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腳貓微筆記】

少女時代之木麻黃

「三腳貓微筆記」由三個不同世代女性執筆,
身分有家庭主婦、企業家、公務員,
她們皆樂於分享生活中的感動與體悟,
讓我們看見生命不同的樣貌。
本期由郭惠芯首先發表,道出參加同學會後,
大家漫步海邊見到木麻黃,所引發的「少女時代」回憶。

■ 郭惠芯

同學會,數十年不見的老友晨步臺南濱海公園,聊著四十年前的少女往事,以及畢業分飛後的成長故事,話中儘是變動不羈的人事,誰人走了、誰是大亨、誰在異地、誰又返鄉……像快速翻讀臺灣近代發展史,感覺每個人都該細寫傳記了。

一群人這麼忽而驚詫忽而歡歎,走著談著,不久之後,海近了些,潮聲隱約可聞,風中傳來水浪拍擊港岸的聲音,轟乎、轟乎,一來、一去,潮汐彷彿有信,但後浪已非前浪了!

我們在大自然的節律中,沉默了下來。

就在默然中轉了個彎,幾排木麻黃鮮活地站立眼前,大夥立時驚呼:「久違的木麻黃!」我們雀躍地奔向樹間,彷彿奔向自己的少女時代。

有人哀怨地說,木麻黃讓她少女時有掃不完的地,長年為誰家落葉和鄰居爭論不休,住得親近卻又日日互相折磨。

有人多情地說,遍植木麻黃的防風林是初戀的約會所,甜蜜攜手和相守承諾都有針葉為證,然斯人已渺。

有人說坐在父親的腳踏車後座,鄉下小泥土路積了厚厚的針葉,捨不得父親奮力踩踏的模樣,恨不得自己能快快長大反身載爸爸。現在,她的豪華轎車載不到父親了。

同個木麻黃的時代,各有自己的哀樂。

我也憶起物資都缺乏的少女時代,曾掃過枯黃的針葉回家當柴火燒,成堆的針葉會扎手,燃點很低故而很快用盡,得要小樹枝備著接力,若要燒熱一爐全家人可以洗澡的水,要有一大堆針葉、一小堆樹枝,再加一兩塊實心木塊,兄弟姊妹輪流放學後燒熱水,那可真是一個共同持家的、有責任感的艱難時代。

也記得曾在爐灶前,和下班的父親討論過聯考的抉擇。父親一向不多言語,看著我手忙腳亂地一把一把將轟然即滅的乾燥針葉投入爐子,再胡亂塞入樹枝木塊。爸爸會耐心地說:「重來!重來!學習和燒水煮飯一樣,有易引燃的細枝接續,也要有堅實的大木塊當底……但先把結構架好才不會總是應急。」他說話時一派輕鬆,至今那灶火前溫柔蹲身的教誨,仍然鮮明。謝謝溫厚的父母,為我結構了一個愛與責任的家。

木麻黃在四、五十年代曾是大街小巷、海濱山腳的集體風景,但臺灣行道樹隨年代各有變異,城鎮風景因之變化不已;活在時間和空間的遷移中,我們共有的木麻黃少女時代一去不返,留下不同的人生印痕;聽著遠遠的潮聲隱約,嘩嘩啦啦地笑著我們的感喟。

三腳貓小檔案1
郭惠芯(曾任雜誌主編、國中教師、高職教師,四十歲辭去教職,專意家庭主婦與社會義工)

六十歲,剛好。

六十歲是好年紀,孔子說這年歲心平了,聽什麼都順耳;也有人玩笑說是開始有點兒耳背,聽得少,心也就平了。

到底是心先平了還是外在風波先平?

年輕時的心經常波濤洶湧,編輯臺和學校講臺屢次上下,三年五載便辭一次職,都覺得還有更重要的大事該做;貫串其間,做得最久的是「家庭主婦」。歷經凡常,被各種滋味教示熨燙得平整了點,漸漸明白:再盛的風華或再庸常的細瑣,都同樣值得「遇著時認真點,過了便不必頻頻回首當真」。

於是,不背著太多包袱,六十正可以輕盈向前,平順地多聽點兒人世的聲音。

自勉用六十歲的能力繼續學習;縱使,眼花了點,耳背了些,髮漸白齒略搖,臉上累積了塵勞印記,因為心平了,便也喜歡了。

(更多內容請見《人生》雜誌39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