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15
禪修電子報/每月一次/每週四發報

禪修指引

覺醒轉心,即是菩提

(攝影 / Eric Wu)

■ 文/釋繼程

佛法中的「轉」,即是從行動上、行為上、意志上改變。伏藏在第七識的無明、愛染、我慢等種種迷惑,其性質為無記,當這些覆蓋的煩惱起現行,會表現為負面的現象,透過修行,我們照見了,也知道該往哪個方向去處理這些問題,就像打坐時的腿痛,你知道它怎麼來的,也知道該怎麼處理,你的修行工夫就得力了。

因此,修行只要知見把握好,心態調正了,用功時顯現的問題,都能循這樣的原則處理它,那麼即便像佛陀成道之前面對這麼大的魔障,他也能夠超越,最終證悟;至於我們的障礙,跟佛陀相比,實在是太小了,大部分就是腿痛嘛!不過由於我們累積的煩惱很多,也可能現行為其他的障礙,但不論障礙是大是小,只要能根據上述的原則來用功,就能夠很好地處理它。

修行要知苦、斷集,我們嚮往滅,想要滅苦,就必須修道,一旦完整地建立起這樣的知見,就能照見種種迷惑,並在修行的過程中將其轉化。我們說「化煩惱為菩提」,煩惱是什麼?不要以為有個東西叫煩惱,煩惱只是人內在的一種功能,當它顯現時,會煩擾、惱亂我們的心;至於菩提是什麼呢?「覺」,它讓我們更深入地看見煩惱的能量運作,而在看見的當下,就能成就佛道的作用,當下即菩提。

本文摘自:《老實是禪

禪與心靈環保

【放下】——禪不等於禪修

有些人認為:禪就是禪修。事實上並不是如此。禪是透過不同層次的禪修經驗所達到的境界,禪是超越平常而再回到平常。如果禪修工夫沒有任何進展,很可能是因為無法放下念頭。即使非常用心在方法上,雜念仍會出現,這是很正常的,尤其是初學者;與其受它干擾,不如把它轉化為精進用功的動力。

面對妄念的第一個問題是:你愈排斥它,就來得愈多,因為要趕走妄念本身即是妄念。這就像是一群蒼蠅環繞著一盤糖果飛舞,你把牠們趕走了,但在你不留意時,牠們又回來了。所以最好的方法是:不去理會它,妄念終究會離開。

第二個問題是:你根本沒有覺察到妄念。等你察覺時,你已經隨著成串的妄念遠離了方法。這就像是騎馬打盹,馬兒離開了道路去吃草;當你醒來時,你已經離開行徑了。這類妄念最容易在精神和身體疲乏時發生。

因此,當你發覺妄念時,別懊惱,焦慮只會增加更多的妄念。不必懊悔自己沉溺於妄念中,放下它;放鬆心情,回到方法上。練習放下的方法是:先放下過去和未來,活在當下。這並不容易,因為妄念通常與過去、未來有關。接下來,你也必須放下現在。放下現在有二個層面:外在的環境,內在的身和心。

當外境和感官接觸時會產生印象,引發念頭。一般而言,沒有外境的所緣是無法禪坐的,那麼在你能專注於自己的心和身體之前,你會聽到外界的噪音,但是聽到就放下。如果你經常為身體上的各種不適感到困擾,將永遠無法進入好的禪坐境界。不過,對身體完全不在意是非常困難的。

當你癢時,忍的時間愈長愈是癢。因此你會想,如果抓一下,那麼癢就會消失。但是一旦你屈服並開始抓癢時,身體其他的部位也會癢起來。如果你忽略它,那癢終會消失。同樣的,對治身體的痛時,只要放鬆,把疼痛孤立起來,更好的辦法是以包容、與己無關的態度來觀身體的痛。

如果你能一心專注於方法,漸漸地你將會忘記身體的存在。當不再感受到環境和身體時,仍有一個念頭存在——就是「我」。最後,連這個念頭也放下,那就是把心也放下。

資料來源:《心在哪裡?

好 書 推 薦

禪在哪裡?:聖嚴法師西方禪修指導2(大字版)

聖嚴法師


本書為聖嚴法師在美國教授禪法的開示精華,可以清楚地看到法師正值壯年的禪者風采.......

禪的正門


山田耕雲


以平易近人的故事和公案為習禪者循循善誘,並實際解說坐禪方式,輕鬆入門,體會禪的奧妙......

活 動 訊 息
快樂學佛趣 報名法鼓山學佛入門課程開啟智慧寶山

法鼓山信眾教育院為想認識佛教、親近佛法的朋友們,設計完整的入門第一課「快樂學佛人」,幫助大眾認識三寶、踏上學佛之路,即日起陸續開放2024上半年各地班級報名,有興趣的民眾,敬請密切關注法鼓山官網專頁......


鼓勵成為佛門龍象 多國青年「學自覺」

法鼓山僧伽大學帶領來自美國、加拿大、澳洲、新加坡、馬來西亞與兩岸三地等165位學員,於2/3在法鼓山園區圓滿第21屆「生命自覺營」。8天7夜的修行,青年藉由淨心求戒、探索自己、發菩提心,深度體驗佛教徒的生命觀與自我覺醒......

《來生有福:40則願生淨土指引》新書上市!
新書上市

來生是光明的希望......

電子報管理:點此訂閱 / 取消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