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雜誌電子報465期
2022-5-5
人生雜誌電子報/每月月初發報

當期資訊

人生雜誌465期──【發菩提心,我願意!】

【本期專題】《華嚴經》之菩提心喻

【與生命相遇】真誠懺悔,安心自在

【法鼓訊息】安和分院線上覺有情 本週共修地藏法門


購買本期雜誌
雜誌訂閱特惠方案
訂閱 人生雜誌電子報
觀看465期目錄

本期專題

《華嚴經》之菩提心喻——深化菩提心的修行歷程

「我已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請法之前必定如此自述,
這是他尋訪善知識的原動力,也是證入佛境界的核心,
更是華嚴境界的根本和究竟。
讓我們隨著善財求道,一探如何在修行歷程中持續深化菩提心。

(李東陽 攝)

■ 陳琪瑛(銘傳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華嚴經》說:「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名魔業。」菩提心是覺悟的心,是上求成佛的智慧心、下求度眾的大悲心。如果忘失菩提心而做各種善業,是沒有目標、念不清淨而做的善業;念不清淨,就是魔業,做再多善業永遠也不能成佛。所以,成佛必須要有菩提心這個前提;不發菩提心,成佛絕不可能。

初發心住即成正覺

《華嚴經》相當有名的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善財參訪每一位善知識的第一句話都是說:「我已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然後開始請法。善財請法前,為何都先自述:我已發心?

善財是以凡夫身當生成就,其能即身成就的關鍵因素,就是因為他有內在的力量——菩提心,菩提心讓他堅持走完艱困的朝聖行,菩提心讓他完成不可能的任務:即身成就。

善財還是凡夫之時,在文殊菩薩的啟蒙之下,便發廣大菩提心,不過此時是信位的發心,未證見真理的發心,也就是所謂的「世俗菩提心」。雖然是一般的發心,但是《華嚴經》言:「菩提心者,猶如種子,能生一切諸佛法故。」種下成佛的種子,將來必能成就成佛的果實。

當善財真發菩提心時,即證入初住位——初發心住。此已不是凡夫的發心,而是賢聖位的發心,是證悟真心、見「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已證悟圓融無礙的佛境界,而發上求下化的廣大菩提心,是華嚴圓教的真發菩提心,或稱「勝義菩提心」。證入初發心住後,一切行持都是稱性而起修、都是佛境界的展露,所以「初發心住即成正覺」。善財的求道歷程,其實就是從凡夫發心到賢位,乃至聖位不斷深化菩提心的歷程。

彌勒喻說菩提心

《華嚴經》善用境教說法,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淨行品〉教眾生觀萬法都是發心的契機,此乃發菩提心的入門訓練。之後,歷經住、行、向、地不斷深化菩提心的修行過程,直到等覺位——菩薩行的登峰階位,即由下一尊佛的彌勒菩薩寄位,作為菩提心因地總成的表徵。而彌勒樓閣即是菩提心總匯的具體呈現,樓閣中的一切境相都是彌勒在因地修行時,菩提心處處流露的果德報現,此即〈淨行品〉遇境逢緣皆「當願眾生」的果報具體展現。

彌勒菩薩既是菩提心總集的表徵,所以當善財參訪到彌勒菩薩之時,彌勒即以二百二十一句譬喻,暢演修行過程中菩提心不斷深化的內容。二百二十一句譬喻可分為二大部分:前一百一十八句是闡明信、解、行的菩提心;後一百零三句是頓顯證位的菩提心。古德依十三住菩薩階位,分別判攝二百二十一句譬喻之前、後兩大部分。下就前一百一十八句依十三住各舉一喻說明之:

◆ 一、種性住

十三住的第一階位是「種性住」,相當於五十二階位中的十住、十行階位。種性住菩薩心性賢善,能行功德善法,任持佛種,堅固不壞:

菩提心者,猶如種子,能生一切諸佛法故。

種性住菩薩發菩提心,猶如種子,能生一切佛法果實。

◆ 二、勝解行住

相當於五十二階位中的十迴向位。此位菩薩於出世道修行正觀,趣入不退之位:

菩提心者,猶如淨水,能洗一切煩惱垢故。

解行住菩薩發菩提心,猶如淨水,能洗滌一切煩惱垢。

◆ 三、極喜增上住

相當於五十二階位中的十地之初歡喜地。初地菩薩念念出世,生真證之菩提心,堅住不退,極喜所證得的階位:

菩提心者,猶如大車,普能運載諸菩薩故。

初地菩薩發菩提心,猶如大車,能載運菩薩。

◆ 四、戒增上住

相當於五十二階位中的第二離垢地。二地菩薩具足淨戒,微小的過錯都不會違犯:

菩提心者,猶如蓮華,不染一切世間法故。

二地菩薩發菩提心,則能持戒清淨,猶如蓮華,不染一切世間法。

◆ 五、增上心住

相當於五十二階位中的第三明地。三地菩薩成就十種思惟,安住於修習禪定,定心殊勝:

菩提心者,如調慧象,其心善順不獷戾故。

三地菩薩發菩提心,猶如調慧象,心性善順而不獷戾,安住禪定寂樂之中。

◆ 六、覺分相應增上慧住

相當於五十二階位中的第四焰地。四地菩薩觀察三十七菩提分法,成就十法明,增上慧住:

菩提心者,如水清珠,能清一切煩惱濁故。

四地菩薩發菩提心,猶如水清珠,能清淨一切煩惱染濁,智慧清明光潔。

◆ 七、諸諦相應增上住

相當於五十二階位中的第五難勝地。五地菩薩成就十平等淨心,於四諦法如實觀照,成就諦相應的增上慧住:

菩提心者,猶如堅甲,能護一切如理心故。

五地菩薩發菩提心,猶如堅甲,能保護一切如理如法的心地。

◆ 八、緣起流轉止息相應增上住

相當於五十二階位中的第六現前地。六地菩薩成就十平等法,如實了知十二因緣,成就還滅緣起流轉相應的增上慧住:

菩提心者,猶如利鋸,能截一切無明樹故。

六地菩薩發菩提心,猶如利鋸,能截斷一切無明樹,止息生死流轉。

◆ 九、無相有功用住

相當於五十二階位中的第七遠行地。七地菩薩成就十方便慧,次第出生世間共不共勝進道,寂用俱行,離有無間隔相:

菩提心者,猶如涌泉,生智慧水無窮盡故。

七地菩薩發菩提心,猶如涌泉,能無窮無盡地湧現智慧法水。

◆ 十、無相無功用住

相當於五十二階位中的第八不動地。八地菩薩成就十種入一切法第一義智,報行純熟,無功用行皆相起發,遠離間隔功用相:

菩提心者,如大寶洲,出生一切覺分寶故。

八地菩薩發菩提心,猶如大寶洲,能生一切覺悟的妙法寶藏。

◆ 十一、無礙解住

相當於五十二階位中的第九善慧地。九地菩薩好樂深解脫上勝進智,能以四十無礙辯才說法利生:

菩提心者,猶如好器,能持一切白淨法故。

九地菩薩發菩提心,猶如好器,能攝持一切潔白清淨的善法。

◆ 十二、最上菩薩住

相當於五十二階位中的第十法雲地。十地菩薩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大法灌頂,做一切佛事,一生相續:

菩提心者,猶如伏藏,能攝一切諸佛法故。

十地菩薩發菩提心,猶如伏藏,能攝藏一切諸佛妙法。

二百二十一句菩提心譬喻,說明菩提心具足一切品德,若能開啟、運用、圓滿心性一切良善的品德,即能成就無量殊勝功德;與一切諸佛功德平等。何以故?因「菩提心出生一切諸菩薩行,三世如來從菩提心而出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已出生無量功德,能攝取一切智道。

菩提心是令善財決心求道而走上五十三參的原動力,也是善財證入佛境界的核心,是五十三參的基礎,也是華嚴境界的根本和究竟。

沒有菩提心,想要成佛,一切免談!

更多內容請見《人生》465期

訂 閱 方 案
新書上市

精選專欄

【與生命相遇】

真誠懺悔,安心自在

想起自己曾傷害親密的家人,
他自責、懊悔不已。
誠心懺悔、彌補錯誤,與過往和解,
才能沒有罣礙地前往下段旅程。

(蘇力卡 繪)

■ 口述/張寶方(臺中榮總志工).採訪撰文/張靜慧

「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懺悔偈〉提醒著眾佛子,然而多數人平時並不覺得自己犯過錯或負了誰,為什麼要懺悔?直到生命將盡,前塵往事如走馬燈在腦海中重現,懊悔、虧欠的感覺才湧上心頭。

70多歲、家財萬貫的企業家江總,在職場上呼風喚雨,眼裡只有自己的利益,只要是他想到的,都會不擇手段達到目的,甚至為了爭奪家產,不顧念手足之情和母親苦苦相勸,和兄弟姊妹撕破臉。

面對過往,跟別人、自己和解

大半輩子都在往前衝,拚事業、拚財富,人往往在遭遇重大衝擊後,才會停下來看看自己。江總罹患心肺疾病和攝護腺癌後,發現自己過去大錯特錯,捫心自問:「為什麼我得到了這麼多財富,可是一點都不快樂?事業成功卻犧牲了健康,這樣的人生值得嗎?」他悔不當初,深自慚愧、懺悔,無顏面對家人。

臨終前,手足和親戚都不計前嫌,來醫院探望他,在病床前團圓。他大感意外,忍不住紅著眼睛問:「我過去對你們那樣無情,為什麼還願意來看我?」

「你永遠是我們的兄弟!」兄弟姊妹的回答,讓他感動不已。

雖然無法用實際行動修補對家人造成的傷害,但是透過懺悔心來和過去和解,不只是跟別人和解,也包括對自己的過往,一點一滴地和解與告別。而能夠與自己和解,才可能敞開心胸,邁向生命的下個階段。

轉化心念,成為祝福

然而,每個人的因緣不同,有時病人雖有心懺悔,對方卻不見得願意接受。

50多歲的肝癌患者陳先生,年輕時拋家棄子,與外遇對象遠走高飛,留下債務給妻兒承擔。後來,外遇對象拿走陳先生一筆錢,就消失了。

陳先生與元配育有兩個孩子,當他知道病情不樂觀,回頭想想自己當年不顧家庭,沒有善盡為人夫、為人父的責任,十分懊悔,很想再見孩子一面。

志工幫忙聯絡子女,委婉表示「你爸爸的病情不樂觀,可能時間不多了」,但子女婉拒見面,後來志工再去電,子女更明確地拒絕:「請他不要再跟我們聯絡了,媽媽和我們都不想再受干擾。當年他留下一筆債務,害我們到處躲債、有一餐沒一餐,你們了解我們的心情嗎?」

家屬的反應其實在意料之中。我告訴陳先生聯絡的結果,他神情失落。不過,自己做的事只能自己承擔,我勸他:「以前做的事都已經過去了,重要的是未來。想想以前自己對家人做了那些不好的事,在心中懺悔、向他們道歉,也原諒過去不成熟的自己,把這份心意轉化成祝福,祝福家人過得平安。」

逼太太離婚,自責做得太絕

夏伯伯,70幾歲、肺癌末期,呼吸急促,跟我談起心中的悔恨。

他跟前妻育有5、6個子女,兩人同甘共苦,太太顧老顧小,讓他安心衝刺事業,他卻一時糊塗,與朋友的妹妹發生婚外情,而且還懷孕了,他很苦惱,不知該怎麼給對方一個交代。

他想出財產被查封之類的理由,逼著太太離婚。完成離婚手續的第二天,前妻回家拿東西,卻發現另一個即將臨盆的女人已住進來,儼然是夏家的新女主人。

先是被騙、被逼離婚,接著發現原來真相是先生外遇,因為必須給對方交代,所以自己非成為犧牲品不可,這樣的雙重傷害讓前妻情何以堪、如何承受?

「我做得很絕、很過分。我太太沒有任何錯,是我犯錯。」夏伯伯對過去自己離譜、不成熟的行徑直言不諱,也非常懊悔。

來不及說抱歉,只有放下

更狠的是,他當時還禁止子女跟媽媽聯絡,硬生生拆散骨肉。不過子女長大後,還是想辦法找媽媽,跟媽媽同住。「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沒有媽媽,沒有得到好的照顧,我很不應該。」夏伯伯不斷自責。

讓他格外遺憾的是,前妻已去世,他欠前妻的道歉已無從表達。他曾跟子女說「我對不起你們的媽媽」,但孩子們可能是因為不諒解父親當年拋棄媽媽,聽了面無表情。

「你前妻已經展開新的生命了,我相信她已經原諒你了。你現在能做的,是把自己照顧好。過去的因緣,就放下。」我試著幫助他釋懷。

雖然陳先生無法圓滿見到子女的心願,夏伯伯也無法向前妻懺悔,但我希望多少能幫助他們放下心中的罣礙,帶著好的心念平順離世。

誠心懺悔,消弭罣礙

病人臨終前,如果有時間做生命回顧,往往會想起牽掛很久的事、對他人的虧欠,可惜時間有限,來不及把真實的感覺告訴對方,誠懇地說一句「對不起」。

「懺悔」和「後悔」是不一樣的,一般人常常是後悔,而不見得懂得懺悔。聖嚴法師曾說:「悔過,不等於悔恨。懺悔的意思是,反省自己已犯的過失,願意面對它,承擔起過失的責任,從此改正錯誤,決心不再犯過。」

真誠的懺悔,是善終的助力,如聖嚴法師所說:「一旦經過懺悔,就把罪惡感放下來,這不是說沒有罪了,而是在認罪之後,心理的牽掛障礙沒有了。」雖然到了生命末期,四大假合分離,身體有種種不適,但心中已沒有罣礙,不會成為善終的絆腳石。

對著菩薩說心事

如果無法安頓過往的生命經歷,只能帶著忐忑不安的心進入下一段旅程。而如何真心懺悔,就成為了臨終前的一門重要功課。

如果病人可以接受佛法,我會問他要不要去佛堂,對著菩薩把心裡話或無從表達的虧欠講出來,不要壓抑。很多人會說到情緒潰堤,我建議不妨讓他盡情抒發、不打斷。

也可以引導病人念佛,在佛號中把心定下來,並懺悔過錯,祝福對方也原諒自己。其他信仰的病人,也可以依自己的信仰表達懺悔。

用懺悔心幫助自己解開心結,安心、自在,終能輕盈、沒有罣礙地離開世間。

更多內容請見《人生》465期

法 鼓 訊 息
安和分院線上覺有情 本週共修地藏法門

5/2起至5/7,每日中午12點20分起進行《地藏經》網路共修,鼓勵大眾廣邀親友透過連線,以供養、布施、讚歎、禮拜、誦經、持名等方式修持地藏法門,雲端祈福填寫消災、超薦牌位,將功德迴向先亡、利益眷屬,一同為關心的對象祝福......


文殊聖誕開智慧 5月啟講「降伏一切煩惱」

法鼓講堂5月4日(三)線上Live有新課,欣逢文殊菩薩聖誕紀念日,主講常正法師將帶領導讀《文殊師利所說摩訶般若波羅蜜經》,隨著大智文殊師利菩薩與佛陀之間的問答,開啟「降伏一切煩惱」的智慧......

《聖嚴法師心靈環保學意義與開展》新書上市!
新書上市

心靈環保,是禪的精神、禪的教育、禪佛教、禪文化......

電子報管理:點此訂閱 / 取消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