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鼓文化文摘報第171期
2022-3-17
法鼓文化文摘報/每月一次/週四發報

新書上架

聖嚴法師傳授默照禪法的精華,為人間帶來安定的力量。

聖嚴法師教默照禪(三版)

聖嚴法師


最完整的默照禪修行專書,層次嚴謹、開示活潑。
聖嚴法師與禪眾的機鋒對話,
讀來尤其令人拍案叫絕;
對禪修有興趣者及打坐老參們皆不可錯過……

真正的修行是心中無事

現在我所說的方法,就像是開藥方,都是經過實驗,如果相信它,使用時就會有用。有幾個要領請諸位要記得:「不思善,不思惡」,以及「絕學無為閒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這些要領就是方法,隨時用它放鬆你的身心,不要擔心有妄想,有妄想產生,就隨時回到方法上。

宋朝有位用話頭的禪師—大慧宗杲曾說過:真正會修行的人,是最省力的。如果覺得很累、很忙,表示不知道什麼叫作修行。修行,是心中無事;用默照,主要也是讓我們心中無事,沒有牽掛,不牽掛自己狀況的好與不好,不牽掛過去的好與不好,不擔憂未來的好與不好,這就是「不思善,不思惡」。這個時候,就是在選佛,因為心是安靜的、平安的,跟智慧是相應的。

二、不觸事而知,不對緣而照

「不觸事而知,不對緣而照」這兩句話,是默照禪的開創者—宏智正覺禪師所說,指的就是默照。「不觸事而知」,是對一切狀況都很清楚,但是不要將它當成一回事,這些狀況跟你沒有關係。

事,就是狀況,環境裡的人與事的狀況,自己內心和身體產生的狀況,很清楚的知道是有的,但是跟你沒有關係。這似乎是很奇怪,自己的想法跟身體上的感覺,怎麼會跟自己沒有關係?沒有錯,是有關係,但是不要在乎它,這就是默;很清楚知道有這個狀況,是照。狀況發生還是要處理,但是不必說「我」在處理,處理事就只是在處理事,那就不會生氣煩惱了。

有一位已經往生的老教授,過去常常在我們紐約禪中心演講,當他得了癌症有人去探望時,他就侃侃而談地告訴訪客說,這個病是什麼時候開始的,現在是什麼狀況,將來會變成什麼狀況,害了這個病要如何去治療。去探病的人跟我說:「師父!這位教授滿奇怪的,他介紹他的病情時,好像是在講別人,沒有感覺到是他自己得了病。」這就是「不觸事而知」的例子,事情他是清楚地知道,然而並沒有將這樁事看成與自己有那麼嚴重的關係。

諸位現在用默照的方法,多半能夠做到這一步:對自己的身心狀況以及現在生活的環境,都很清楚、明白;知道環境內有噪音,或者氣溫很涼、很熱;自己很快樂、很不快樂,很舒服、很不舒服等狀況,你都知道,但是不要再起第二念:「這是『我』。」要將情況客觀化;有這樁事,但不是「我怎麼得了,我怎麼得了……」,這樣想就會很痛苦,照也照不清楚,默也沒有默。

如果能夠照、能夠默,這樁事我曉得,但跟我沒有什麼關係。能對自己的妄念、身心狀況、自己的個性以及種種問題,知道得很清楚,隨時修正它,這就是修行。否則知道自己有那麼多的缺點,於是自怨自艾、自悲自責,這就不是在修行了。

「不對緣而照」,「對」的意思是攀緣,「緣」的意思是對象;自我和對象產生糾纏不清的狀況就是「對緣」。「不對緣」是指不將任何對象當成是「我的」對象,既然沒有對象,「我」就不存在,「我」不存在,煩惱也就不存在。(摘錄)

(本文摘自:《聖嚴法師教默照禪(三版)》

3月法鼓講堂
新書上市

「禪淨雙修」身心自主的利器 / 常惺法師主講

精選書摘

信自心決定可以成佛

所有日月星辰,山河大地,皆由自心所造,眾生同業所感。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法滅。心淨則娑婆即是極樂,心濁則天堂化為地獄。

■ 文/靈源老和尚

佛說一切法,為度一切心,若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所以佛法即是心法。心外無法,法外無心,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所有日月星辰,山河大地,皆由自心所造,眾生同業所感。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法滅。心淨則娑婆即是極樂,心濁則天堂化為地獄。此心可以為聖、為凡、為仙、為佛。故《華嚴經》云:「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所以佛說「心外無法」,若說心外有法有造物主者,即是外道,以神為主。佛教徒可以讀一切外道經典,精通外道之法,可以度一切外道;但外教徒不敢讀佛經,怕被佛法轉動了他的心志。信上帝不能自成上帝,信佛可以決定成佛,《華嚴經》中說:「十信滿心,便成正覺。」《楞嚴》云:「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佛教的修持,是最容易最簡單的,只要念一句「阿彌陀佛」,就可以成佛。若不願念佛,將此身心完全放下,無明煩惱不生,亦可以當下悟道,所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方法是最容易的,就是眾生業重,有放不下來之苦。

念佛之行甚易,念佛之理甚深,所謂行易知難。我今略而言之:這一句佛號,貫通儒釋道三教之理。念佛時一心不亂革除物欲,了了分明,則合乎儒教格物致知正心修心。念佛時將一切煩惱妄想消除,都結歸於一聲佛號,即是道教的「萬法歸一」。得其一萬事畢,一句彌陀是出輪迴之徑路,一句彌陀是照黑暗之明燈,一句彌陀是成佛之祕訣。(摘錄)

(本文摘自:《靈源夢話》)

延伸閱讀:

靈源夢話

靈源老和尚


菩薩一夢與南柯一夢有何別?
一覺一迷大不同!
靈源老和尚說本書是夢人說夢話,
且看菩薩如何入夢度群迷!……

當 月 選 書

探索識界:
八識規矩頌講記(四版)

聖嚴法師


唯識學,被稱為佛教心理學。以精確無比的解析,層次綿密的歸納,一探人類深邃心靈的運作祕密,發現生命真正的主宰!......

在定靜中成為自己:體會活在當下的自由與喜悅

艾克哈特.托勒


更深入自己的內在,在每一個當下處於臨在狀態,從持續不斷的、強迫性的思想之流中跳脫,保持有意識而無念,這就是定靜......

電子報管理:點此訂閱 / 取消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