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8-9
心靈電子報/每週三發報

人生導師

父母的功課

(攝影 / Grace Chang)

■ 文/聖嚴法師

問:在這個變化的時代裡,我們可否用佛教的義理和智慧,建立新的親子關係和觀念?

答:當孩子小的時候,是親子關係,但當孩子成熟以後,則可以轉變為朋友關係。這個朋友關係當然和孩子同年齡的朋友不一樣,可是在態度上,父母應該要把孩子當朋友看。至於在親子關係中的雙方,一定要多為對方設想,也就是父母要為孩子設想,孩子要為父母設想。

父母有父母成長的時代和環境背景,他們可能很嘮叨,觀念可能很老舊,但是無論如何,還是要感謝父母,因為他們是好意的。至於是不是接受他們的想法,當下要說「是」,事後還可以再慢慢商量,這樣比較不會讓父母傷心。

而兒女的天地和他們朋友的天地,與父母的都不一樣,兒女所接觸到的環境、知識,也和父母不一樣,因此想法不一樣是正常的,父母應該要諒解他們。

假如父母很謙虛,對於兒女們做的事情能夠跟著學習、了解,和孩子們玩在一起,多了解孩子的想法,就可以做他們的朋友。至於兒女則要了解父母是如何從他們那個時代的背景和環境歷練過來的?他們為什麼有這種想法?了解以後,就可以陪父母談話、聊天。

過去,我常常跟我的師父東初老人聊天。我師父的教育方式和作法較傳統,但是思想非常開明。我和他談話時,都是請教他,聽聽他在那個時代是怎麼想的、怎麼做事情的,了解之後從中學習,對我來說,那些知識和經驗都是寶。我跟師父談話的時候,他覺得我是知音,他不會覺得我是小孩子,什麼也不懂。所以他們上一代的事情,他的朋友,以及那個時候的觀念,我都知道一些,因此我和我師父之間的互動十分良好。

問:「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父母對子女的期望,父母該怎麼培育孩子?

答:對孩子而言,有個懂得他們性向或潛能的父母非常重要。因為孩子自己不知道怎麼去選擇,需要父母在背後引導正確的方向,並給予支持。

現代父母都不希望孩子輸在起跑點上,因此希望在他們小時候好好地培養,所謂「成龍成鳳」,這是正常的心理,就是希望孩子能夠成為有用之材。

如何成為有用之材?就是要靠教育。教育孩子,並且給他們一個很好的環境和正確的方向,教他們怎麼走。在孩子沒有成年之前,應該要這樣做,否則,孩子不曉得嚴重性,只顧著玩,若順著孩子讓他玩,將來可能成為麻煩,成為社會的問題。

如果孩子沒有獨立的能力,事情來了總是說:「好吧,你安排吧!你叫我做什麼,我就做什麼。」這樣,孩子就變成算盤珠了,撥一個動一下,這是戕害、壓制了孩子成熟的能力和潛力。家長應該做的,是要了解孩子的性情與個性。孩子們小的時候,認為自己有判斷的能力,做家長的要如何確定孩子真的有判斷能力?這需要靠智慧。

在孩子知道自己要走什麼路的時候,可以好好地跟他談一談。如果他思路清楚,走法也很正確,而且從小到大的成長過程中,很少出差錯,到了一定年齡,他自己曉得應該要走什麼路,這個時候就讓他自己走,不需要擔心或限制他們,而要給予支持,如此才能夠幫助孩子更成熟。

曾經有個人已經快要四十歲了,沒有結婚,想要到法鼓山出家,父母卻說絕對不准。這很奇怪,在法律上孩子已經成年,他們的思想已經獨立,只是沒有結婚,父母就不准他出家,這是一個讓人無法理解的狀況。

或者,孩子已經有獨立的判斷能力,想去學習技能或是再進修,但父親因為自己有一間公司,便要求孩子繼承,這樣,孩子也會很困擾。

開明的父母不會這樣做,他們會自己做自己的事業,然後讓孩子去闖自己的未來,不會勉強孩子一定要走父母希望的路,這才是現代父母需要培養的態度。

問:若父母能成為孩子的好朋友,是否就能跨越親子間的鴻溝?

答:現在有些父母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只會生養卻不會教養。一般來說,孩子與父母相差至少二十歲,這中間的差距很大,使得雙方的想法也很不一樣。若用父母的想法教導孩子,他們會心生叛逆,父母的心態應該把自己的年齡降低,了解孩子接觸的事物和想法,和他們做朋友,跟他們打成一片,這樣親子之間才能相處順暢,這是最好的相處之道,孩子也會覺得有安全感。

孩子若是對父母失望,最大的叛逆就是離家出走,或者是不跟家人講話。極端的孩子可能就會認為,我的身體是你生的,既然你這麼愛管,就把身體還給你,我的心你管不到,我不要我的身體就可以獲得自由,於是選擇了自殺。

所以,父母要好好照顧孩子、了解孩子,否則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有狀況發生。

摘自《覺情書

聖嚴法師法語

尊重孩子的獨立人格,
甚至將孩子當成是一位菩薩。
雖然孩子年紀小,
但是也會有自己的世界和想法;
長大後更有完全屬於自己的福報和智慧。
所謂兒孫自有兒孫福,
應該要瞭解,
父母只是孩子一生中一個起點的助緣罷了。

◎ 摘自:《聖嚴法師心靈環保

本 週 選 讀

跨越自尊陷阱:教出自信與慈悲的孩子

寶莉.楊艾森德斯


檢視自尊與自信的真義,重新為「優秀」下定義,為你帶來最具深度與啟發的教養智慧......

當下的父母:你是孩子自愛與自覺的典範

蘇珊‧史帝佛曼


當下,是你能與孩子相遇的唯一時刻。成功取用「當下的力量」,就能成為被孩子敬愛的父母……

素超人選文

以慈悲關懷人

■ 文/聖嚴法師

曾經有一個佛研所的新生,早上起來散步爬山,正好我也去爬山,他一看到我就說:「師父,我十年前就皈依您,您根本就不知道我是誰,對不對?」我是不知道。他說:「十年了,我考試進了佛研所,師父都還不認識我,今天真有福氣,在路上遇到您了,好高興呀!」這位學生很高興地和我爬了一個小時的山,他說:「我終究是跟師父在一起了!」好像之前我跟他距離好遠的樣子。

我常常這麼說:「我出家學佛那麼久,我是隨佛出家的,釋迦牟尼佛也從沒有來關心過我呀!」雖然釋迦牟尼佛從來沒有關心我,但是我天天都在用佛的遺教、佛的智慧來幫助自己、幫助別人。釋迦牟尼佛不需要用他的身體來關懷我,因為從他的法、他的智慧,我們已經受到很多的恩德和關懷。感恩佛,所以要使佛的法常住在世間,這就是報佛恩。所以,我們要關懷人,要以慈悲心關懷所有的人,用像佛那樣的慈悲來關懷所有的人。如果你用慈悲心關懷人的話,你一定會覺得非常充實、非常有福氣。

如果你老是等待人家的關懷,你一定覺得非常無奈、也非常可憐,到最後不是批評這個、就是批評那個,認為大家都不慈悲:「沒有人知道我的困難!」「我有了問題,沒有人替我解決!」「這地方大家都不慈悲!」「法師不慈悲!同學不慈悲!」「師父根本就不知道我們,我們是死、是活,他根本不知道!」這樣的話,你的煩惱就會很重,你就會準備回去了,因為你覺得在這個地方得不到關懷。

自己不用慈悲心關懷人,而希望別人用慈悲心來關懷你,到頭來你一定會很失望。如果自己用慈悲心關懷人,你會覺得很幸運、很充實。慈悲心不是婆婆媽媽、牽牽掛掛、成群結黨,也不是施小惠、拉關係,慈悲心是看到需要我協助的人,就去協助他。但並不是說,他有困難我幫助他,等到我有困難,他就非要來幫助我。最後你幫助我、我幫助你,兩人的感情變得很好,再也分不開了,成為生死同參,如果變成這樣,那就糟糕了。這種狀況在家人常常發生,叫作「結盟」,但是我們出家人不能如此,出家人是以慈悲心幫助人,不能有期望他人回報的念頭。

其實懂得關懷他人的人,一定是健康的。譬如有的人身體好、有的人身體差,有的人頭腦好、有的人頭腦差,可是即使身體差一點,但是能夠關懷人,你的心理一定是健康的,心情是快樂的;即使你的頭腦不是那麼聰明,但能夠關懷人,你就不會覺得自己很窩囊。

本文摘自:聖嚴法師《法鼓家風
講於2003年8月19日僧伽大學「新生講習」院長開示

延伸閱讀:

法鼓家風

聖嚴法師


現代僧伽的養成教育,深受聖嚴法師所重視。
為了讓學僧對本身的責任有正確的認知,
聖嚴法師總是不辭辛勞的親自開示,
期以建立正確的觀念及涵養種種身語意細行......

最 新 消 息
結合地藏與觀音法門 法鼓山祖庭開啟2023中元報恩

法鼓山祖庭北投中華佛教文化館,已於8/4至8/6開啟2023年中元孝親報恩首場佛事,由僧團法師以及信眾上千人次,共同圓滿3日地藏法會。6日下午3點並啟建「瑜伽焰口法會」,方丈和尚果暉法師專程到場祝福信眾闔家平安,也為正在災區受難的民眾祈福......


泰國信眾皈依三寶 退居方丈開示人生如何沒煩惱

法鼓山泰國護法會於當地時間8月6日上午9點半,在曼谷護法會道場舉行「祈福皈依典禮暨關懷講座」,由退居方丈果東法師為20位信眾正授三皈五戒,在場其他法師也逐一給予關懷與祝福。皈依信眾共同於佛前誓願「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場面殊勝莊嚴......

【以法相會,清淨共修增福慧】法會修行用品展
新書上市

手念珠、鈔經本、香品香皿、水壺餐具等多樣商品全面特惠!

電子報管理:點此訂閱 / 取消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