劃時代、開創性的讀經會成果——釋惠敏

敝人與邱大剛居士認識的因緣或許可以追溯到1998年2月15日「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成立大會之時,他是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的主要負責人,此BBS站早在1995年,已經開始討論如何進行電子佛典化的相關問題。因此,邱居士能特地來參加CBETA的成立大會,並且長期的護持與指教,實在是CBETA的大善知識。
  
2014年5月初,敝人接到邱居士的電郵,希望請敝人寫《好讀 雜阿含經》的推薦序。敝人感到很高興但也心虛,因為自己不是《阿含經》方面的專家,不敢造次。但是,能為邱居士所出版之非常有特色的法寶,隨喜寫序,卻倍感榮幸,於是鼓起勇氣,贅言如下:
  
所謂非常有特色的法寶,因為這是善用第二代網際網路(所謂Web2.0)概念所建立之線上讀經會的研習成果。它讓使用者透過分享(Share)與互動(Interactive),讓資訊內容可因使用者的參與(Participation)而隨時產生,經由維基(Wiki)、和社群網絡(Social Network)等新功能達成迅速分享的效果,進而產生豐富的知識資源。
  
這種網際網路合作交流的研習方式,是敝人非常推崇、大力推廣的新一代教育模式,因為科學界的研究人員已經開始運用Web2.0廣大開放的性質,隨時展示他們的研究歷程,被稱為“Science2.0”,因為這些研習歷程在其他溝通機制中會被隱藏的細節可以顯現,可以讓科學研究更有效率。此外, 這種建立於眾生平等(anyone)、突破時空障礙、隨時(anytime)隨地(anyplace)的合作交流的機制,也是很合乎佛教之「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精神,也是新一代教導、學習與評量的模式。但是,敝人只停留於“ Science2.0"理念的推廣,沒有實際付諸行動,因此,我們可以說:邱居士此紙本版或網路版《好讀 雜阿含經》是劃時代、開創性的讀經會成果,也是電子佛典未來的發展方向。
  
《好讀 雜阿含經》內容包含「導讀」之基礎或背景知識,方便初學者進入經文的情境中;提供「新式標點」、「校勘」、「註解」、漢譯異譯或南傳《尼柯耶》的「對應經典」,讓讀者可以有效率地瞭解經文;還有「讀經拾得」,舉例經文所載在現實生活的觀察或應用,以及藉由十幾年來台大獅子吼站上的問答以及讀經班,搜集對各經常見的Q&A,列入線上版「進階辨正」等多層次的結構,可以說是兼具「深入淺出」、「古今輝映」、「解行並重」、「上下交融」之妙。
  
此外,對於《好讀 雜阿含經》,邱居士也與我分享一些心得,例如:《雜阿含經》第296經指出了聖弟子不求過去世,不求未來世,不著我見、眾生見、壽者見。經中原文是:「多聞聖弟子於此因緣法、緣生法正知善見,不求前際,言:『我過去世若有、若無?我過去世何等類?我過去世何如?』不求後際:『我於當來世為有、為無?云何類?何如?』內不猶豫:『此是何等?云何有此為前?誰終當云何之?此眾生從何來?於此沒當何之?』若沙門、婆羅門起凡俗見所繫,謂說我見所繫、說眾生見所繫、說壽命見所繫、忌諱吉慶見所繫,爾時悉斷、悉知,斷其根本,如截多羅樹頭,於未來世,成不生法。」
  
這段經文的義理與《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所述「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呼應,像這樣的義理探源,可以貫通《阿含經》與《般若經》的緣起智慧,不會顧此失彼或自讚毀他,進而善巧融通不同佛教傳統的佛典,共同探索佛教的本質以去蕪存菁,共同究明各種法門的流變以截長補短、各盡其用,如此則是全體佛教之幸,也是所有眾生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