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雜誌電子報476期
2023-4-6
人生雜誌電子報/每月月初發報

當期資訊

人生雜誌476期──【超越愛別離苦】

【本期專題】從愛別離踏上覺醒之路

【世界佛教村.香港】沒事兒!

【法鼓訊息】學習放下的智慧 從初階打好學佛基礎


購買本期雜誌
雜誌訂閱特惠方案
訂閱 人生雜誌電子報
觀看476期目錄

本期專題

從愛別離踏上覺醒之路

生命旅途中的人、事、物,
無論是頃刻的相遇,或大半輩子的陪伴,
再多不捨,終有離散的時候。
如何體悟悲歡離合只是暫時的現象,
從中接納、轉化、成長,才是修行的關鍵。

(廖順得 攝)

■ 文/編輯室

人生路上離別有時,相聚有時,彷彿生命就是聚散交織的一場旅行。旅途中的來來去去,有人短暫相伴、也有人從此不再相見,而角色關係的轉換、世代更迭、青春和回憶的逝去、色身的衰老等,都是不同形式的別離,您在裡頭看見了什麼?體會到了什麼?

在別離中,接受、轉化

遠從俄羅斯來法鼓山出家的演誓法師,辭去教職、揮別母親和故鄉,在順利出家後,反而因為和母親分隔兩地,無法照顧母親讓法師備感痛苦。隨著時間過去,法師不斷地向內探索,逐漸明白那些對母親的不捨、自責、憤怒等情緒,無非都是自己煩惱心的現起,試著調整心態後,再與母親通電話,關懷祝福的心意,讓彼此得以安住當下,踏實生活。

此外,時代的變遷也是一場無形而巨大的告別。

一場新冠疫情,徹底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型態,旅行社業者楊志明感受特別深刻。由於國境關閉,業績瞬間歸零,產業榮景甚至旅遊界生態驟變,如何維持自己和員工的生計?楊志明沒有坐困愁城,而是坦然接受現實,換個角度思考:我可以為自己、為員工、為社會多做點什麼?回顧那段艱困的日子,「雖失去了財富,卻獲得更多從前不曾體會的美好。」

為下一次重逢,做好準備

而最深刻的苦,莫過於生死離別。《佛說解憂經》云:「又彼有情,生死別離,愛戀泣淚,亦如海水。」說明在過去生與所愛的人分離所留下的眼淚,像海水一般多。我們每個人從出生那一刻起,就是不斷地朝死亡走去,即便知道色身終將衰老、患病,乃至於消逝,面臨「死別」的時刻,仍不免心生恐懼和不捨。

成大醫院護理部督導長邱智鈴在照顧癌末病人和安寧照護的過程中,陪伴無數病患和家屬勇敢面對死亡;然而,當她自己面臨至親重病時,仍悲痛不已,當時即將往生的婆婆反過來告訴她:「有來有去,有生有死,我只是比你們先走,很滿足了。」這段話點醒她,珍惜每一個相聚的因緣,真誠地互動、關懷,結下善緣,才不枉這一世的相遇。

「聚散的過程其實是讓我們成長的一種力量,離別既然也在生滅變異之中,所以它也是一種暫時的現象。」聖嚴法師在《真正的快樂》中提到,離別之所以讓人感到痛苦,問題的關鍵仍在於大家難免都希望自己喜歡、執著的,能永遠留在自己身旁,這才是使情愛變得痛苦的真正原因。所以,關鍵在於我們能否轉變自己的心境和看法。

因此,聖嚴法師經常鼓勵大眾:「夕陽無限好,不是近黃昏,前程美似錦,旭日又東昇」,愛別離苦是世間現象,學習佛法就是要超越世間現象,了知種種生生滅滅只是現象,根本上還有不生不滅、不來不去的實相,所以不要被聚散離別所困,而要為無限未來的每一次重逢,做更好的準備。

穿透表象,找到生命的意義

「緣生亦緣滅,那些消失於現實的,會以其他形式存在延續。」一行禪師曾因喪母度過一段憂傷的日子,後來當他低頭看到自己的雙手,意識到自身的存在其實就是母親和先人的延續,「你不被困在某一個形相中。你可以在其他許多形相中看到你所愛的人。我們很容易在孩子們身上看到他們的父親。當你與孩子們說話時,也是在和他們的父親說話……有時,你愛的人以另一種形相存在,讓你能更珍惜他的存在。」

一行禪師也透過「五憶念」的方法,提醒自己生命的價值與意義:

 我會衰老,我無法逃避衰老。
 我會生病,我無法逃避生病。
 我會死亡,我無法逃避死亡。
 我所珍愛的一切和我所愛的人都會改變。我無法避免與他們分開。
 我所繼承的,是我的身體、話語和思想的結果,我的行為就是我的延續。

珍惜相遇,好好說再見

除了與所愛別離,每個人也終將走向人生的終點。惠敏法師曾分享,他會在睡前練習「告別」:「晚上換上睡衣,就好像換上壽衣一樣;躺在床鋪上好像躺在棺材內;蓋上棉被好像蓋上棺材蓋,要蓋棺論定了。」此時,就是練習向自己所擁有的名利、金錢、學歷、地位、知識等人、事、物說再見。隔天醒來,表示自己又賺到一天,要好好珍惜,奉獻所能。

換句話說,如果把每天當成最後一天,我們會很珍惜,每分每秒都會用心去品嘗,活出創意與意義。因緣無常無定,世間萬物既沒有永久可靠的存在,離別也從來不是結局;無論再見或不再見,把握因緣即是在相聚時珍惜當下,離散時感恩祝福。

更多內容請見《人生》476期

訂 閱 方 案
新書上市

精選專欄

【世界佛教村.香港】

沒事兒!

有暋法師到香港慈山寺,
學習各種禪堂規矩,也是一項挑戰,
在漸入佳境之際,若問法師在禪堂裡最大的收穫,
「沒事兒!」是法師最受益的話頭了。

(慈山寺提供)

■ 文/釋有暋(日本京都大學博士候選人)

「噹!噹!噹!……」清脆的敲擊聲在耳邊迴蕩。我在心裡一字一字地默念著:「大方廣佛華嚴經,華嚴會上佛菩薩……」右手緊握著磬槌,戰戰兢兢敲打著齋堂門外高高懸掛的雲板。

這是我第一次敲雲板。除了要維持敲擊的節奏,還得呼應齋堂內傳來的引磬聲。此外,我更要留意敲擊的角度與力度,盡量使板聲聽起來優雅。

「節奏感很好,但可以打得更乾脆一些。」

在齋堂服務多年的法師,聽了我敲的雲板聲後對我說。他經驗豐富,對於當天是誰敲的雲板、打得如何,心裡很清楚。經過他的指導,我多次修正且提昇了打雲板的技巧。但是,像「打得更乾脆」這樣抽象的形容詞,實在考驗我的想象力。

初來乍到

雲板是一塊很大的鐵板,形狀像一朵雲。在古代,「板」是寺院內用來報時刻或召集眾人時敲打的器具。而懸掛在齋堂外的雲板,則是用來召集眾人用齋。

雲板下方之正中有一個小圈,其直徑只比磬槌的敲擊面稍微大一些。因此,在打雲板時,敲擊的角度要很精準,只要稍微偏了,雲板就會發出頻率參差不齊的聲響。此外,敲擊的力度也很講究。當力度太小,雲板聲音像是沙啞聲;當力度過大,雲板則會發出很刺耳的「哐!哐!」聲。因此,對初學者來說,打雲板考究的不只是技巧,而是專注力。

慈山寺僧團以傳統漢傳禪宗為修持依據,因此,對許多沒在傳統禪宗寺院參學過的出家人來說,初開始學習各種禪堂規矩,有一定程度的挑戰。

僧團的法師們都知道,我這個初來乍到的馬來西亞僧人,一出家就往研究所念書去了,雖曾到美國、臺灣及日本留學,卻沒在漢傳傳統禪堂待過。因此,打從第一天開始,大家都擔心我是否能適應禪堂生活,並時時給我提醒,處處給我關心。即便如此,向來害怕犯錯的我,總是擔心沒辦法達到大家的期待。或許是自我期許過高,每當遇到做不好的事情,心裡都會生起挫折感。

有一次,我擺烏龍弄錯了坐香時間,來到禪堂門外時,只見大門深鎖,無法入內隨眾禪修。後來跟僧團懺悔時,原以為會受到懲罰,沒想到方丈和尚只給我一句:「沒事兒!」當時,內心百感交集。也許,這就是禪堂內的溝通模式:話不多、簡潔且直接。這也讓我深深體會,一句簡單的話,就足以讓人放下許多不必要的煩惱。這就是,禪宗的教育模式。

散香口訣

禪堂內有一個很重要的法器,叫做「散香」。散香是一根細細的長竹片,在行香及跑香時,散香師(負責行散香的法師)會以右手抓住尾端,一邊跑一邊敲打地板。每一陣的敲擊會有三次,代表「參話頭」,用意是提醒大家提起自己所持的話頭,且時時覺察當下之心,並讓大家透過快速的跨步,息滅各種妄念。

散香師必須學會請、敲、交、卓散香之方法。方丈和尚曾經教導,持散香的動作都附有口訣。譬如,請散香時,散香師會用右手拇指和中指卡住竹片兩邊,食指按在散香上,三個指頭呈「品」字形,這姿勢被稱為「單傳直指」。接著,散香師雙手橫持散香,右手握在散香尾端約一吋左右的地方,此姿勢被稱為「橫遍十方」。

聽到這些口訣,我彷彿進入了金庸的武俠世界,想像自己變成身懷「一陽指」神功的神僧,在禪堂內來回遊走,指引迷惘眾生,登入解脫大門。

其實,各種口訣的用意僅是為了方便記憶。從跑香到坐香的過程中,散香師必須以一連串標準動作,引導大眾作息。譬如,在開始坐香以前,散香師會跟隨維那法師,手持散香走到下一位法師前進行交接。接著,他會走到佛龕前,把散香放回原處,然後坐上蒲團。等當值法師禮佛以後,他得把蒲團收起,再把厚重的木門用力關上。

這時,散香師會請香板(形狀似寶劍的木板,用來警策禪堂內參禪打坐的人),在禪堂內走一圈,確認禪修者都有把鞋子放好。然後,雙手持著香板,站在佛龕前。等當值法師盤腿坐好以後,才輕輕坐到蒲團上,開始一支香之打坐。

為了記住以上之步驟,我為自己編了一句簡單口訣,即「交還坐,收關,板鞋站」。有了這口訣,心裡也比較篤定。這是因為,即便不小心晃了神,只要背誦口訣,即刻可以想起下一個動作該如何做。

當眾喝斥

當然,對於我這個禪堂「新手」來說,出錯是在所難免。

在禪堂內,每當有人犯了儀軌上的錯誤,都會遭到訓斥。有時,是一句簡單的「錯,重來!」有時,則是一句「連這個都不記得!」更有些時候,是三下香板的伺候。對我這個平日習慣了「愛語」的人而言,剛開始時,內心的確受到莫大震撼。畢竟,被當眾喝斥,對我而言不是一件容易接受的事。

回想當時,我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以及那個常被別人稱讚、做事無往不利的「我」的形象。經過禪堂所受的「挫折」,多少讓我產生沮喪的感覺,覺得曾經被自己捧在手掌悉心呵護的「光環」,在這裡彷彿被掀開了光鮮的外表,顯露出內在的脆弱。

有一天,當我的思緒還在挫折感裡浮沉時,方丈和尚突然問我:「禪堂的生活,還習慣嗎?」我先是愣了一下,然後帶著抱歉的語氣說:「出家多年,禪堂裡的規矩還沒學好,感到很慚愧。」他聽到後笑笑說:「沒事兒!」

當時,不知為何,同樣一句精簡的回答,再次給了我一些點醒,也帶來不少安慰。

心無罣礙

「沒事兒!」這句話,對我而言,是一句棒喝。

我終於明白,剛開始時很在意的那些小事,譬如美好的自我形象及自我肯定,甚至在被人當眾呵斥後內心生起的羞恥感,以及由於自己之不足而感到慚愧的心態,在禪宗的修行裡,都只是「沒事兒!」

我也開始看清楚,一直以來,總是認為自己在各方面皆有出色表現,也期望所有人看見自己的能力,並給與肯定與讚賞。每當受到不如預期的待遇,內心所產生的沮喪與恐懼,也是由於這根深柢固的「我慢」沒被滿足之故。歸根究柢,這就是造成心經常處在忐忑不安中的原因吧!

《心經》裡有一句話:「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我認為,人生要活得快樂,首先當然得「遠離顛倒夢想」,心裡才不會產生任何恐懼。而要做到這點,則必須「心無罣礙」不可。

在禪堂才開始學習一個月,我發現自己一直以來最罣礙的「我執」,在禪宗的棒喝之下,被動搖了些許。到了今天,我在打雲板時還是偶爾會「失手」,敲出難聽的雜音。但是,在期許自己下次會更專注的同時,也不忘提醒自己一句:「沒事兒!」

若問我到目前為止,在禪堂裡最大的收穫是什麼,當屬這句個人最受益的「話頭」莫屬。

更多內容請見《人生》476期

法 鼓 訊 息
學習放下的智慧 從初階打好學佛基礎

3/28晚間,在法鼓山世界青年會新開的青年佛學課程中,演謙法師以貼近日常生活經驗為例,與近50位學員透過提問與交流,分享「依戒而住」、「依法為師」、「因果」、「因緣」等基礎佛學觀念......


「法鼓心靈環保教育園地」揭牌 散播友善環境知能

由法鼓文理學院規劃的「法鼓心靈環保教育園地」,在去年12月榮獲行政院環境保護署認證為「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該校特於3月29日上午10點正式揭牌,同時為4月校慶暖身......

《小狐狸和糊塗村》新書上市!
新書上市

培養誠實、善良的品格......

電子報管理:點此訂閱 / 取消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