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電子報第994期
2023-1-4
心靈電子報/每週三發報

人間淨土

凡事恰到好處最好
做事要掌握「恰到好處」這四個字,任何事恰到好處就是最好的,過與不及都不好。

文 / 聖嚴法師

慳吝會讓我們不得人緣、失去朋友,同時自我也不能成長。因此,無論我們有什麼東西,都盡量能讓人充分運用,包括名位、財產和權力等都是一樣,而不要自己獨享。有很多名人就是怕被人利用,因此不願意把名借給人,像有時別人只不過是希望能借助你的名氣來推廣某一個活動,代表你也贊成這件事情,但即使這只是一個假名,你可能仍然不願意借給他用。

當然,我們要愛惜羽毛,弄清楚對方的目的,不要讓人假借你的名去做壞事。如果目的是正當的,請求的人也沒有什麼問題,你卻不給他用,那就是慳了。如果經過瞭解之後,發現對方或是事情本身有點爭議性,那最好還是不要給他用,否則恐怕會惹很多麻煩,別人會懷疑你怎麼會和那種人牽扯在一起,進而猜測你們也許是合夥人,如果是這樣,就得留意愛惜羽毛。不過,愛惜羽毛過了分,那也叫做慳。

名是如此,權也是一樣,只要能夠做好職務之內的事以及必須做的事,那就不是慳。我們常說「人在公門好行善」,就是希望有權的人能隨時主動運用自己的權力來幫助他人,利益眾生和社會。如果說有權的時候不用權,或是不用來利益社會大眾,只是抱持做做官,讓上司不生氣、下屬高興,和和稀泥的心態,那這個權力就浪費掉了,給你權等於沒有用一樣。所以,權還是要給有魄力、有理想的人來做。

但是,去慳有時很容易又變成是一種浪費,因此兩者之間一定要取得平衡點。凡是多餘的就叫做浪費,如果是恰到好處地付出,那就不是浪費。譬如別人已經給他某樣東西了,你又再給他一份;或是今天有了、明天也有了,你還要給他更多,那就是浪費了。

中國人很怕被別人批評為小氣,總希望讓人覺得自己很慷慨,所以請客的時候,明明五道菜就可以吃飽了,卻一定要準備十二道菜,彷彿這樣才不算小氣,結果每道菜都剩下很多,形成浪費,這實在是一種惡習。所以請客的時候,要考慮自己所請的是什麼樣的客人?而自己的身分、財力又是如何?雖然不要太吝嗇、寒酸,但也不要過分浪費。

我們做事要掌握「恰到好處」這四個字,任何事恰到好處就是最好的,過與不及都不好。因為不及就是慳,超過就是浪費,能以智慧來分辨如何做是剛好,就能做到恰到好處。

摘自:《放下的幸福

聖嚴法師法語

航海一輩子,
從來沒有遇到大過風浪的船長,
一定不會是好船長,
一定要從許多驚濤駭浪中歷練出來的,
才是優秀的船長。
人生除非不求上進,
否則一定會有困境,
不求上進就會往下滑、往下流,
往下流容易、往上游就困難了。

◎ 摘自:《大法鼓

本 週 選 讀

人生473期:經典中的福慧寶藏


人生雜誌編輯部


佛教重視的是福慧雙修,福德與智慧,就像車子的兩個輪子,亦如鳥的一雙翅膀,福慧並行,才能在修行路上平穩前行、展翅飛翔......

僧人心態:從道場到職場,訓練你的心,過著平靜而有目標的每一天

傑‧謝帝(Jay Shetty)


從商學院高材生變成僧人,美國新生代思想領袖傑‧謝帝要帶你擁抱「僧人心態」,學會處理痛苦和焦慮、提升專注力、記憶力、幸福感......

素超人選文

退休生活是另一種風光

文 / 聖嚴法師

凡是在工作上奮鬥過的人,退休雖然是一生中必經的過程,可是有些人一旦退休,在心理及生活上就出現適應不良的狀況。以宗教的觀點來看,人生在世本無所謂得失,人生就是一個接連不斷的起伏過程,如同登山者爬到山頂之後,還是必須下山;上山時欣賞大好風光,下山時也可欣賞另一種風貌。既然必須接受這樣的事實,為什麼不能瀟灑一些呢?

退休是個人對社會責任、對家庭責任的告一個段落,卸下職場的重擔,又可以是一個新階段的開始;若能做如此想,就不會有失落感了。其次必須認知,退休的人並不等於無用的廢物,退休的人也不等於失去人生的價值。因此應該在接近退休年齡之時,做好更上一層樓的準備。

由於醫療保健的進步,現代人能活到七、八十歲已不是難事,從一般退休者的六十五歲算起,還有五至十五年的光陰。孔子說「七十而從心所欲」,七十歲之後,乃是人生的黃金歲月,不要說成是黃昏歲月,應該要好好享用。如果身心條件還好,可以開創事業的第二春,例如從事社會公益慈善工作的服務,或是從宗教的信仰和實踐中自利利人,也可以發展文藝、運動、旅遊等的興趣。有些人在退休後才開始念大學,參加讀書會,有些人則在退休後開始學佛參禪、學畫畫、雕塑、書法、練拳等,這些都是能讓老年人身心健康、安定、踏實的活動。

但是人生的終點站一定會到來,因此退休的人,應該早些開始有宗教生活的修養日課。雖然說不論是在人生的哪個階段,都需要有宗教信仰,但對於退休之後的人,信仰更顯得重要。有宗教信仰的人,最好也要安排宗教生活,所謂宗教生活,包括每天晨昏誦經祈禱,定期到寺院禮佛共修或上教堂做禮拜彌撒等。尤其退休後的人,這樣的宗教生活最好要多安排,例如學佛的人每天要做固定的課誦,每個月要安排一些時段參加宗教的團體活動,每年要安排某些時段在寺院裡精進修行及做義工。尚未退休之前,時間很難控制;退休之後沒有事業上的束縛,時間比較容易安排,因此可以多參加念佛、禪修、誦經、鈔經、弘法、助念、關懷以及宗教服務等活動。

宗教上的修行有相當的用處,它是對生命的一種體驗,有了宗教的生活,面對人生的最後,可以坦然、喜悅地迎接最後一秒鐘的到來;不再是一種恐怖經驗或末日來臨,而是另一個希望的開始,讓生命再度生起安全感,這種觀念一定要透過宗教生活才能體會。尤其佛教徒相信,只要平時的信願行具足,臨終時必感諸佛菩薩的接引,那不是生命的終結,而是無限的延伸,還不歡喜嗎?

人世間的環境只是一段旅途,當我們走完這個階段後,就是另一個菩薩道階段的開始。這些都是藉由宗教信仰、宗教生活的體驗,為退休後的生命注入新希望的力量。

本文摘自:聖嚴法師《人間世

延伸閱讀:

人間世

聖嚴法師


人生的價值,
應建立在社會生命及歷史生命上,
對自己的過去、現在、未來,都能做好本份中事,
便能對自己的生命有所交待……

活 動 頭 條
迎接2023福慧自在年 寶雲寺元旦開啟第一道心光

2023年第一天,齊整莊嚴的梵唄聲從臺中寶雲寺傳出,喚醒尚未破曉的天際,法鼓山寺院管理副都監果理法師、禪堂監院常乘法師及常住法師們,以清淨安定的身心,與佛相會,迎接新年第一道心曙光......


贈己一份迎新禮 跨年兩日禪悅信行寺

感恩2022、平安邁向2023,12月31日歲末至元旦兩天,法鼓山信行寺特為民眾規劃一場都市禪二,計有來自臺北、高雄、屏東及臺東本地近40人報到參加,在嶄新的一年贈予自己一份終生受用的禮物......

《自家寶藏》新版上市!
新書上市

連接緣起性空的源頭,貫通諸法實相......

查看活動

電子報管理:點此訂閱 / 取消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