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27
心靈電子報/每週三發報

人生導師

以慈悲和智慧處理各種衝突

(攝影 / Grace Chang)

■ 文/聖嚴法師

從中國的哲學和印度的佛教,來看和諧與衝突,乃是同一個問題的兩種面向,都是正常的現象。中國哲學的陰及陽的互動,金、木、水、火、土的五行互動,既有互相衝突的關係,也有互相繁榮的關係;彼此抗拒和爭奪,便成破壞衝突;彼此配合和包容,便能共生共榮。佛教主張的緣起論,認為人生宇宙的一切現象,都是由因緣生起,也是由因緣消失的,不論是自然現象、社會現象、物質現象,乃至人的生理現象及心理現象,無一不是存在著矛盾和衝突的事實,同時也存在著妥協與調和的事實。

問題是,我們應當以什麼樣的心態來面對這些事實,又當用什麼樣的方法來處理這些事實?若以我們的認知,應當以智慧來處理一切的事,又當以慈悲來對待一切的人;不要為自身製造困擾,便是智慧,不要為他人造成傷害,便是慈悲。若能調整心態,以事實的本身看待事實,便是智慧,調整心態,以包容、體諒對待他人,便是慈悲。有智慧,便不起煩惱,有慈悲,便沒有敵人。

調整心態,海闊天空

因為,以我們的認知,對於矛盾與衝突的感受,對於邪惡與不正義的評斷,對於苦與樂、幸與不幸,乃至貧窮與富足等的衡量與感受,都可能是主觀的,都可能是因人而異、因地而異、因時而異的。只要心態調整了,想法調整了,便可化解心中的委屈、憤怒、不平,如果心安便得幸福和平安。否則,人人向自然環境求滿足,人人向社會環境求公正,人人向不同的族群求公平,人人向家庭的成員乃至兩性的關係之間講邏輯、求平等,當然會有若干程度的效果,但其終究還會有外在的衝突和自心的矛盾。

我處理過不少衝突事件,我每次都見到發生衝突的兩方人員,都會覺得對方是加害者,自己是受害者,都認為為了討取正義及公平,必須採取報復的行動;縱然經過分析討論之後,被判斷為理虧的一方,也會覺得非常地委屈。我的處理方式是告知他們:若以報復做為懲罰對方的手段,不是最好的方法,甚至是最壞的方法。只要雙方都能付出尋求和平解決的誠意,便能以寬恕對方,來避免自己遭受第二度乃至第三、第四度的傷害了。

享受心靈的平安

有人認為,貧窮也會造成衝突,可能有一部分道理,但絕不是普遍的真理。其實,物質生活的貧窮,不一定就會犯罪,唯有心靈的貧窮、思想的錯誤,才會使人犯罪,才會為我們的世界帶來毀滅性的災難。例如我自己曾經有六年在山中修行,每天最好的食物是吃番薯葉,也曾經貧窮得流浪在紐約的街頭,因為我有宗教的信心,我有要把佛法利益分享給他人的弘願,所以反而覺得充滿了幸福。

每一個人或者每一個族群的經濟生活、社會地位,由於先天的條件、後天的勤惰,以及時空環境因素的不同,要求一律平等,是永遠做不到的。唯有鼓勵財富較多的人,知能較高的人,多為全人類的福利做布施;也鼓勵貧窮的人充實知能,努力進取,並且學習著享受心靈平安的財富,才會拉近貧富不均衡的差距,也才能減少各式各樣的衝突現象。

摘自《平安無事

聖嚴法師法語

沒有閒事掛在心頭,
就是過著人間賞心樂事的時光。

◎ 摘自:《聖嚴說禪

本 週 選 讀

根本沒煩惱


辜琮瑜


本書結合佛法唯識學與實用心理學,帶領讀者檢視「煩惱潛伏期」的運作過程,善用意識集中的能量,突破習性對生命的重重設限......

正念減壓,有壓力,不煩惱:三乘佛法日常入門心要

第9世堪千創古仁波切


心性的開展由智慧開展的程度而定,我們從世俗事物當中得到多少快樂,取決於我們的智慧。然而,要如何才能展開智慧呢?……

素超人選文

把怨仇一筆勾銷

■ 文/聖嚴法師

我們常看到有些地區戰禍頻仍,有些地區則長年鬧饑荒,為何那裡的人要受這種苦,難道說是上輩子造的「業」嗎?

這個問題,不能用「上輩子造業,這一生受苦」一句話來輕易解釋。佛教講的因果,不能這樣表相、簡化地帶過。佛教說因果,有大環境的因果,以及個人多生多劫累積起來的因果;種種因果推力,使人在某一生之中接受某些災難。

「業」,大體可分成「共業」和「不共業」兩大類。有個人單獨造作的,也有與他人共同造作的;有的雖然單獨造作,但可能與他人承受同一業力,有的雖與他人共同造作,卻有個人程度輕重的不同。

不過,在個人因果之外,還有整個民族的因果。比如以色列與巴勒斯坦之間的衝突,主要在猶太教徒與伊斯蘭教徒為耶路撒冷聖地的爭奪,那裡既是猶太教的聖地,也是伊斯蘭教的聖地;這兩個種族從古代的祖先開始,爭到現在還未停下來。

猶太人亡國幾千年後,在二次大戰後才重新建立以色列,由於這片以色列的領土上,原來即有巴勒斯坦的住民,他們也住了幾百個世代,彼此互不相讓,造成以、巴衝突,互相攻擊,仇恨愈結愈深,這是民族的因果。

至於個人的因果,是因為累生累劫的「業」的總合,所以誕生在一定的環境中。一生下來,就承襲了自己民族對其他民族的怨恨,對於「異」民族仇視以對立,仇視就產生戰爭,屠殺、破壞,怨怨相報,沒完沒了。

站在佛教的立場,冤家宜解不宜結,幾千年的問題,最好能彼此原諒,才能一筆勾銷。彼此有地方住即可,不一定要把所有的土地占為己有,也就是說共生共榮,尊重對方的文化與信仰。其實我到了耶路撒冷,看到當地的百姓彼此間確實是可以和平相處的,不一定每天、每事都有爭端。如果堅持一定要報復,採取激進的手段相互攻擊,則戰端永遠無法停止,戰火也難停息,最後只會相互毀滅,同歸於盡。戰爭最容易造成地區性的饑荒,流行病也會因此傳播。

不同的民族也許會有不同的宗教信仰,但最好都能回歸每個宗教宣揚「愛」的立場,唯有拋開仇恨,學習包容、原諒、寬恕,才能開啟和平的契機。

摘自《方外看紅塵

延伸閱讀:

方外看紅塵

聖嚴法師


聖嚴法師以清淨智慧眼,
帶您遍觀社會新聞萬象,
跳脫一個個生活框框,
看見不一樣的心世界!......

最 新 消 息
結好緣迎新春 12/23領取法鼓山春聯「人間有幸福」

向全世界傳遞祝福,祈願人人平安幸福「龍」好運。2024年法鼓山「人間有幸福」春聯,將與社會大眾廣結好緣迎新春。12/23(六)開始,法鼓山海內外各分寺院道場同步開放索取。12/29起,在全臺全聯福利中心及大潤發門市限量發送,方便民眾可就近免費取得春聯......


給青年學者一場有幸福感的論壇 中華佛研所舉行發布會

中華佛研所於12/23下午2點,於法鼓德貴學苑舉辦「第三屆漢傳佛教青年學者論壇活動發布暨說明會」,所長果鏡法師、中研院研究員廖肇亨教授率同20多位學界菁英,鼓勵與會的40多位博、碩士生,共同以3年的時間(2024-2026),完成一場感到幸福、難忘的佛學論壇......

【人間有幸福】主題年特惠活動
新書上市

祈願新的一年,世界和諧安樂,生活歡喜共好!

電子報管理:點此訂閱 / 取消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