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28
心靈電子報/每週三發報

人生導師

認清價值觀與大方向

(攝影 / En)

■ 文/聖嚴法師

所謂人生價值的建立,便是清楚了解生命的意義,換句話說,就是清楚「人活著是為了什麼?」活著的目的,僅僅為了財富、地位及名望嗎?其實人的生命,從出生時便負有一項任務,那就是「承先啟後」,也就是我們每個人在歷史上、社會上、家族中,所扮演的角色、須盡的義務、應負的責任。

建立人生價值觀

每個人從出生、成長,歷經童稚、少年、青年、中年、老年時期,一直到死亡,所有的過程都具有延續性,甚至還包括了上一代血親的延續,但這並不是說我們的生活環境不能改變,而是意味著我們人的價值觀不能改變。一個人的一生中,如果能持有一個明確的價值觀,堅定始終不變,則生命各階段的成就,將會是相乘相加的。

可能諸位都曾經思索過這類的問題:「人生在世,為什麼要學這、學那?」「為什麼會發生種種的經歷?」「為什麼要接觸各種各樣的人和事?」從我的立場來說,答案很簡單,就是為了讓自己過得平安、幸福、快樂、健康,同時也使那些和我接觸、相關的人,同樣過得平安、幸福、快樂、健康。這是不能改變的價值觀,因為一旦失去這個原則,很可能就會傷害自己,也傷害他人,這對人生是負面的減分,也不容易見到層層加分的豐富人生了。

確認人生大方向

其次,在確定了價值觀的立足點後,要有一個大方向。所謂大方向,並不一定得立志當總統、做大企業家,或者成為大富豪、大人物,而是這一生之中,要做一個人品健康者,那才是終身受用的最大財富。如何經營人品的財富?我的建議是:絕不做損人不利己之事,也不可有意無意之間做出損人利己的事來。凡事必須考慮到自利的同時,兼利他人,至少要做到利己而不損人的處世原則,否則會得不償失,甚至引來失足之憾。

人在一生之中,要往哪一個方向發展?當然,每個領域都有廣大的天地,都有獨特的專業可以去學習、去貢獻,因此有人從商業發展,有人從學問探索,有人從政治、法律、科技等領域發揮,也有像我這樣的人,是從非營利事業的宗教領域來努力。

等到大方向確定後,如果發現走得不適合,或是偏離了方向,還是可以修正的,但大方向一定要掌握。比如說我從小出家,過程中曾有機會還俗、結婚,或者從商、從政,甚至也有機會當作家、做學者,但這些我都沒有考慮,因為我很清楚自己的大方向,就是當一名宗教師。我選擇終身做和尚,而從和尚的身分中,也可兼做學術研究、辦教育事業及寫作。

以我這樣一個年屆七十七歲的老和尚,很願意向諸位同學建議:年輕人最好不要把大方向模糊了。人的一生,時間短暫,沒有幾個方向可讓我們半途而廢。也許在某些情況下,只走到一半的旅程是一種轉折,但就怕容易放棄的態度,變成了一種習慣,那就很糟糕了。

用四它面對順逆境

我還有個建議:在生命過程中,要學習對順境感謝、對逆境感恩。處順境時,例如有貴人相助、好運連連、一路上平步青雲,在這種情況下,更要謙虛謹慎,並心懷感謝每一個相關的人,不可過河拆橋、得意忘形,更忌驕傲自大,否則很容易出狀況。

遇到逆境之際,也一樣要感恩,因為逆境會使人成長得更快,磨鍊得更勇敢、更堅強。但如果遇到逆境,自己卻不會檢討反省,不能從中學取經驗,只是一次又一次接受相同挫折,這就不是在接受逆境的考驗,反而是自己的愚癡、無知了。

有時候的情況是自己沒犯錯,但因時空環境變了、人事狀況變了,一時間會有無法適應的痛苦。遇到這種情形,就要趕快調整自己的想法和作法,來適應現實的大環境。因為先有了自己的價值觀及大方向,就不會沒有機會來發展自己的抱負。

我這一生,從不求事事順心,也不求沒有逆境出現。遇到逆境的時候,我是這樣處理的:首先告訴自己:「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人不轉心轉。」只要想法一轉,現前的困境就不存在了;困境不存在,自然就會發現新的出路。此外要「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有些事情,想來想去沒辦法處理,那就接受吧!接受就等於處理,也就可以放下了。

而放下以後,心上就不要牽牽掛掛、怨恨悔惱,如果還在牽掛、怨恨,自己就會雙倍倒楣,因為自己的信心不見了、勇氣也沒有了。在最困頓的時候,我形容自己就像是被五花大綁,在這樣的情形下,我的心還能自在地打太極拳。只要不以為自己倒楣,也就沒有什麼事可以困擾自己。

摘自《我願無窮

聖嚴法師法語

願將自己修行所得,
不僅自己身體力行,
也願意分享給其他人,
這也是廣結善緣的方法。

◎ 摘自:《聖嚴法師教默照禪

本 週 選 讀

交心:自利利他的助人法則

楊蓓


破解助人的迷思,找回助人的真心,提供以禪法療心的方法,讓助人工作成為一條自利利他的修行道路......

請問松浦彌太郎:將心安放的基本

松浦彌太郎


不求一定幸福,但求時常活得像自己。打造日日好日的55個習慣,關於人際關係、愛、生活、工作、成長……

素超人選文

禪在世間,不離世間

■ 文/聖嚴法師

佛法告訴我們,世間是虛妄的。因為我們不了解世間是虛妄的,遂引出種種執著,產生許多煩惱。佛告訴我們人無法離開生老病死。佛法在人間最大的用處,就是教人如何離開、解決生老病死苦。因此產生很大的誤解,有人厭惡生死,認為自殺、離開世間,便得離苦,這非但不是脫苦的方法,甚至是苦上加苦。

佛告訴我們的方法是修學佛法。除卻心中的執著,消除煩惱,則對生死無有恐懼,才是解脫、離苦。《六祖壇經》云:「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因此,並不是離開世間,就是脫離苦海。不是離開世間,還有一佛法可求。

世間有人忘卻自己的困難、痛苦,而以解決眾生之苦難為職志,這是修菩薩行的人。菩薩也會受苦挨餓、遇害、遭凌辱,但受眾生之所依賴、寄託,為使眾生離苦得樂,而沒有自我中心的自私心,因此,不覺得是在受苦。所以,發菩薩心的佛教徒和一般沒有學佛的人,所見到的世間是不一樣的。

佛法和世間法是不即不離、非有非無、不一不異,即佛法不離世間法。菩薩知苦而不覺苦,但是世間的苦確是實際存在的。對凡夫而言,世間法是世間法,佛法是佛法。菩薩或發菩提心的人,在世上做種種事,皆不離佛法,因此,對他們而言,佛法和世間法是一樣的。

摘自《禪與悟

延伸閱讀:

禪與悟

聖嚴法師


禪宗的悟,
或是不假階梯,一觸即悟;
或是苦參實究,突然自發......

最 新 消 息
2月19日起招生報名 就讀DILA讓生命「不煩」

以工作坊的形式,藉由扣問DILA(法鼓文理學院)的師生們,學會運用「心靈環保」,對於人生能有甚麼幫助?進而引發大家從生活、生存、生死等面向,深思將生命用來學習的目的。


歡度小過年 1200位民眾農禪水月夜解謎慶元宵

元宵節是每年第一個月圓的夜晚,在這天燃燈,象徵點亮一整年的光明與溫暖;猜燈謎則能增長智慧。農禪寺表示,歡迎民眾小過年來寺院與親友團聚,接受佛菩薩的祝福,祈願一整年平安健康。

《禪在哪裡?》大字版 新書上市!
新書上市

初學者必問,老參也需一探究竟......

電子報管理:點此訂閱 / 取消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