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雜誌電子報473期
2023-1-5
人生雜誌電子報/每月月初發報

當期資訊

人生雜誌473期──【經典中的福慧寶藏】

【本期專題】經典中的福慧寶藏

【禪觀花木】花中之王 蓮花

【法鼓訊息】元旦拜懺從新開始 齋明寺領眾淨化身心


購買本期雜誌
雜誌訂閱特惠方案
訂閱 人生雜誌電子報
觀看473期目錄

本期專題

讀經典 修福慧

修行路上,福慧不能偏重,該如何用功?
從經典中,學習佛陀的本懷——智慧和慈悲,
能以智慧除煩惱,以慈悲度眾生;
也就是以智慧利己,以慈悲利他,
這便是福慧雙修、悲智雙運的根本原則。

(李東陽 攝)

■ 編輯室

《大智度論》曾記載這麼一個故事:

迦葉佛的時候,有一對兄弟同時出家修道,哥哥一心持戒、誦經、坐禪,弟弟不讀經也不打坐,但是扶弱濟貧,廣結善緣。

經過多生輪迴,到了釋迦牟尼佛時,勤修慧業的哥哥,出生為人,而且隨佛出家,很快證得阿羅漢果。但這個阿羅漢經常衣食不足,即便和師兄弟一起托缽,唯獨他一人空著碗缽回來。

這天,阿羅漢到城中乞食,一如既往,托著空缽。他偶然經過一戶大富人家的象廄時,看到白象身上竟披著珍寶瓔珞,而且飲食豐美。阿羅漢詫異之餘,透過神通一看,原來這象是過去世的兄弟,深感兩人際遇不同,而對大象說:「我之與汝,俱有罪過。」

「修福不修慧,大象披瓔珞;修慧不修福,羅漢應供薄。」無論是身披瓔珞的大象或托著空缽的阿羅漢,都是福慧兩業有所偏重,失衡所致。修行路上,該怎麼用功,才能穩健踏實,福慧雙修?

智慧為體 慈悲為用

一般人認知的福報,不出財富、相貌、名位、權勢、能力等,馬來西亞佛學院院長繼程法師認為,世間人所談的「福報」,經常停留在有形有相的層次,因此要談修福修慧之前,應先破除「福可以追求」的想法。

歷史上,梁武帝與初祖達摩便有一段經典對話:武帝問達摩,他一生供僧、造塔、建寺、設齋,有無功德?達摩回答:「沒有功德!」

其實,梁武帝的大布施、護持佛法,仍有其福報,只不過他執著於「我做了什麼」反而被「我」給綁住了。繼程法師說明,真正的「福」,應要以智慧為體、慈悲為用,布施供養、奉獻自己,唯有如此,修的才是真正的福德。

「修福報就是慈悲心,對眾生關懷、救濟、援助和化導,這一些叫作福行」,聖嚴法師在講解《維摩經》時強調,修福便是關懷社會、利益眾生。而修智慧,就是不但自己斷煩惱,同時也協助他人離苦得樂。

在佛教經典之中,皆呈現出,佛陀的本懷是智慧和慈悲,能以智慧除煩惱,以慈悲度眾生;也就是以智慧利己,以慈悲利他,這便是福慧雙修、悲智雙運的根本原則。

而其著力點,便是大乘菩薩道的六度萬行。「六度萬行即是福慧二門。」聖嚴法師以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及方便力等為基礎,指出做任何事都可以修福修慧,但看我們怎麼用心。除了財施之外,還可練習心布施、法布施,才能圓滿福德資糧。

不安時代 共願轉共業

專研阿含學的楊郁文老師曾指出,真正的福報是:「得遇善知識、聽聞佛法、聽懂善知識所說的法,並能實踐其教法。」

面對近三年的疫情、戰爭、氣候變遷等種種的衝擊,這雖是當今人類的共業,如何轉化?唯有共願才能轉共業。而共願來自每一個個人的發願,從自身改變起,才能轉變共業。

寬謙法師分享,別業的改變需要自己努力,透過修行的兩大主軸「福」和「慧」來創造善因緣。面對當前的困境,修福報是很重要的,才能過得了種種的難關,關關難過關關過。修智慧,則是去接受種種的逆境,再去做轉化。

福慧雙修是成佛的指南,更是菩薩道精神的實踐,看似很遠,其實,「為為善惡在一念間,修修福慧在方寸間」,聖嚴法師如是說。

更多內容請見《人生》473期

訂 閱 方 案
新書上市

精選專欄

【禪觀花木】
花中之王 蓮花

(李賜民 繪)

■ 文/編輯室

蓮花,被譽為花之君子,在佛教更被奉為花中之王。釋迦牟尼佛誕生前,他的母親摩耶夫人曾夢見白蓮花;佛陀證道後,講了一部以蓮花為名的《妙法蓮華經》。蓮花出淤泥而不染,花象徵美善、聖潔,果實則含無上功德。

李賜民速寫蓮花多年,隨著心境的轉變,畫風從寫實到寫意,不再追求外形的「相」,而畫出心中的一抹蓮,猶如公案「蓮花出水」,蓮花出水前後是什麼呢?

更多內容請見《人生》473期

法 鼓 訊 息
元旦拜懺從新開始 齋明寺領眾淨化身心

法鼓山齋明寺於1日下午2點,圓滿「元旦大悲懺法會」,此是寺方2023新年首場法會,參與大眾極其踴躍,透過觀世音菩薩的大悲願力淨化身心,開啟新的一年......


法鼓山僧團元旦持咒 農禪寺信眾跨年誦偈

將佛法僧的福慧,融入產自金山友善農作的「平安米」,來分享給全國民眾,方丈和尚果暉法師於1日清晨6點率同僧眾,在法鼓山園區新年首場早課,以持誦〈大悲咒〉共同圓滿祈福......

【簡約人】不鏽鋼保溫杯 新品上市!
新書上市

「喝水」也是生活中的一種修行!

電子報管理:點此訂閱 / 取消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