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9-21
法鼓文化文摘報/每月一次/週四發報

新書上架

現代修行者清晰而必備的指引

華嚴心詮:原人論考釋(二版)

聖嚴法師


《原人論》是一部大格局、大架構的佛學導論。聖嚴法師的考釋,每每會提出對於論主的親切感受,並與今日的佛教所需而做詮釋……

《原人論》序

終南山草堂寺沙門宗密述
法鼓山沙門聖嚴語體譯註

宇宙間的一切生命,皆有其各自的根本源頭,一切萬物,必可各各找回其根本。好像樹木一樣,不可能只有枝葉而沒有其所依靠的樹幹及樹根的。何況在天、地、人的三才之中,人為萬物之最靈,豈會沒有根本的源頭呢?而且有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如今我宗密得了萬物之靈的人身,若不能自知從何而來,怎麼又能知道此身死後會往何處去呢!又豈能知道普天之下、古往今來的種種人和種種事呢!

因此,我於數十年中間,遍學遍究而師事了許多學派,廣研博考了內外典籍,就是為了探究我自身的根本源頭這樁大事。經過長時間的探究結果,終於讓我找到了我的根本源頭。

然而,如今的儒家及道家的學者們,對於近的源頭,僅僅知道是由他們的祖宗、他們的父母,代代相傳而給了他們此一身體;對於久遠的源頭,僅僅知道是由混沌一氣,分剖為陰、陽之二氣,然後則由二氣而生出天、地、人之三才,再由三才而生萬物,故認為萬物與人類的根本,都源於氣。

至於一般修學佛法的人士,只說近的源頭是由於前生造業,今生隨業受報,而得此人身;遠的源頭,則推究此業的發生,是從煩惱的惑,輾轉乃至以阿賴耶識為身的根本源頭。

以上的儒、道二家及佛教學者,都說他們已經究本窮源地找到了人的根本源頭,其實則沒有。然而,孔子、老子、釋迦,皆是至極的聖人,只是為了因應各種不同時代環境和各人的根器,而做出因時制宜、因人制宜的教化設施。或內或外、相輔相成,都是為了利益眾生,策勵修行一切善行,明瞭善惡因果,知道人之本源始終,以之推敲探究宇宙萬象,以明萬物生起的根本和枝末。唯此孔、老、釋的三教,雖皆出於聖人之意,卻是有的屬於權巧,有的屬於真實。儒家及道家,僅是權巧之說,釋家則兼權兼實。若就策勵萬行、懲惡勸善而同歸於治世之道而言,則儒、道、釋三教皆可遵行,若為推究萬法、窮其理、盡其性、而至於最極之根本源頭者,那就唯有佛教才能解決了。

然而,當今之世,學者之間,每每各執一宗一派之見,甚至以佛為師之士,仍舊迷失佛教的真實義理,故對於天、地、人、物,不能探究出其至極之根本源頭。我現在還是依據內典外籍之教理,推究窮研宇宙萬法。初步則從淺顯而入深奧,對於那些學習權巧之教的人士,斥其滯塞、令其通達,窮極其根本源頭。而後依了義的實大乘,說一乘顯性教,以明宇宙萬有,皆是由一心真如,次第生起的。以之會合偏淺的儒、道、釋三家之見,使之成為圓滿融通的實大乘教,而至於天地人物之末,無所不收末即天地人物。本文計有四篇,名為「原人」。

《原人論》序終。(內文為原文與語體上下欄對照,後為考釋條目,此為語體摘錄。)

(本文摘自:《華嚴心詮:原人論考釋》)

《印度佛教史》新版上市!
新書上市

從不同面向了解佛教在印度的發展......

精選書摘

放下過不去的過去

(攝影 / KHsien Lin)

■ 文/楊蓓

何謂心中過不去的事?為何誠實面對自己的難度會如此高呢?我舉幾個故事,幫助大家了解。

故事的主角是我的高中同學,她是很有才華的女性,大學畢業不久就結婚了,她和先生可說是郎才女貌,可是不久就聽說離婚了。我的同學個性很剛強,離婚對她來說是一件很煎熬的事,所以在自己過不了自己的情緒關口時,就帶著孩子到美國去。

在她身心俱疲時,碰到了第二任先生,她先生待她與女兒非常好,夫妻兩人感情也非常好。可是第一次失敗的婚姻給她很大打擊,她心裡過不去自己這一關,幸好她第二任先生非常寬容,能夠善待她。

可是,在她第二次婚姻之後不久,就發現得了癌症,所以她後來學習禪坐幫助自己安心。雖然她的病情控制得不錯,孩子上大學了,第二任先生對她很好,讓她不必牽掛家庭,但是她還是覺得心裡空空的。

放下心中的過不去

當她告訴我她的故事時,那天聖嚴師父正好在紐約東初禪寺,我問她:「妳想皈依成為佛教徒嗎?」她回答說:「想。」於是她與先生便一起皈依聖嚴法師,後來經常到東初禪寺參加活動。她為此還特別打電話感謝我,告訴我自從皈依後,日子過得很平安,心裡過得很踏實,讓她可以慢慢地面對過去不平安的狀況。

雖然在通電話之後不到幾個月,她就往生了。但是她女兒在電話裡告訴我,媽媽在過世之前,交代她一定要轉告我,她在皈依後的日子過得非常好,這一輩子從來沒有過得這麼心安理得。這位同學整個生命歷程,由於曾有太多讓她心裡過不去的事,所以身體也一直受到折磨。她為了治療癌症,至少動了十幾次手術,她就在這個過程中,用她的生命跟自己心裡過不去的事格鬥。幸好,格鬥到最後,她真正可以跟自己和解的原因,是她的心安了。

後來在開同學會時,同學們告訴我說她在去世前兩年和大家的相處方式改變了,只要有活動都很想要來參加,而在這之前,她從來不跟任何同學聯絡。這件事讓我明白,原來一個人在年輕時,心裡若有過不去的事,會讓後半輩子一直飽受折磨。她在皈依後,開始放過自己,誠實面對自己曾經有過的婚姻失敗經驗,人生才終於進入到了另外一個階段。

我們整個社會所期待的,就是人不能失敗,要一直往前走,一定要成功,並且要交出漂亮的成績單。可是人生當中,不可能沒有失敗經驗,重點是如何看待自己的失敗,以及看到自己心裡過不去的事。

有些人可以把失敗經驗放下來,有些人可以把它壓下去,有些人可以裝作沒看見,雖然也有些人真的可以和它相處,可是這樣的人很少,大部分的人,對於自己的失敗,是耿耿於懷的。雖然大部分的人是把失敗經驗耿耿於懷壓抑下去,但是到了中年時,需要誠實面對曾經有過的挫折、失敗,以及曾經讓自己心裡過不去的事,這些事都必須拿出來看一看。

誠實之後才能接納

人到中年,回頭來看內在的小孩,這個內在小孩可能在小時候或年輕時,就一直存在著。可是他永遠是小孩,沒有機會長大,於是當挫折來時,我們是與內在小孩一起承受失敗與挫折。內在的小孩心裡的需求與渴望從哪來呢?其實是從壓抑挫敗的過程當中產生的。我們的心裡都有那個非常脆弱的內在小孩,即使活到中年了,內在小孩還是始終存在著,沒有長大。

當我們重新去回想過去的失敗經驗時,究竟是以「當年那個小孩」來面對,還是「現在這個中年人」呢?如果用當年的那個小孩去面對,就會發現一直在輪迴裡,懊惱、挫折、生氣、害怕重複在翻騰。可是,如果我們發現,那個小孩是小時候的我們,但我們現在已經中年了,人生都走了一半,面對這些挫敗、不如意,不能還用小孩子的方式,我們會發現,那個內在的小孩驟然之間就長大了許多,因為人幾十年的歲月不會虛度,在保護自己的過程當中,我們也練就了一身工夫。

所以,當別人說我們胖時,有沒有辦法稍微轉一下?「我們就是胖耶!胖又怎樣?哪個中年人不胖?」同樣地,當有人說我們變老了或者皺紋怎麼那麼多?只要念頭一轉:「哪個中年人沒有皺紋?」就過去了。

這些內在的對話,非常需要自己去分辨,當我們要誠實面對自己的過往,請記得自己是個「中年人」,這是帶點自傲的,意味著「我們活到今天不是白活的」,歲月是我們的能量、資源、能力,此時再面對過往的傷痛、挫折時,會發現自己不是像小孩子那麼無力,即使那個小孩仍然在渴求、期待,可是這個中年人是可以撫慰這個小孩的,是可以好好善待他的,甚至與這個小孩有一些貼心的對話,這個內在的小孩是我們要去滋養的。

(本文摘自:《叛逆中年》)

延伸閱讀:

叛逆中年

楊蓓


人到中年百事慌?
怕變老、怕失業、怕離婚……,
想要抓住青春的尾巴,
卻找不到生命的出口......

當 月 選 書

禪觀修學指引:漢傳禪修次第表解

釋繼程


如何掌握修行條件和禪觀要領?繼程法師以〈禪觀修學次第簡表〉、〈具足正見表〉,詳解漢傳禪修的次第、思想內容與方法運作......

以相生心:佛教造像中的修行觀照

林谷芳


佛教有如此多的造像,根柢緣於它無量眾生的宇宙觀;其間既映現著生命因修行而達致的不同境界,亦使有心者觀之,能「有為者亦若是」......

電子報管理:點此訂閱 / 取消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