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6-1
人生雜誌電子報/每月月初發報

當期資訊

人生雜誌478期──【年輕要素】

【本期專題】年輕,與素食有約

【世界佛教村.香港】老參師父

【法鼓訊息】照顧四眾佛子 護法總會連辦長青健康講座16場


購買本期雜誌
雜誌訂閱特惠方案
訂閱 人生雜誌電子報
觀看478期目錄

本期專題

年輕,與素食有約

「你今天吃素了嗎?」
全球颳起的素食風潮,
年輕人是這股新浪潮的主力,
為何年輕人瘋素食?
對素食思維又帶來哪些衝擊?
如何將這股素食熱情延續?

(Shutterstock/達志影像提供)

■ 文/邱惠敏

曾受邀客座紐約米其林餐廳的韓國正寬法師(Jeong Kwan),今年二月應邀來臺,透過簡單在地的食材變化出層次豐富的素食料理,尤其法師尊重萬物的行儀,展現了飲食與身、心、環境的連結,再度引起國內的素食風潮,而這一次,年輕人也加入行列,嶄露頭角引領風潮!

素食圈颳起年輕風

「蔬食已經是歐美飲食主流之一,許多知名的星級餐廳都提供蔬食,並強調食材來自自家栽種,也有企業投入素食食材研發,例如植物肉。」法鼓山聯合國NGO規畫小組成員常濟法師指出,聯合國於2019年的氣候報告中,便呼籲大眾改變飲食習慣,減少吃肉,這幾年受新冠疫情的影響,吃素人口明顯增加不少。

氣候異常、動保議題等,確實在年輕世代掀起一股「以飲食改變環境」的效應,這群人被稱為「彈性素食主義者」。根據全球知名市調公司於2021年發布的統計報告《Going Plant-Based: The Rise of Vegan and Vegetarian Food》,彈性素食主義者占全球人口的42%,尤其以年輕人居多。

「你今天吃素了嗎?」年輕人選擇無肉的素食飲食,大多是受到社群或同儕的影響,演變成一種「愛地球、愛自己」的生活風格。據統計,1995年後出生的Z世代,有超過70%的人口,每天使用Facebook與Instagram,透過在社群平台發文、討論資訊,在年輕族群間帶來模仿效應,社群使用者也能透過參與來獲得歸屬感及認同,更容易號召、凝聚共同意識,分享店家、食譜、採買等資訊,的確為當代的素食地圖注入了「年輕要素」。

年輕人的素食覺醒

「我受到持續發展網站創辦人葛蘭姆.希爾(Graham Hill)在TED的演說影響,年輕人沒什麼財力、權勢去改變世界,從飲食開始改變比較容易。」法鼓山僧伽大學學僧演端法師出家前旅居國外,是個享受美食與美酒的廚師,年輕的他後來選擇吃素,是想要尋找一個更合乎環境倫理的飲食生活,將善念化為行動。長期吃素下來,他發現節省不少金錢、時間外,還能培養出自律的態度,不受口腹之欲左右。

臺灣素食學會營養師陳婷鈺,學生時代就接觸佛法,後來受維根主義(Veganism)影響,認同環保與動保理念,進一步成為純素者,還影響了父母吃素、學佛,「我大二時因健康關係開始吃素,卻沒有變得更健康,所以想要進一步了解關於素食的營養問題,研究所轉念營養學,也更堅定我要推廣健康素食的志向。」

隨著彈性蔬食人口增加,這幾年,時尚蔬食餐廳、純植物烘培坊、輕食咖啡館等,如雨後春筍般林立,為臺灣的餐飲文化注入新穎、活潑的創意與料理手法,尤其強調健康、無負擔飲食,一改傳統素食給人湯湯水水、高油高糖高鹽的刻板印象,吸引不少年輕食客之外,也帶動一批有志青年投入素食推廣運動,例如找蔬食、夠維根、野菜鹿鹿等專業網紅,透過拍攝影片、改良食材、親自下廚料理等方式,擁有一批忠實粉絲,形成一股蔬食的力量。

小心!素食的圈套

「如果說因為有慈悲心,可以完全不去吃眾生的肉,這是最好的。但是,如果說有健康方面的問題,只能常常吃素,那麼也許妳必須這麼做。」在《達賴喇嘛的貓2》一書中,作者透過小女孩堅持不吃肉的故事,探討素食者如何在信仰與健康之間取得平衡。故事中,達賴喇嘛提醒小女孩,吃素或不吃素,無須變得黑白分明:「無論是素食或肉食,我們始終都應該記得,因為有這些死去的生命,我們才有得吃,他們的生命和你我的生命一樣重要,想到他們時,要抱著感激之情。」

除了慈悲護生外,素食的根本精神是透過飲食的生活方式,來調伏欲望、讓自己變得包容、具同理心,減少自我與他人的煩惱。許多人選擇素食,是因為認同健康、環保、動保等理念,隨著未來肉、培養肉議題的興起,正好提供我們一個自我檢視的機會:我為什麼吃素?

「你從肉食出離,卻走進了素食。你開始執著於素食,甚至認為肉食不潔,那些吃肉的人也會引發你的反感和敵視,這個時候,你應該從素食出離。」宗薩欽哲仁波切在〈什麼是真正的出離心?〉一文中提到,我們常以為自己從某種物品或情感出離了,其實又不自覺地落入另一種陷阱。

此外,素食者也容易陷入道德綁架的圈套,國外有些企業打著環保名號,實則發環保財,「以未來肉與植物肉為例,研發的立意是為環保、動保,但背後的商機,也是企業投入的很大因素。」長年在世界各地帶領工作坊,常濟法師經常提醒學員,每一個選擇都可回到飲食的初衷,如果真心想藉無肉飲食改變環境,面對「仿真」或「血淋淋」的植物肉時,或許可回頭審視內在的貪欲,是否又陷入另一種消費地球的陷阱。

動手做素食

臺灣吃素十分便利,臺北也曾被國際媒體評為素食友善城市第一名,但對想長期吃素的人來說,外食終究不能完整提供所需的營養。最好的方式還是自己動手做,更健康也更環保,不僅可以降低食安風險,也能減少外食產生的包材垃圾。

「堅持吃素,自己動手做是關鍵。」營養師陳婷鈺以過來人經驗分享,臺灣素食人口畢竟仍是相對少數,約三百萬人,占總人口13%,如果外食,必須考慮吃什麼、交通方不方便,以及聚會時親友願不願意配合吃素等等,很容易讓人打退堂鼓。

自己動手做,看似麻煩,但對於自己究竟吃進什麼、料理方式會更清楚,長期下來,對健康是比較有益的。許多人擔心廚藝是個門檻,陳婷鈺建議可以從簡單的輕食做起,如三明治、熱沙拉、咖哩飯等,而且網路上素食食譜、料理教學很多,「廚藝是練出來的。」

擅長寺院料理的正寬法師,採用的食材以當令、在地的野菜為主,還有常見的紅蘿蔔、大白菜、花椰菜、茼蒿菜,調味料就是鹽、糖、辣椒,以及自製的桑椹醬、柿子醋等,遵循零浪費和健康飲食原則,呈現食材的純粹滋味。

對佛教來說,飲食對修行非常重要,是一場身心的實驗。從烹飪到用餐的過程,都是修行的環節,從入口的食物開始清淨「身」,進而省思從口出的「語」,最後時時觀照自己的「心」,感受飲食帶來的喜悅能量。

同時,烹飪者也在過程中體悟:食材來自土地,有著陽光、空氣、水的孕育,在餐桌上吃到整個大自然的能量。「廚藝的創意必須放下自我、不被自己限制;與食材合一,順應自然。」正寬法師的料理原則,就是他的修行原則。

更多內容請見《人生》478期

訂 閱 方 案
新書上市

精選專欄

【世界佛教村.香港】

老參師父

「不要太把自己當一回事。」一句看似簡單不過的話,
帶出的竟是老參師父從紅塵轉向淨土的故事,
在經歷大起大落以後,學會放下對自我的執著,
讓自己的人生從此變得淡泊與從容的一個體悟。

(Shutterstock/達志影像提供)

■ 文/釋有暋(日本京都大學博士候選人)

禪堂外,雲霧繚繞,曙光偶爾找到雲層間的細縫,便把光束盡情撒往大地,有如開了天窗。禪堂內,晨曦透過一格一格的窗,在晨霧流動下,不斷變化,在老參師父的身影周圍拉出一道柔和的光暈。

可能是上了年紀的關係,他的脊椎有一點駝,盤著腿,半閉著眼,望向前方三尺之處。他的嘴角總是似笑非笑,讓人感覺安詳。

我手執香板,非常緩慢地在禪堂內繞圈子。我全神貫注地走著,努力不讓自己分心,更不想驚擾正在打坐中的法師們。走到老參師父前面時,他突然雙眼向上揚了一揚,好像在給我提示。可是,當時的我,實在看不明白。但是,我心裡知道,一定是哪裡做不對了!

老參師父

過去數月間,在禪堂內當監香時,每當快要出錯,或想不起來下一個動作時,在視線範圍內,就會收到某種「訊號」,如溫柔的晨曦,給我及時指點。

還記得,剛到禪堂的第一週,法師就給我提醒,禪堂內有許多規矩,要好好看、好好學,因為一週以後,我就得開始行散香了!其實,散香是什麼,我完全沒概念。每天在禪堂內行香、跑香、坐香時,只見一位法師手上握著一支長長的竹支,演著各種帶有意義的動作。

「不用擔心,好好跟老參師父學就行了!」法師跟我說。「他曾經在非常傳統的禪堂修行,對禪堂規矩瞭若指掌,請他指導你,最穩當!」

其實,要不是別人跟我說,我不會注意到老參師父。他坐在禪堂角落,打坐姿勢很像老和尚。平時,他從不過問任何事,永遠保持慈祥微笑的表情,也幾乎不說話。

「不要以為老參師父對任何事漠不關心,他總是默默地守護著我們這些新來的法師。聽說,他的來歷非常不簡單!」法師故作神祕地說。

做的是菩薩的事

「不對不對!跑香時,散香要提得筆直,貼近胸口!」

「不對不對!先轉身,再倒一把抓散香,不要遲疑!」

「錯!你這樣提水壺,是要把茶水潑向對方?壺嘴要跟對方保持平行!」

萬萬沒想到,平時慈祥的老參師父,指導人時會突然變成嚴厲的司令,霸氣十足。我只能打起十二分精神,盡量把所有細節做好。當然,那些簡潔有力的「命令」,結束後依然在耳邊迴盪。這對我的記憶,有絕對正向的作用。

「我懂的技巧跟心法全都教你了,接下來就看你自己!」的確,經過老參師父的指點,兩次以後,我已經可以自信地執行散香了。法師看了,覺得不可思議:「你學得真快呀!當初不是說沒住過禪堂,什麼都不懂?」

我心裡實在很感激,也對老參師父多了份親近之意。因此,在好幾次禪堂放香後,故意跟在他身後,想跟他聊天。

「我性格孤僻,不喜歡講話。」沒想到,他一句話就把我打發了。

其實,對我而言,剛開始到這裡講課,是一件很有挑戰的事。這裡開辦的佛學課程非常豐富,有給普羅大眾的佛學基礎課程、各大學的佛學及禪修課,也有寺院義工們的佛學培訓課程。除了禪堂每一天的五堂功課,其餘時間就得用來找資料及備課。

「辛苦你們了!」就在我身體感覺最累的那一天早上,老參師父突然對我說。「你們做的是菩薩的事,我明白你們背後的辛苦,加油!」

當時,禪堂外吹起一陣風,把菩提樹葉上掛了一夜的沉甸甸的露珠,吹撒了一地。

瞋心的折磨

「我要離開這裡了。」幾天前,老參師父突然對我說。

我怔怔看著他,不知該如何回應。突然想到,我還有很多事情沒請教他。另外,心裡也有種還來不及相識就要道別的心情。

「要學會,不要太把自己當一回事。」他突然對我說。

「什麼?」我心裡生起大大的問號。

「看得出來,你一直都很優秀,出家以後更是如此。但是,不斷要在人前保持優秀,不是很累的事嘛?」他看著我,眼神帶著疑問。

「出家以前,我是某大企業的董事長。」他淡淡地說道,臉上依然微笑。

「那種生活壓力,常壓得我喘不過氣。當師父第一次見到我,就對我說:『去!去!該做什麼就去做!有空時過來吃飯就是!』不但如此,我每到一個地方,師父他老人家就會吩咐當地分院的法師們,給我特別照顧。說真的,我到現在還不明白,他老人家為何要對我這麼好。」

「直到有一天,我覺得夠了,就跟師父說想要出家。師父說,再等等。就這樣,幾年後,我才成功出家。」他看著遠處的雲層,呆呆出神。

「到傳統禪堂修行,是師父吩咐我去的。大家都說,那種修行地方,我不用一個星期就會逃走。沒想到,我一住就是三年!還有,那個維那師父,比我年輕最少二十歲。」他開始往天王殿走去,我趕緊跟著。

「那個維那師父,老是針對我。有一次跑香時,他在身後不斷對著我吼,還故意打我香板。我心裡當然有氣,回頭瞪了他一眼。這下不得了,他大吼一聲:『還看?看什麼!』然後香板接二連三打了下來,最後『啪!』地一聲,折斷了。」

「你當下什麼反應?」我突然緊張起來。

「我還能怎樣?呵呵,還手嘛?」他笑瞇瞇地,像在說著一件開心的往事。

「當晚我就收拾好行李,準備離開禪堂。走到門外,維那師父攔住了我。」聽到這裡,我倒吸了一口氣。

「他說:『一直在折磨你的,就是這個瞋心,現在看清楚了吧!』你知道嗎?當時,我覺得胸口被狠狠擊了一下,天旋地轉,情不自禁就跪了下來,大哭一場。」

不要太把自己當一回事

原來,關於老參師父的傳說,都是真的。那個曾經在職場上叱咤風雲,因為一位法師的關懷而毅然放下,然後又被一位年輕法師的一句話弄得嚎啕大哭,從此變成一個慈祥老翁的人,此刻正坐在我面前,雙眼上揚。他知道我看不明白他的意思,就指了指手上的錶。

啊!原來如此!打坐開靜的時間到了,而我竟然還在優哉地走著,完全沒注意到,坐在另一角落的維那師父,已經抓起了引磬,雙眼猛盯著我了!於是,我連走帶跑地回到了佛龕前,放下散香,讓大家準時開靜,也讓自己避免了過失。

「不要太把自己當一回事。」一句看似簡單不過的話,帶出的竟是一個人從紅塵轉向淨土的故事。這不是一句負氣的話,而是一個人在經歷大起大落以後,學會如何放下對自我的執著,讓自己的人生從此變得淡泊與從容的一個體悟。

我相信,同樣一句話,亦可以讓我這個一直以來自以為優秀,凡事都要求自己做得比別人好的出家人,不再給自己不必要的壓力,而學會以一種更坦然的心境,接受自己的不足,花更多心力去服務大眾,就夠了。

到最後,即使做得不怎麼樣,又如何?盡力了,學會不太把自己當一回事,就是。

更多內容請見《人生》478期

法 鼓 訊 息
照顧四眾佛子 護法總會連辦長青健康講座16場

法鼓山護法總會服務處自5月28日起,發動長青關懷列車,將連續舉辦16場健康照護系列講座,邀請醫藥護理專家,分享自我健康管理、學習長者健康照護等相關知能......


法鼓山攜手無國界醫生 援助敘利亞醫療服務

法鼓山慈善基金會持續關懷土耳其—敘利亞大地震災後援助需求,經多方評估,於5月25日捐助財團法人無國界醫生基金會(MSF)新臺幣300萬元,參與無國界醫生於敘利亞西北部的緊急應對專案......

【兒童心靈環保 暑期體驗營】
新書上市

【開放報名中】優質選書78折起!

電子報管理:點此訂閱 / 取消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