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雜誌電子報477期
2023-5-4
人生雜誌電子報/每月月初發報

當期資訊

人生雜誌477期──【競賽人生 好輸好贏】

【本期專題】勝負無別,豐富生命最可貴

【焦點話題】善用ChatGPT或AGI作為「善知識」

【法鼓訊息】信受三皈守五戒 近4百位民眾到紫雲寺歡喜入佛門


購買本期雜誌
雜誌訂閱特惠方案
訂閱 人生雜誌電子報
觀看477期目錄

本期專題

勝負無別,豐富生命最可貴

為什麼人類世界充滿競爭?
勝負之間,我們學到了什麼?
佛教徒是否拒絕競賽、不談勝負?
所謂的「佛系打法」又是怎麼一回事?
本文帶您一探究竟。

(Shutterstock/達志影像提供)

■ 文/釋演穩

2023年世界棒球經典賽決賽,「二刀流」大谷翔平(Otani Shohei)站在投手丘上,「神鱒」麥可.楚奧特(Mike Trout)走進打擊區,九局上半,二人出局兩好三壞,一場世紀對決,全世界屏息而待,而當「大谷三振楚奧特,日本隊重返世界棒球頂端!」隨著全美電視轉播傳出,那一刻,讓人看得熱血沸騰,也不禁反思:一場賽事對於運動員、觀眾,乃至於場邊的小販,究竟具有什麼樣的意義?

猶記得去年卡達世足賽,法國隊在冠軍賽敗給阿根廷隊之後,巴黎市政府必須出動上萬名鎮暴警察,才得以維持秩序。競賽的結果,贏的一方歡天喜地,輸的一方唉聲嘆氣;輸贏,對參賽者與觀賽者來說,往往造成極大的情緒波動。為什麼人類世界充滿競爭?勝負之間,除了跟著搖旗吶喊,我們學到了什麼?

無論輸贏,都是好事

競爭是一種求生本能,而優勝劣敗則是進化的原則,所以,人類文明最早便是從對大自然、對非我族類的挑戰或應戰而逐漸形成的。體能的鍛鍊最初或許出於自我保護,隨著時代推演,競賽不只是一種體力活動,也是一門均衡身心、互相激勵、追求卓越的藝術。從希臘奧林匹克運動會的起源與發展,即可見運動競技,從身體健康到精神激勵,從社會凝聚到國家形象的提昇,都有其正面影響和價值。

但是,只要有競賽,就會有輸贏。

被譽為「桌球教父」的莊智淵卻說:「其實外人不會了解,贏一場比賽和輸一場比賽所獲得的,其實是一樣的東西。」一般人看到的勝負,或許是表象的冠軍頭銜、獎金、積分的多寡,但對一個全生命投入賽事的選手而言,每一場比賽都是自我認識與自我突破的契機,那是心智的鍛鍊與提昇,所以,無論輸贏都是好事。

話雖如此,在各種競技之後,我們經常只在意輸贏,即便頂尖選手也不例外。如何化解或消融「勝負」所帶來的自負、不甘、嫉妒、挫敗等情緒波動?

瑞士網球好手費德勒(Roger Federer)去年宣布退休後,昔日的對手們紛紛排開工作趕赴倫敦,參與球王的最後一場賽事,「頭號宿敵」納達爾(Rafael Nadal)也來到現場,再度和費德勒合體打球。

兩人對決了十八年,賽事中你來我往,難免出現各種情緒起伏,但兩位好手依然相知相惜,可以互相叫陣也可以攜手雙打,費德勒直言:「要是我的網球生涯少了他,也許我不會變得這麼強,我倆的球風南轅北轍,不過,若沒有他這號人物,我可能早就多贏下幾個冠軍頭銜了。」話鋒一轉,多了一份詼諧,可見兩人交情之深。

這也讓人體悟到,輸贏是一時的結果,那些在人生競賽場中,不斷陪著自己向前,甚至讓自己飽嚐挫折、繼而能持續地調整、蛻變的善知識們,更加難能可貴。

真正的對手,是自己

一般人的印象中,佛教徒似乎不在乎輸贏,相對消極,因此,某些比賽過程若不夠激烈,甚至會被嘲諷為「佛系打法」。但真的是這樣子嗎?佛法怎麼看待輸贏?真正的「佛系打法」又是如何?

《增一阿含經》卷23記載,佛陀時代曾發生這麼一件事,是目犍連的弟子和阿難的弟子,兩人約好同聲讚誦經唄,比賽看看誰背誦的多、知道的多。其他比丘聽到後,便去告訴佛陀,佛陀把他們兩個找來,了解事情的原委之後,對弟子們說:「如果比丘懷有勝負、競爭的心態,那和其他外道有什麼不同?佛所教的法,是在調伏煩惱、止息爭論,比丘在領受佛法時,一切的言行要能與法相應,否則自己起了競爭、比較的心,如何化導眾生?」

由此可知,佛法並非排斥正向的競賽,而是不去爭強鬥勝,坦然面對結果而不被輸贏所困,如同《大智度論》所說:「勝者墮憍坑,負者墮憂獄;是故有智者,不隨此二法。」

在上述的故事中,佛陀進一步開示,讀誦許多經唄不一定就是最好的,這就像在數牛隻,對修行一點幫助也沒有,修道最重要的是對於所誦習的法義,好好地奉行與實踐。即便可以誦出眾多的章句,如果無法通達義理,不如聽聞一句,好好信受奉行,終能解脫自在。最後佛陀點出:「千千為敵,一夫勝之,未若自勝,已忍者上。」一語道破了真正的對手不是別人,而是自己。但如何超越自己?

「自悟修行,不在於諍;若諍先後,即同迷人,不斷勝負,卻增我法,不離四相。」《六祖壇經》指出,如果不能消融人我之別、勝負之心,最終只是不斷鞏固「自我中心」罷了。

雖然我們不是運動健將或體育選手,無論外在的挑戰如何,終歸要回到心地上來看見內在的敵人;換句話說,就是在一場接著一場的人生競賽中,看見因我執而生起的我慢、我貪、瞋恚、嫉妒等種種習氣,懂得抽絲剝繭、向內探詢,就有機會調伏、轉化,乃至於超越。

為體驗生命而來

因此,真正的佛系打法,是不執著於輸贏,把時空凝聚到眼前當下,「努力於現在,在心上用功」,抱持這種態度來面對工作或任何挑戰,必然也會減少壓力和焦慮感,反而更能保持清楚、放鬆,享受過程,發揮最佳水平。

聖嚴法師在《禪的體驗.禪的開示》曾說:「禪七的修行,沒有競賽,不打分數,不頒獎牌,只管練習放鬆就是。」回到人生這場賽事,由於各人有自己的因緣和善根,每個人生命所累積的厚度也都不太一樣,因此只要默默地耕耘,不問結果如何,也不問何時有結果;縱然沒有結果,那也是一種結果,因此,競賽也好修行也好,都是為了體驗生命而來。生命裡的每一次交手,都是豐富自己生命與心靈的滋補養分,增添無限風光。

更多內容請見《人生》477期

訂 閱 方 案
新書上市

精選專欄

【焦點話題】

善用ChatGPT或AGI作為「善知識」

ChatGPT引起全球關注,
超級智能AI的出現帶來哪些挑戰?
佛法如何看待與回應?
本期邀請素有「科技法師」之稱的惠敏法師來深入探究。

(Shutterstock/達志影像提供)

■ 文/釋惠敏(法鼓文理學院、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名譽教授)

ChatGPT與AGI(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通用型人工智能)

2022年12月7日,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的同仁們接到CBETA資訊工程師周海文先生的如下電郵:

Dear all,我是冒著失業的危險在分享試用chat.openai.com的心得。最近我的臉書一直出現ChatGPT的各種分享,剛剛忍不住上去試看看……我第一個測試就是問它「用 ruby 寫一個 BMI 程式」結果它立刻回答:……把我嚇了一跳。它不僅正確的提供程式,竟然還詳細說明過程。再貼一個問題:對於佛教經典加上新式標點有什麼看法?……

當天,敝人試用之後,立即回答「非常感謝分享,很有意思的網站,太厲害了。希望我們都可以『失業』,進入『無為』法的生活模式。幾年前,拙文〈雙A時代的挑戰與雙B的因應〉(《人生》雜誌432期,2019年8月)有提到一些有關AI,Aging時代的因應,敬請大家指教。」

雙A時代的挑戰與雙B的因應

該文中,我簡介2016年出版《人工智慧與經濟的未來》的日本駒澤大學經濟學系井上智洋博士說:「約在2030年,或許將實現『通用人工智能』(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簡稱AGI),它將處理人類等各種智力任務,社會和經濟將發生巨大變化。」他並說明:相對於特化型AI(例如:圖像或語音識別、自動駕駛車輛、棋藝……),AGI是具有推理能力而確立通用性智能,具備在任何領域學習的自主性,成為可以自己增加知識以解決問題的AI。

因此,他預測日本未來極端的狀況是「只有10%的人口工作的社會」,因為2015年度的日本就業人數約為6400萬,約占總人口的一半;其中,比較不容易被電腦化新興科技取代 CMH:創意(Creativity)、管理(Management)、款待服務(Hospitality)類的職業總數約為2000萬人。但這些職業中,AGI在某程度上也可能替代,因此日本有可能成為只需要大約1000萬真正的工作人員(10%人口)的社會。對此可能造成更極端的貧富差距,井上博士認為可導入「全民基本收入」(Universal Basic Income,UBI或簡稱BI)的社會制度,提供全民安樂生活的基礎。

敝人覺得:對於雙A(AI人工智能+Aging高齡化)時代的挑戰,「雙B(BI基本收入+BL基本[健康]生活型態)」的因應會更有長遠效果。例如:推行「身心健康五戒:微笑、刷牙、運動、吃對、睡好」與「終身學習五戒:閱讀、記錄、研參、發表、實行」之維持基本「體能、智能」生活型態(Basic Life Styles),如此更可以減少個人與社會經濟負擔,提升全民的服務體能與智能,增進大家的生活品質與公民素養。

善用ChatGPT作為「終身學習」的利器

所謂“GPT”是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生成式預訓練轉換器)的縮寫,是一種自然語言處理模型,一種基於注意力機制(Attention Mechanism)的神經網絡架構,用於自然語言處理中的序列到序列(Sequence-to-Sequence)任務,例如機器翻譯和文本生成等。

雖然ChatGPT還不全然是AGI(通用型人工智能),但已經為此方向開了一道曙光。如同ChatGPT之自我介紹:它是一個基於GPT-3.5架構的大型語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由OpenAI公司以大量的文本數據訓練,模擬人類理解語言的能力。它能夠通過自然語言對話與人進行交互,並且具有理解、生成、推理和應用語言的能力。ChatGPT被廣泛應用於自然語言處理、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等領域,並且能夠處理各種語言的輸入。

2023年2月初,ChatGPT在美國推出付費版Plus訂閱方案,11日開放臺灣信用卡刷卡,敝人15日加入,因為覺得開頭善用ChatGPT作為「終身學習」的「善知識」(善友),節省許多爬梳各種資料、語言轉換,以及各種撰寫文稿或程式的時間,也減少敝人一些「求知的焦慮」。

若能用於佛法的學習,則可以如同《中阿含52食經》所示:親近善知識(善友)可以引發「聞善法→正信、正思惟、正念、正智→守護六根→身、口、意三業清淨(三妙行)→四念處→七覺支」之一系列導向解脫煩惱的因緣。

如何善用ChatGPT?

2023年3月14日至16日,哈佛大學舉辦以「Tools of the Trade」為主題的國際會議,探討中、日、韓、越和佛教研究,由印刷媒介轉向數位工具、數據庫和平台的轉變。敝人也受邀參加,發表Strategies and Principles for Establishing a Digital Buddhist Research Center and Exploring the Role of 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建立數位化佛教研究中心的策略和原則,以及探索通用人工智慧的角色)報告,提出如下兩種層面的考量:

一、在知識和技術層面:

需要識別ChatGPT在佛教研究或數位人文領域中最有效的應用領域,並驗證其回答的準確性和可靠性。進一步探索ChatGPT在協助學習、撰寫和培訓等方面的自動化重複性任務潛力,例如文本分類、摘要或總結。例如,可以利用Merlin(ChatGPT Assistant for All Websites)的網頁瀏覽器擴充功能來實現這些目標。

二、在道德和法律層面

當使用ChatGPT進行教育或學術研究時,需要考慮偏見、公平和問責等問題。同時,還需要探索ChatGPT生成內容的知識產權議題,以及使用ChatGPT對研究倫理的影響;這包括ChatGPT生成內容的引用規範。透過這些探索,我們可以更好地了解這項技術的潛力和限制,並促進對佛教或人文學的理解,以及其對現代社會的相關性。

或許我們永遠不會建造出AGI?

2023年3月26日,麻省理工學院電腦科學家列克斯.弗里德曼(Lex Fridman)於YouTube的推播(擁有285萬訂閱)近2個半小時專訪OpenAI公司的執行長山姆.奧特曼(Sam Altman),討論OpenAI計畫中的下一代生成式預訓練語言模型GPT-4,它是否是AGI(通用型人工智能),以及AGI發展的潛力與危險。

奧特曼認為GPT-4能夠以細緻和謹慎的方式探索複雜且可能有爭議的想法,OpenAI公司專注於在數據組織和培訓中找到小的技術勝利,以實現性能的大幅提升。AI可以在許多方面成為人類的有用工具,雖然超級智能AI潛在風險引起關注,但維持AI的行為和人類的價值觀、利益等相符(alignment),確保AI的行為符合人類的期望和要求,以減少可能帶來的風險和危害。

AI可以通過治療疾病、增加財富,使人們更加幸福和充實地來改善生活質量。但是,AI安全和偏見是複雜的議題,將「生物特性」(creatureness)賦予「工具」可能會帶來危險和誤導。我們需要注意集中化人工智能系統的潛力,和平衡技術進步與道德責任的重要性。

我認為以下三段對話很有意義,值得分享,也作為本文的結尾。奧特曼對於ChatGPT的描述:「這是人類迄今為止創造的最複雜的軟件物件,但在幾十年內它將變得微不足道,對吧?」對於AGI定義的回答:「對我來說,如果一個系統無法對我們已經獲得的科學知識做出重大貢獻,無法去發現、創造或者稱之為發展新的基礎科學,那它就不是一個超級智能。」以及對於「GPT-4是否AGI?」回答:「是的,或許我們永遠不會建造出AGI,但我們仍然可以讓人類變得更加優秀,這仍然是一個巨大的勝利。我是那些與GPT一起編寫程式並從中獲得很多快樂的人之一。」

更多內容請見《人生》477期

法 鼓 訊 息
信受三皈守五戒 近4百位民眾到紫雲寺歡喜入佛門

4月30日上午9點半,法鼓山高雄紫雲寺舉辦2023年「祈福皈依大典」,禮請方丈和尚果暉法師正授三皈五戒。來自全國384位民眾在佛前誓願信守三皈五戒,成為同門佛子,將以度眾生、斷煩惱、修法門、成佛道,開啟福慧自在的人生......


「善終,需要放下的勇氣」首場座談到臺東 為遠行準備資糧

法鼓山臺東信行寺於4月30日下午2點,舉行「生命關懷列車」第二站,與會信眾和義工約120人參與首場「善終,需要放下的勇氣」座談會,分享善生和善終的智慧......

【蔬食環保生活展】
新書上市

熱門食譜推薦78折,環保生活用品68折起......

電子報管理:點此訂閱 / 取消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