泊爾及印度求法、1977年在印度受沙彌尼戒、1986年在臺灣受具足戒,走過43年東西方弘化的佛教拓荒之路,圖丹卻准法師以其深刻的佛法修持、社會關懷,全心致力於佛教僧團在西方扎根,並對當代社會提出殷切提醒。

■ 圖丹卻准法師(美國舍衛精舍住持)

問:佛教在西方弘揚及適應的過程中,您會堅持保留哪些傳統及核心?哪些會進行轉化或甚至捨棄?

答:關於佛法的教義,我們不會有任何變動;若我們自認為有權利改變佛陀的教義,不就表示我們相信自己比佛陀還有智慧嗎?我們不會因為某些佛法難以被人理解就認為不應該說,我們都會教,但改變的是,如何教、從什麼角度介紹、該把重點放在哪裡。譬如談輪迴,我不會理所當然地認為大家一定要接受;反而會先用理性的方式去證明,輪迴為什麼存在?我們為什麼輪迴?輪迴其實很符合邏輯的。

現代人只想到今生今世,身心世界非常狹隘,常常會把私人問題的重要性給誇大。我會引導人們擴大他們的視野,譬如我會問:「你明年會記得現在的問題嗎?如果不會,那下一世也不會記得此刻困擾的問題。」如此,就會變得比較放鬆,了解到許多問題並沒有他們想像中那麼重要。另外,也會引導他們思考:「現在種下的因,將來產生的果是什麼?」引導學生修善,不要老是為小事生氣、造惡業。若對方真的不能接受輪迴,沒關係,就暫時擱到一旁,以後再思考吧。我告訴他們,不要因為現在不理解輪迴,就全盤否定佛陀的教法。他們還是可以從佛教許多其他的方面受益。

另外,我會做的改變還有文化方面的,例如性別平等。佛陀時代的印度社會,女人的一生幾乎都在男性的掌控之下;但到了二十一世紀,特別是在美國,大家都希望性別平等,機會應該公平給予所有人,我也會將這樣的觀念帶進道場中。

問:在西方社會弘化,一般人會介意男學生跟隨著女老師修行嗎?

答:在西方的接受度比較大。當然有些人會不習慣,他就不會來我們道場;但也有男性不介意,他們更在意老師的內涵,而不是外表、形象。在我的傳承中,幾乎所有的上師都是男性,在任何師生關係中都要留意的,是不可以太執著,尤其是不同性別,更應該保持一定尊敬的距離。現在我們道場有一位比丘,我的學生中有不少也是男性專業人士,如律師、商業人士等,他們就不在乎老師是女性。西方人在西方社會有較多的獨立空間,但藏傳佛教的尼師們要弘法,還是比較困難,女老師非常稀有;不過現在慢慢轉變了,有女格西制度,女性法師漸漸也可以出來弘法。

問:剛開始有男眾加入原是女眾僧團一起修行生活,會不會帶來不便或調適?

答:很好,沒問題的。我們這位比丘有十位姊姊,所以他已習慣與許多女性在一起。西方很少出家人道場,多是居士主持的弘法中心。相較之下,我們是僧團,會持戒、誦戒,在行為舉止上更為嚴謹。當然,男、女寮房是完全分開的。另外,在排班上,完全依照戒臘,不會因為是男眾就站在前面,也不會分開排。我們道場的比丘法師戒序較小,所以排在後面,對他來說沒問題,他完全可以了解,也接受這樣的僧團運作。

問:大家都期待佛法能回應現代社會所面臨的種種問題,以及前所未有的多元挑戰,身為宗教師該如何給予協助?

答:現在美國最大的問題,是不同觀點的人之間的敵意,還有種族歧視和偏見。許多人對於現任總統及其政策感到失望及憤怒,我們試著去安撫他們的情緒,並引導他們保持冷靜的心態,但仍然參與民主制度。我們不能自滿,而必須盡己所能,為建立一個和平和公平的社會做出貢獻。近年來,我們一直在教導大眾如何對治自己的煩惱,不要因現狀不如意而沮喪,試著開闊自己的視野,了解不同人的想法,不要口出惡語,反而應該去思考彼此怎麼合作、如何讓社會更和諧。現在,我們每天都會有一小段佛法開示放在網路上,有時是講經說法,有時會談論社會政策及問題,如氣候變遷、如何安置湧入的移民、同性婚姻、槍枝氾濫等。我們向公眾講述佛教的價值觀和原則,以及如何應用於社會問題,以便創造更多的和平。我們還指導如何啟發善的意樂——帶著慈心、悲心和安忍的意樂——讓他們可以用任何方式做出貢獻,例如輔導貧困兒童,在湯廚房(soup kitchen,為窮人或流浪漢而設的救濟所)做義工,以及支持提供住宿給移民的組織等。

問:在談論政治或社會議題時,會明確表明立場嗎?

答:會。我們會很鮮明地表達身為佛教徒的價值觀,以及如何將其應用於政策問題,例如希望槍枝受到控管、反對性侵及暴力、支持「#MeToo」運動、相信氣候變遷是存在的……我們會直接說出意見,並呼籲社會大眾關注這些問題,但是不會告訴公眾該投票給哪一位候選人。

問:對同性婚姻有何想法?

答:在西方社會,有很多同志朋友遭到他們的教會及基督教團體排斥,轉而投向佛教的懷抱,因為我們比較包容、開放、接受度高,且多數西方佛教徒也較為開放。如果連我們都拒絕,這是非常可惡的,會讓他們再次受傷,因為從小生長的宗教環境一直排斥他們,我們不能有這樣缺乏悲心的立場。現在多數美國人能接受同性婚姻,而且已經合法了,這部分的爭議不會像從前那麼明顯。

在美國,墮胎反而是一個更爭議的話題。很明確地,佛教不贊成墮胎,因為涉及殺生;但我們也不會像一些保守人士那樣,連避孕都強烈反對,那是另一種極端。我不贊同以政治的方式處理,這帶來了很多痛苦。在意外懷孕的情況下,母親、父親、嬰兒——所有的當事人——都需要慈悲的關懷。一旦這成為政治的話題,大家會爭論、責罵,只會讓當事人更痛苦,應該給他們一些私人空間去做決定。我會鼓勵懷孕的人將孩子生下來,之後讓人領養,不過這是個人想法。我的妹妹是領養來的,我非常愛她,她的親生母親讓她被領養,成為我家的一分子,讓我很快樂。

雖然有些人認為這些是政治問題,出家人不宜討論,但我認為這些不只是政治問題,而是道德上的問題。身為宗教師,要為這個社會提供道德方向的指引,所以會表達我們的看法。

問:除了以道德的角度來觀察社會問題外,您還會用其他的觀點來闡述嗎?

答:對我來說,道德準則含括一切。我們不能將政府運作與道德行為分開。例如現在共和黨想縮減貧困者的福利照顧及醫療支援,看似是政治議題,但人與人之間如何相互對待,是道德上的問題。另外,與其他國家互動的外交政策,也是道德問題,例如,現在許多美國政客無感於國內外的人權侵犯,身為出家人,見到類似的事,可以說出家人不參與政治、不關我們的事嗎?應該站出來把悲心帶入討論,並表明立場。回到我們的生活,例如道場日常使用的器具不能回收,會造成環境破壞,這也是道德問題,因為涉及這地球上生物的幸福。事事都與道德、操守相關。

問:有些問題未來即將發生,目前卻尚未有道德規範,如人工智慧,該如何回應?

答:我們現在應該要思考這方面的道德原則。我想到的是之前原子彈的發展,當時科學家沉迷於智能上驚人的突破及光環中,沒想到之後會造成這麼可怕的後果。這是我們的責任,要提醒社會大眾去思惟目前的研究和開發項目對道德上的影響。

現代人愈來愈沉迷於科技產品,人與人的關係愈來愈疏離。身為佛教徒,尤其是出家眾,應該要扮演社會的良知,指出這個社會應該走的方向,提醒大家該停下來,思考我們的行為和發明對其他生物和後代的影響;尤其當眾人雀躍地一窩蜂投入新奇有趣的科技發展時,更應該思索其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