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6-14
心靈電子報/每週三發報

人生導師

合乎因果的追求

(攝影 / Scott Lee)

■ 文/聖嚴法師

一般人常以為,佛法要我們什麼都不求,其實這是一種誤解。佛法雖然教我們不要「貪求」,但卻教我們要「求願」,如此一來,個人不會失去奮鬥的目標,社會也才有繼續進步的動力。

「求願」就是許願、發願,願自己朝著某個方向走,或是完成某件事。例如,佛教的「四弘誓願」說:「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無論是要度無邊的眾生、斷無盡的煩惱,或是要學無量的法門,都是一種為眾生無止盡學習的願心和願力。因此,求願是活到老、學到老,一輩子持續不斷地學習,並且要求自己種福、培福、多付出,也讓自己更進步。

不顧因果的貪求

而「貪求」則是無止盡的欲求,無論看見別人擁有什麼,自己都想擁有。例如,看見別人有一棟房子,就興起想要擁有一棟房子的念頭;如果別人擁有一輛進口車,則又轉念想要擁有一輛進口車。無論該不該要、能不能要、需不需要,凡是自己想要的,就要得到手。所以,貪求並沒有什麼道理,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欲望而求,是不切實際的。

有些人利欲熏心,為了貪求不屬於自己的東西而走旁門左道,結果往往因而倒大楣。例如,金光黨就是專門利用人們貪小便宜的心理弱點,引誘人上當,來達成詐財的目的。此外,有些人雖不向人求,卻轉而向鬼神、佛菩薩求。例如到廟裡許願,等自己真的發財了,再回到廟裡還願,為神明「安金身」。不過,這種短暫利益的交換,只是一種賄賂神明的手段罷了。

就像在人世間有行賄、受賄的人,在鬼神界也有受賄的鬼神,但是,佛菩薩或是正派的神明是絕對不會受賄的。會受賄的鬼神就像人世間的貪官、污吏一樣,雖然能暫時滿足你的需求,好像真的有點效果,但一時的利益總是像肥皂泡一樣虛幻,很快就消失了,換來的卻是無法自主的未來。即使是「點石成金」的法術,事實上也只是一種障眼法,如果被點的東西本來就是一塊石頭,將來還會是一塊石頭。而神明或佛菩薩真的應許了你的願望,也只是暫時預支自己的福報,以後還是要償還的。

因此,非分的貪求一定會帶來痛苦。即使求到了,也像是舉債借來的,借的愈多,將來要還的就愈多,現在的快樂就是將來的苦果。所以,如果不好好地努力培福、奉獻,罪過是很大的,將來要承受的因果責任難以想像,也許來世做牛做馬都還不起。

求福要先培福

其實,人如果想求福報就要先努力培福,如果不培福,而光是享福,就等於是欠債,就像向他人借款一樣。所以,一個人該擁有多少就擁有多少,沒有人能夠平白無故地賺到錢、得到富貴。如果真能不勞而獲,將來可能還要付出更多的代價。

站在佛法的立場,一般人求學、求職、求富貴都是應該的,但我們的追求應該要合理,而且要付出自己的努力作為代價。其次,要明白權利、義務和責任的關係是並行的,我們如果要求福,就要先培福;要享受權利,就要先盡義務,這就是因果。只有合乎因果道理的追求,才是最好、最可靠的,否則就是貪求,即使勉強得到了,禍患也會跟著來。

所以,我們要用「求願」的方法,為達成目標而努力奉獻,切勿用「貪求」、迷信的方法,否則會得不償失。

摘自《真正的快樂

聖嚴法師法語

要知福,惜福,多培福,
處處廣結善緣。

◎ 摘自:《禪門

本 週 選 讀

人生478期:年輕要素



人生雜誌編輯部


全球響應環保、動保、永續理念,素食再度躍上時尚舞台,成為主流,不僅改變素食人口結構,也為料理加入了「年輕要素」......

餐桌上的幸福溝通課:有效改善蔬食者與非蔬食者間關係之指南

梅樂妮.喬伊


學習建立健康關係的原則和工具,認識到不論是否身為蔬食者,自己的心理狀態會如何影響您與他人以及您與自己的關係……

素超人選文

問題來了,心平氣和地處理

■ 文/聖嚴法師

碰到了問題,是需要用智慧去面對的。不過前提就是,如果不能心平氣和地,那就很難處理、解決問題。心平氣和地面對問題、接受問題、處理問題,解決之後把事情放下。

為什麼說要心平氣和呢?如果心不平、氣不和,就很容易說錯話,反而使問題更嚴重,就算和對方爭得面紅耳赤,也不會有幫助。

但是,在遇到問題的當下,要怎麼去調伏自己的情緒呢?其實在當下是很難的,也因此,平常就需要練習著觀察自己的起心動念。這就好像是軍隊在作戰一樣,要靠平時的演練,一旦上戰場,才不會自己亂了陣腳。可以想像一下,如果一個士兵在戰場上,內心是慌亂的,那一定會出問題的。只有一心想著如何執行任務,把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才有可能達成勝利。

在平常生活當中,道理也是一樣的,遇到問題發生了,不要只是考慮到自己的地位與身分,而是要去面對問題、處理問題。如果平常就心浮氣躁的話,那麼面對問題的時候,內心也就很難安定了。

保持正念、清淨、心平氣和,這些其實都是佛法。佛法的內容並不會很宗教化,也不神祕,而是一般人日常生活中都可以用得上的。佛法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要落實於生活之中。這需要每一個人去體會,身體力行地去做。

佛法是覺者佛陀的智慧,我是把佛法做了轉述,使深奧的古代語文演繹出現代人能夠聽懂了解的語言,並且能夠與實際的生活配合。至於佛教的信仰,可以分幾個不同的層次。如果只是祈求佛菩薩給我們保佑與加持,雖然有用,但還是不夠好;向佛菩薩學習,把佛法應用在生活之中,自利利人,這才是學佛最終的目的。

本文摘自:聖嚴法師《佛法的知見與修行

延伸閱讀:

佛法的知見與修行

聖嚴法師


知見與修行,是修學佛法的根本,缺一不可。
練習用佛法來幫助自己,
過清淨無憂、平安幸福的生活......

最 新 消 息
祝福光明遠大 法鼓文理學院為畢業生撥穗搭菩薩衣

「人天長夜,宇宙黮暗,誰啟以光明?」6月10日上午,法鼓文理學院大慧館響起〈三寶歌〉的歌聲,111學年度畢結業典禮由此揭開序幕。特別邀請該校名譽博士繼程法師演講,現場氣氛和煦溫馨......


社恐不用愁 讀懂《心經》讓人際關係好自在

《心經》教你活出生活智慧,讓關係好自在。法鼓山世界青年會的幸福覺招團練室,7月8日上午9點半將於農禪寺開設「人際關係不卡關,領會《心經》社會觀」課程......

《生死不惑:40則生死自在指引》新書上市!
新書上市

未來有希望,生死不茫然......

電子報管理:點此訂閱 / 取消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