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2
人生雜誌電子報/每月月初發報

當期資訊

人生雜誌483期──【信心,貫徹佛道的基石】

【本期專題】聖嚴法師談信心

【佛陀的生命教育】舍利弗的心永不退轉

【法鼓訊息】菩提心開枝散葉 齋明寺頒福田班結業證書


購買本期雜誌
雜誌訂閱特惠方案
訂閱 人生雜誌電子報
觀看483期目錄

本期專題

聖嚴法師談信心

信心是成就佛道的根源,《華嚴經》即說「信為道元功德母」,可長養一切善法。聖嚴法師從信心的基礎、層次,進一步談到信心對禪修的重要性,以及一般人也可從念佛入門,建立信心。

信心的層次起於單純的仰信,逐次提昇為正確知見的解信,繼而是從佛法帶給自身改變的證信。證信來自於佛法的實踐與修行,故禪修第一要求即建立大信心,相信三寶與深信自己的本性與佛性一樣,終會成佛。

(釋常鐸 攝)

■ 文/聖嚴法師

禪修的大信心

建立堅定不移的信心,可從兩方面著手:一是從對於佛法的理解或認識方面開始,如你確已被佛法的廣大精深所吸引,你便會對它產生信心,而做進一步的實際修行。二是從對於佛法僧三寶的接觸並已實際上體驗到了它對你確有大益,你更會由感激、感謝、感恩而油然地生起信心。信心中包括兩個項目:

(1)信三寶

三寶中的佛,是首先將其經過長期修持後所得的開悟的方法,以及從悟境中產生的智慧的語言,毫無保留地告訴了我們,那些修行方法及智慧的教訓,便是法寶,一代一代切實地修行佛法並且傳播佛法的人,便是僧寶。僧寶之中,將佛法傳授給你或用佛法來指導你修行的人,便是你的師父(master),師父屬於僧寶,他卻具體地代表並象徵著三寶的全部,故在唐代的禪宗初期的寺院,不建佛殿,獨設法堂,師父(被稱為堂頭和尚或自稱為老師)便是一寺的中心,他是被全寺大眾所依止並實際信仰的對象。

三寶之中以僧為對象,以法為重心,以佛為根本,缺一不可,而以你的師父最要緊,所以信三寶,必須信師父,師父並不是那個教授你佛法的人,而是他所教授你的佛法的正確性和崇高性,因為佛與法是抽象的,師父代表著三寶,乃是具體和實際在你面前出現的。如對師父未能有十分的信心之前,修行要想進入悟境,是相當難的。

法寶雖是抽象的,它的理論觀點卻是非常明確的,佛法(dharma)的基本理論是「因果」及「因緣」。所以,信仰佛法的基本要求,便是要信因果、信因緣。深信因果,才不會對自己的努力失望,也不會對他人的成就生妒嫉心。有努力必有成就,若未見有顯著的成就,那是表示努力的程度尚不夠,現今的努力,加上前世的努力,方是努力的總和。深信因緣,方能接受「空」的道理,唯有空去了對於一切事物的虛妄執著,才能從自私的小我及驕傲的大我,得到解脫;否則,你的信心,跟凡夫執著自私的小我,外道的宗教家執著神性的大我相同,無法進入禪的悟境。

(2)信自己

深信自己的本性與諸佛的佛性,完全一樣,只要努力修行、精進不懈,一定能夠明心見性,那個便是清淨無染的諸法空性。如果自信不足,修行仍然有用,增長善根,漸漸地建立起自信心來。
(摘自《禪的體驗.禪的開示》)

更多內容請見《人生》483期

訂 閱 方 案
新書上市

精選專欄

【佛陀的生命教育】

舍利弗的心永不退轉

持戒甚嚴的舍利弗,連婆羅門都讚歎他戒行清淨,
為何他被佛陀令其在大太陽下罰站?
甚至隨佛陀遊方在外,也沒有床位睡覺?
佛陀自有一番用意,除了讚歎舍利弗有不退轉的道心,
更因此制定了〈恭敬法〉,讓僧團和樂無諍。

(菊子 繪)

■ 文/蘇利波

佛陀的聲聞弟子中,各式各樣的人都有;其中有性格乖戾難教化的,如六群比丘,也有戒行、德行都令人讚歎的模範生,如舍利弗尊者。舍利弗尊者因為擔心佛滅度後,正法不能久住,因此請求佛陀制定教誡。佛陀制戒之後,舍利弗尊者身為僧團的模範生,對於佛陀所制定的戒律認真持守,絲毫不敢踰越。他是如何維持清淨的戒行,而得到僧俗四眾的讚歎呢?

婆羅門也折服

當佛陀居住於王舍城時,一日,舍利弗入城托缽乞食。當他走入城中時,有一位婆羅門發現他容貌莊嚴,舉止安穩,即使走在人多嘈雜的市集中,依然守攝諸根、心不散亂。婆羅門心想:「世尊的弟子在人前維持著很好的威儀,但是在沒有人的地方,是否也一樣呢?就讓我偷偷跟在他後面看個端倪。」

婆羅門跟蹤舍利弗尊者來到獨居的阿練若(或譯阿蘭若)。他看見尊者一回到住處,先把乞食的缽放好,僧衣脫下來抖一抖,摺好,收在平常放置衣物的地方。尊者繼而整理坐處,取洗腳板與水盆,脫下鞋子,先取布巾擦洗手臂,再清洗鞋子,然後開始洗腳,連腳趾都仔細擦過。全部都洗完後,再將布巾洗好擰乾晾起來。接著,用剩餘的水再沖洗腳,以右手潑水,依序洗左膝、右膝、左腳、右腳,每一個動作都是那麼慢條斯理、井然有序,沒有一個多餘的步驟。

一旁觀看的婆羅門內心充滿歡喜,忍不住朝舍利弗尊者走去:「尊者,您的戒行是如此潔淨,潔淨到連您的洗腳水都可以喝了。我婆羅門教也有淨水法,但是與尊者的戒行相比,遠遠不及。」舍利弗聽到婆羅門的讚歎也很歡喜,於是便為婆羅門說法。

舍利弗受罰?

戒行清淨的舍利弗,是佛陀所有聲聞弟子學習的榜樣。但是,一日,他卻受到佛陀的處罰。究竟發生什麼事呢?

當佛陀住在舍衛城時,有一次,弟子們在法堂開會討論僧務。會中幾位比丘都提出一個問題:「各位長老,世尊制定的尼師壇(可當坐具與臥具的布)尺寸可能太小。如果用來當坐墊,就沒有東西可以覆蓋膝蓋,如果想要覆蓋膝蓋,就沒有坐墊可用。」

佛陀制定所有戒律都有他的理由,僧眾不能隨意更改。於是大家就一起來見佛陀,向佛陀表達訴求。佛陀沒有直接回答他們的訴求,反而問:「你們的上座比丘是誰?」眾人答:「舍利弗。」佛陀於是對舍利弗說:「這麼多比丘有這個問題,你為什麼只是默默地在一旁聽,什麼都不做?我要你在太陽底下罰站。」舍利弗接受處罰,獨自到太陽底下站著。

剛剛那些為了尼師壇的尺寸跟佛陀大小聲的比丘們,看到舍利弗因此受罰,頓時悔悟,羞愧不已。他們向佛陀求情道:「世尊!舍利弗尊者身體虛弱,請原諒他的過錯,不要讓他受委屈而心生不悅。」

佛陀對所有比丘們說:「我不是故意要為難他。我讓他去曬太陽,是為了他的身體好。他身體虛弱,體內有風濕症,曬曬太陽排除濕氣,對身體有好處。」原來佛陀並非真的要處罰舍利弗,而是出於愛護之心,找個機會幫他治病而已。同時,佛陀也藉由處罰舍利弗,讓這群比丘知道慚愧。佛陀接著說:「你們覺得舍利弗是那種受了委屈就會退轉道心的人嗎?天上的日月星辰或許會迴轉,但舍利弗的道心,絕對不會退轉。」

舍利弗沒床睡!

舍利弗尊者在僧團中受委屈的事,還不只這一件。有一次,佛陀帶領弟子在拘薩羅國遊方。當佛陀與弟子們出遊時,僧眾的住房通常由居士們籌備供應,不過,因為人數眾多,未必每個人都可能分配到床位。當天晚上,佛陀為弟子說法之後,就回房休息,而有些弟子搶先一步占得床位,搶不到床位的人只好自己去找地方睡覺。舍利弗尊者與目犍連尊者,就是搶不到床位的人。兩位長老比丘,一個睡在屋簷下,一個睡在樹下。搶不到床位就已經夠悲慘的了,偏偏晚上還下起雨來,真是屋漏偏逢連夜雨。

第二天,有位居士聽說了這件事,非常不悅地說:「佛陀的弟子沒有恭敬心,這樣的大德,竟然連一張床都不給。」佛陀聽見居士的怨言,對弟子們說:「這確實是一件該被譴責的事。等我們回到舍衛城以後,記得對我說:『請為比丘制〈恭敬法〉。』」

那麼,〈恭敬法〉的準則是什麼呢?該恭敬誰?如何恭敬?印度的社會是以種姓制度為基礎,如果照印度的傳統,最受恭敬者應該是婆羅門出身的比丘。但佛陀的理念是種姓平等,所以此法不通。還有比丘說「世尊子應受」、「阿羅漢應受」、「剎帝利應受」等等,這些話語佛陀都不同意。佛陀說:「這些都是傲慢者的話語。從今天起,先出家者應受恭敬,應坐上座,應先受請,先坐,先取水,先受食。」

舍利弗與目犍連是僧團中德高望重的長老,不僅修為境界值得尊敬,平時為管理僧團勞心勞力,也是值得感恩的人。這樣的大德,只因為內心慈悲柔軟,在僧團中仍不免被欺負、受委屈。佛陀制定〈恭敬法〉就是為了要避免這種情況發生。他希望藉由此法建立一套僧眾間互相對待的禮儀,使得僧團更加長幼有序、慈愛和敬。生活在俗世中的我們,也應該學習〈恭敬法〉的精神,尊敬長輩、善待身邊每一個人。

更多內容請見《人生》483期

法 鼓 訊 息
菩提心開枝散葉 齋明寺頒福田班結業證書

齋明寺「111福田班」,在130多位學員及內外護團隊參與下,於10月29日圓滿課程。班導師果弘法師在最後一堂課程,為大家總複習,重溫課程中的重點。學員們齊心合作,透過⎾福田大歌王⏌和⎾福田小學堂⏌,用遊戲方式回顧課程內容,氣氛歡樂......


「百年樹人」訪法鼓社大 學子到三芝體驗自然生態美

法鼓山慈善基金會10/22造訪法鼓山社會大學的三芝戶外教室,舉行「百年樹人獎助學金」頒發典禮,此次活動包含導覽園區與戶外教育體驗課程,讓學子們透過認識大自然,學習知福惜福、感恩大地的重要......

《告別無憾:40則臨終安心指引》新書上市!
新書上市

告別是一種放下的智慧......

電子報管理:點此訂閱 / 取消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