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雜誌電子報466期
2022-6-2
人生雜誌電子報/每月月初發報

當期資訊

人生雜誌466期──【學永嘉大師過禪系生活】

【本期專題】聖嚴法師講《永嘉證道歌》的真諦

【廣角萬花鏡】夾心一族

【法鼓訊息】面對心風暴 聖基會談心靈環保解危機


購買本期雜誌
雜誌訂閱特惠方案
訂閱 人生雜誌電子報
觀看466期目錄

本期專題

聖嚴法師講《永嘉證道歌》的真諦

永嘉禪師告訴世人:
「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
修行雖然虛幻,卻是開悟的必須,
把心安住在方法上,精進用功,
從夢中醒覺而了悟,這就是《永嘉證道歌》的真諦。

(李東陽 攝)

■ 聖嚴法師

頓覺了,如來禪,六度萬行體中圓。
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

我們不了解自己或自身所處的這個世界,不知道自己從哪裡來,也不知道以後要到哪裡去。我們生活在夢境中,我們的夢可能是美夢,也可能是惡夢,不過畢竟還是夢。你們會來這裡禪修,是因為你們已經了解自己是在做夢,生命是虛幻而短暫的。修行的目的是從存有的夢中覺醒,並且去發覺你的本性——也就是佛性,是在短暫存有下的根本真理。

從煩惱的夢中覺醒

今天有人說,她有時會感覺到自己是在突破的臨界點,但無論她如何嘗試,總是無法成功。其實,執著於某個臨界點,本身就是種障礙。為了能體驗開悟,我們一定要忘記有開悟這件事,把開悟當成目標,是不可能從存有的夢中覺醒的。剛開始修行時有這樣的想法很好,因為能加強修行的動機。然而,如果一直執著於「開悟」的想法,它就會變成修行上的障礙。

有時候我們睡覺時知道自己正在做夢,特別是在做惡夢的時候,那時會希望能快點醒過來。有時候我們做了個美夢,醒來後卻是心不甘情不願的,人生也是一樣。許多人親近佛法,是因為他們的人生充滿了苦難;對於生活無憂無慮的人來說,自然就不會覺得有禪修的需要。但是沒有人能免於貪、瞋、癡三毒所引起的苦難,它們使我們的人生充滿苦惱與迷惑,而讓許多人想要從這苦難的夢中覺醒。我們修行就是為了這個原因。上述這位學員所說的突破,就是指從她的人生大夢中清醒。

見到本性就是從煩惱的夢中覺醒。做夢時,你是透過六根來感受這個世界和所有的現象。但是當你真正覺醒時,會覺得整個宇宙好像都不見了。要知道,證悟時消失的不是這個宇宙,而是自我。當你切斷對三毒的執著,你的煩惱也就消失了。

當我們在做無意義的行為,或是不善的行為時,我們是在做夢;當我們精進修行以求證悟時,我們也是在做夢。在了悟之前,任何我們所做的、所說的、所想的,不論是善、不善、無記,都是在做夢,修行只是為了加速證悟。

修行是開悟的必須

永嘉禪師所提到的「六波羅蜜」,是我們尋求證悟的修行方法。六波羅蜜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這其中包含了許多修行方法。我們需要修行的方法以達到證悟,但是在了悟之後,就會了解到成佛並不是靠修行,因為我們本來就是覺者。

在覺悟的當下,你會從夢中覺醒,而且修行會消失了。雖然修行是虛幻的,我們還是需要它來達到開悟。有一次,百丈禪師到已開悟的弟子黃檗禪師旁邊,那時黃檗禪師正在禪堂的角落打瞌睡,百丈禪師把他叫醒,但是當黃檗禪師一看是百丈禪師,轉個身又睡了。百丈禪師走到另一位正在打坐,坐得很深沉的弟子旁,用禪杖敲他的蒲團,然後指著黃檗禪師對他說:「你這沒用的東西!看看黃檗是怎樣地在用功?而你卻在這裡打瞌睡!」

我想你們一定很想試試黃檗禪師的方法,但是要知道,黃檗禪師是個開悟的禪師。重點是:在見性之前,修行和開悟有著因果關係。修行會導向證悟,然而在覺悟的狀態中是沒有修行的。在故事中,雖然在表現上不一樣,但真正在睡覺的,是那個正在打坐的弟子。

不思善,不思惡

無罪福,無損益,寂滅性中莫問覓。
比來塵鏡未曾磨,今日分明須剖析。

一般我們會認為,若是做好事就會有功德,而且會有福報;若是做壞事,就會有相反的結果。善行會有善業,惡行會有惡業。今天,有位學員在禪修中打自己的耳光。我問他為什麼這麼做,他說他也不知道。我問他,打了之後有沒有覺得比較舒服?他說有,但是臉頰很痛。這是一個因果關係的例子。或許這位學員這麼做,是因為他微細的潛意識或是生理上的某種反應。

在禪修過程中,有人會毫無理由的大笑、大哭,甚至會做些奇怪的事。如果有外來的人看到這些現象,或許會覺得奇怪,甚至會認為這些打禪七的人是否精神錯亂。然而,通常這些人在事後都會感覺好多了。

像這樣的現象,是因為修行的關係,而且後來他們幾乎都會得到益處。這對禪修者有放鬆的效果,能驅散他們過多的精力,讓他們能深入到方法之中。然而事實上,修行的目的並不是為了要達到什麼,也沒有什麼可以期待的——沒有善業的回報,也沒有惡業的懲罰。同樣地,沒有得或失的念頭、沒有利或弊的念頭,也沒有無明或證悟的念頭。

對煩惱更深地覺察

涅槃是不動的,而且與你不相離,因此,你又怎能獲得或失去呢?在證悟之後,沒有什麼東西得到或失去。然而在證悟之前,眾生覺得一定要斷除煩惱,獲得解脫。當你開始學習佛法和修行,你就會開始警覺到煩惱,而且會給它一個名字。另一方面,不知道佛性和佛法的人,可能一生都活在煩惱當中,卻沒有警覺到煩惱。

你認為愚癡是天賜的福氣嗎?你認為聰明的人最多煩惱嗎?或許在整個動物界,人類對苦的了解是最多的。如果我們認為煩惱是基於苦的折磨,那麼似乎較低等的生命會比人類的折磨少。但是煩惱和折磨並不是基於苦,而是基於愚癡。在人類之中,智慧愈高(毋須聰明),煩惱就愈少。

當你修行愈久,就會對煩惱愈有警覺。有時會覺得似乎愈修煩惱愈多,你可能會認為在禪期中的體驗不夠,或是覺得沒什麼進步,這都是因為你對自己有了更深的覺察。

假如你處在一個較暗的房間裡,有些許陽光從窗戶照射進來,就會看到空氣中飄浮著微塵。然而若是在全暗的房間裡,看不見微塵,你或許會認為空氣是乾淨的。在修行前,我們就像是身處在一間全暗的房間,一旦開始修行,藉由自覺之光,我們就能看清煩惱。

既無心,也無塵

在開悟之前,我們的心是覆蓋著煩惱灰塵的鏡子。沒有修行的人或許不會警覺到,而他們往往會被困於絕望和失望之中,把自己的不幸都怪罪在其他事情上。但是有修行的人就會注意到自己的煩惱和迷惑,會比較清楚當下所發生的情況,並且去改正它。因此,你不應該為了你的髒鏡子而難過,因為如果沒有鏡子,你就不會注意到灰塵。

修行就像把鏡子擦乾淨。在證悟之前,我們會分別如鏡之心和如塵的煩惱。在覺悟之後,當這面心鏡已了無塵埃,我們就會了解到既無心也無塵。鏡子不過是虛幻自我的顯現,而灰塵則是虛幻自我所執著的煩惱。真正的鏡子所反映出的既不是我,也不是煩惱,實際上,真正的鏡子是無鏡。

當我們修行時,鏡子和塵埃同時存在。我們因煩惱而感覺有一個自我,佛性的存在是因為有煩惱的存在。就是因為我們有煩惱,所以才有了佛性的想法。修行中,不要受煩惱或迷惑的心所困擾,因為它們跟佛性是相同的。

這就是《永嘉證道歌》的真諦。許久以前,永嘉禪師就告訴我們:醒覺而了悟,但不要去追求,只要把你的心安住在方法上,精進用功!(摘自《智慧之劍:永嘉證道歌講錄》)

更多內容請見《人生》466期

訂 閱 方 案
新書上市

精選專欄

【廣角萬花鏡】

■ 林純綾

三個廣告主在同個月份提出拍片需求。其中,有七支網路影片,從提案到交片,只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執行。同時間,另一廣告主也針對兩項主力商品與品牌年度傳播計畫,要求我們在三週內提案。此外,還有其他客戶的平面廣告、各類製作物需求……

一句話,這個月的工作非常非常硬,包括我在內,所有同仁都做好心理準備,平日晚下班、假日加班大概是不可避免了。

這個重磅工作月,難得有個可以暫時拋下工作稍事休息的週日上午,我橫躺在自家沙發上放空,突然手機「咚咚咚」響,收到哥哥傳來簡訊告知我,他準備換屋,而與他同住的父母日後的安排事宜,則打算全家人一起討論。另外,他還請我幫忙,在他舊屋賣出之前,得先將房子的漏水問題妥善處理,所以期間必須停水幾天,這幾天父母就先來與我同住,「大概三天就可以了。」哥哥說。

父親大人的突發狀況

於是,隔日週一,當我在公司快速切換於數個同時展開的工作時,我的父母也在哥哥家中整理了簡單行囊,來到我家。

其實我的父母已許久沒有連袂來到我家,所以儘管工作繁多,當天我仍趕早下班,回家陪父母在住家周邊散步,這天便在歲月靜好的氣氛下平靜結束。隔日下午,當我奔波於製作公司看粗剪影片,中途離席趕回公司處理隔日要提案的檔案之時,鄰居來電:「你爸爸在社區走路跌倒,頭部流血了。」

爸爸有嚴重青光眼與白內障,又在不甚熟悉的環境跌倒受傷,而家中只有七十多歲的老媽媽應付這突發事件,眼下儘管工作再火急,我也必須趕回處理,於是速速交代同事幾件工作事項,並向他們致歉:「我明天一定會進來,但先跟各位對不起,可能要讓大家跟我一起加班了。」

疫情又加溫的此際,醫院規定只能一病一陪,所以由我在醫院急診照顧爸爸。醫師說明爸爸的腦部出血問題輕微,若無突發狀況,翌日上午即可出院。於是我在心中盤算,上午出院後,我帶父親返家並簡單梳洗,就能趕往公司上班了;但隔日早晨,醫師又告知,必須等爸爸的斷層掃描有了結果後,方可辦理出院,「最快也要到下午喔。」醫師說。

評估了幾秒,「不行,我一定得先離開醫院,進公司處理工作不可!」有了這個結論後,我打了通電話回家,請媽媽帶著我的電腦來到醫院與我換手,向媽媽簡單交代了幾件必須詢問醫師的事項後,我便趕往公司處理工作。到了下午,得知父母已返回家中,我心中一顆大石方稍稍卸下,又可以全心投入工作了。

急診事件已然落幕,父親的傷勢僅是皮肉傷,敷外傷藥即可,但無常就這麼結束了嗎?不,原來這只是開始。容我按下遙控器的快轉鍵,這時畫面可見爸爸在山上居住適應不良,加上數日睡眠品質極差,精神耗弱,於是半夜企圖溜出家門被我逮了回來。天亮之際又自顧自收拾包包,說要返回他最熟悉的哥哥家,無奈下,清晨不到六點,我和媽媽便搭乘計程車,帶著他返回哥哥家,同時思量著爸爸或許即將面對的專業照護問題。

另一頭,哥哥家抓漏已拖了一週,仍然持續,家裡還是沒水,且爸媽房間被抓漏師傅弄得亂七八糟,基本上是不能睡了,但見我已將父母帶回,哥哥也只能加速處理,所幸當天稍晚哥哥住家恢復了供水,雖暫時無房可睡,但稍作安排後,爸媽便能住下,我也能安心離開哥哥家了。

家庭八點檔上演中!

喔,還沒完,哥哥計畫換屋,是大事,但父母的安排卻處理得非常不圓滿。在接下來的一週內,哥哥家接連發生母子間與婆媳間的衝突、情緒化的手機留言。相隔一週時間,這回換媽媽送急診,後續還衍生了離婚糾紛,還有人揚言訴諸法律……

一句話,我家正在上演非常灑狗血的八點檔劇情。十天之內,有三個夜晚,我通宵無法睡眠地看顧爸媽,又被不知何時要爆炸的家人衝突弄得提心吊膽,而同時,數個同步展開的工作仍在滴答滴進行……

我先把媽媽接來與我同住,讓心火燎原的大家都先冷靜下來,才有可能好好籌謀未來。我家這齣超展開的劇情,想必也是許多家庭面對的問題,如:親子/夫妻/婆媳相處、世代觀念的落差、高齡社會下的長照議題、高房價下的生活壓力,儘管我沒有選擇結婚生子這套世俗主流選項,但原生家庭的無常一來,我還是無法置身事外。朋友都說我平日一個人看來颯爽高冷,而這回,我成了在爆量工作與家庭紛爭中多頭燒的夾心一族,忙得暈頭轉向啊!

這期間,每每進公司,我都盡量加速度完成工作,好騰出時間應付家中的變化。由於兩週時間裡,我已三次臨時請假,同事約略知道我家中發生了些事情,但見我只要人在公司,表現如常,甚至工作效率更高,也不好問什麼。直到媽媽也送急診後,我才向同事們詳細訴說家中的一團紛亂,並請他們包容我,值此工作繁忙之際,接下來或許不時還得為家中事故而請假。

看戲不入戲

「你講你家的事,講的好像是在講別人家的事喔,甚至講得滿……好笑的。」一位設計同仁,聽完我彷彿跟客戶提案廣告腳本般地描述家中事後,如此說。

「人生本來就是一場表演啊。」我說:「我只是現在的戲分重,內容又特別灑狗血,有點難熬。不過還好,再難演的戲,對戲的其他成員演得再爛,總有演完的時候,阿彌陀佛。」

這是一種既身在其中又置身事外的感覺。眼下的家事、公事雖然都有我的事,但就像曾經與同事分享的廣告人心得:要認真,不要當真——不只做廣告如此,哪件事不是如此呢?

當家人間的紛擾、客戶一再提出的修改要求攪得我心煩意亂,內心裡就會有一個聲音生起:「你太入戲了!」然後,念佛號。一聲聲阿彌陀佛,數數念著,數字跑掉了,沒關係,從頭數起。感恩過往多年累積的念佛習慣,念著念著,數字漸漸連成一氣,心情也比較平復了。所以,我也藉此機會,跟同事們廣告一下:「要不要學佛啊?學佛的人會變強喔!」

總地來說,工作多並不煩,眼下更多的無常紛擾是來自於家庭,而不論我在其中扮演何種角色,似乎都有一個抽離的我,在看著這齣戲。我們看戲時,總會品評劇中每個角色,「哎呀!這個人好幼稚。」、「啊!他們都冤枉他了。」、「要是我就怎麼怎麼樣……」這種「看戲」的心情,其實能滿好地體現學佛的思惟與修為,因此過程中,我常提醒自己:「就算再氣,也要換位思考」、「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也拿出廣欽老和尚的「做得要死,還被人嫌,就是六度總修」一話自我勉勵,而內心的最深處,我還有一個依止,那就是阿彌陀佛。

來娑婆演戲,剎那生滅,即使至親,終有散戲時。莫著情執,本本分分地演完戲,隨緣始隨緣終,唯有彌陀淨土,才是我的究竟歸依處。

公事、家事,紛紛擾擾,當無常來時,作為夾心一族,我的體會與獲得是——

人生,什麼都是假的,只有念佛、成佛才是真的。

與有緣人共勉。

更多內容請見《人生》466期

法 鼓 訊 息
面對心風暴 聖基會談心靈環保解危機

在變動無常的環境中,如何保持安定?聖嚴教育基金會於5月28日下午2點,網路直播「好心好世界—心靈環保系列對話」壓軸場次,由楊月娥連線主持,與談人常耀法師、洪景山、周映岑精采分享安心妙方......


線上學佛皈依三寶 安和分院接引啟新生

學佛是人生的分水嶺,受戒是新生命的開始。5月28日總共有62位學員與其家人,透過法鼓山安和分院「快樂學佛人」線上課程在雲端圓滿莊嚴的皈依儀程......

《漢傳佛教的療癒之道》新書上市!
新書上市

如能善用法藥,病痛本身就是一條療癒之道,治癒我們迷途的心......

電子報管理:點此訂閱 / 取消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