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電子報第988期
2022-11-23
心靈電子報/每週三發報

人生導師

改變心才能改變生活
若不保護內在心理環境,社會的自然環境也沒辦法獲得適當的保護。

面對當前的亂象,讓人體會到唯有心淨化了,社會才有可能淨化,但如何淨化人心?聖嚴法師提出「心靈環保」,從身口意三業清淨做起,生活少欲知足,落實生活環保、禮儀環保、自然環保,漸漸地,我們的環境也隨之淨化了!

■ 文/聖嚴法師

我曾提出「心靈環保」這個名詞。當時因為社會脫序,出現了許多的亂象,而環保人士一連串抗爭的結果,非但未能改善環境,反而使得環境更形惡化。因此我就提倡了「心靈環保」的運動,我深切地感受到,人心如果不能淨化,社會也就不可能得到淨化;人的內在心理環境若不保護,社會的自然環境也沒有辦法獲得適當的保護。這樣的一個觀念,當時獲得各方面的回響,並將相關的訪談和演講結集為《心靈環保》一書。其間當然也聽到了一些不同的聲音,認為「心靈環保」不切實際,是紙上談兵。

這幾年來,法鼓山已經將「心靈環保」落實延伸到「生活環保」、「禮儀環保」和「自然環保」。例如,提倡減少垃圾量、盡量不用不能腐爛的東西、能用的東西就「物盡其用」直到不能用為止等實際的「生活環保」行動。另外也將佛教界行之有年的「放生」觀念改為「護生」,進而擴大為自然生態的保護運動。當時這些觀念的宣導,現今都已可見到具體的成效,就拿環保餐具和購物袋來說,已獲得熱烈的響應,平常可以見到很多人在社會上使用。

以下就「心靈環保」的意義分為三個子題來說明。

第一、「身、口、意」三業的清淨,就是環保的最高指導原則。談到「環保」,許多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環境」的問題上面,其實,環境的問題都是由人所造作,自然的環境根本沒有問題。因為人的「身、口、意」三業不清淨,所以造成了環境的種種問題。反過來說,如果「身、口、意」三業能夠清淨,「環保」工作一定會做得非常好。

「身業」清淨是指身體的行為不但要做到「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更積極的是「護生」和「布施」,以淨化我們的行為。

「口業」清淨是語言的行為「不妄語」、「不綺語」、「不兩舌」、「不惡口」,積極的更要以「誠實語」、「尊敬語」、「讚歎語」、「慰勉語」來跟他人互動。如果能淨化我們的口業,我們的環境裡就會減少很多的口舌是非。

「意業」的清淨就是「不貪欲」、「不瞋怒」、「不邪見」、「不多疑」、「不妒嫉」、「不驚恐」,積極的則是能「少欲知足」、「懺悔業障」、「慈悲喜捨」、「感恩慚愧」,以智慧來幫助自己,用慈心來利益他人。

以上所說的三業如果能夠清淨,即能產生環保的功能,也才能夠真正地從破壞變成建設,從罪惡轉為修福。

第二、環保的起步是「環保觀念」的建立。如前所言環保工作宜有四類:「心靈環保」、「生活環保」、「禮儀環保」和「自然環保」。心靈環保就是上述的意業清淨,生活環保就是少欲知足、儉樸、寧靜、整齊和清潔,這也是佛教徒和寺院的生活原則。所以過去雖然沒有「環保」這個名詞,但是佛教徒在生活上早就在實踐了。

禮儀環保是指人和人之間互相的尊敬和禮讓。佛教徒重視禮節,彼此之間不會爭先恐後、你爭我奪,相見時彼此合掌問候就是最好的禮儀環保的具體表現。至於「自然環保」,佛教徒最愛惜大自然環境,特別是十分珍惜森林和水資源,因為那是修行時憑藉的重要設施和資糧。現在雖然有一些佛教徒濫砍、濫建和濫用水資源的事件,那也是由於道場的建設必須仰賴建築商的技術,現代推土機、開山機和怪手的破壞力,又遠勝於傳統工具的鐵鍬和鋤頭。鑑於上述的教訓,我們開發法鼓山就秉持著這樣的信念:盡量保持原有的地形風貌,也就是重視自然環境的保護。

還有,大家常常聽到「環保意識」這個名詞,所謂「環保意識」意指保護生命的安全,維護生活的品質和保障生存的空間。佛教徒不僅是「人人平等」,而且主張「眾生平等」。除了重視人的生命,對於其他動物的生命也同等尊重。通常人難免都會有私心,自己的小孩和別人的小孩一起溺水,最先搶救的一定是自己的孩子。自己的生命、自己親人的生命放在第一,然後依序是自己的國(族)人……,再及於所有人類。幾乎很少想到如果能夠擴大關懷的範圍,不但保護了一切眾生生命的安全,在其中自然也包含著保障了自身生命安全。

談到「生存空間」。有些已開發中的國家認為乳牛及肉的養殖業會汙染自然環境,於是就到南美洲去砍伐雨林、開發牧場,結果造成了全球氣溫失調,全世界包括這些國家在內都深受其害。佛教徒的想法則是:「自己要活的好,他人也要活的好;人類要有好的生存空間,動物也要有好的生存空間。」環保的觀念著眼處一定要從眾生全體的生活環境來做考量,也可以說「環境保護」的基礎在於「心靈環保」。

第三、心靈環保的積極作法就是「淨化社會、淨化人心」。現在臺灣的社會呈現許多怪現象,「男盜女娼」不稀奇,「女盜男娼」也很平常。強盜、小偷、盜賊和綁匪,在過去是絕對有區分的,現在則已變成同一類人的不同手段了。在過去通常是「飢寒起盜心」,也就是窮極了,才會產生偷他人財物的念頭。現在那些做奸犯科的人,並不是因為物質的匱乏而需要去偷去搶,只是心裡有錯誤的觀念,認為「偷」、「搶」沒有錯,「不偷」、「不搶」反而是錯的。

目前臺灣社會的「白道和黑道」就像「陽間和陰間」,形成了兩個對比的世界。直到專造黑業的陰間人進了監牢,或許才有機會聽聞到一點點的佛法。所以我們淨化人心的工作要非常努力地去做。就舉「反毒運動」為例,吸毒人的戒毒容易,心理上的癮卻比身體上的癮更難戒除。這也可以證明一定要先淨化人心,社會風氣才能改變,也才能夠遏止因為人的貪婪和無知所造成的環境破壞。

摘自《心.光明遠大

聖嚴法師法語

縱然未得罪過人,
卻難免於受人批評,無法不讓人討厭;
即使不與人爭,也會有人和你爭。
不必介意他人如何,自己要沒有敵人:
沒有過去的宿仇,也沒有現在的怨家,
更不製造未來的對頭。
所以「無敵」既不是仗權勢、憑財力,
更不是靠武力而得,
乃是以慈悲心放寬心胸,
接納與原諒別人的過錯而稱無敵。

◎ 摘自:《法鼓山的方向:理念

本 週 選 讀

平安的人間(大字版)


聖嚴法師


用正確的佛法,為人間的紛擾及苦惱,提出紓解的看法和作法,將平安的種子,撒在每個人的心田......

共讀美好的對話:開啟修心之門

方隆彰


從閱讀中對話、學習、互動;也許是自己與作者的對話,更可能是共讀者相互的回饋學習……

素超人選文

尊重彼此的政治選擇

■ 文/聖嚴法師

我們對政治,應該要參與、但不要太盲從,對任何一個政黨的支持或反對,都不要被情緒影響、不要被聳動的口號迷惑,要看清政黨的政策和政績。但一般民眾缺少這樣的能力,太相信候選人的風格和魅力,不管候選人講的話對不對、能不能做到,一窩蜂跟隨。這樣其實是在為自己製造困擾。

政治是一種「不確定的藝術」。政治的語言、口號都會見風轉舵,對於政治語言最好不要當真。選舉的時候,候選人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鼓動民眾。不分黨派、任何候選人的演講,目的都是在拉票。

另外,人與人之間要尊重彼此,宗教上如此,政治上也自然應該如此。在臺灣,過去一黨專政,大家言必稱忠黨愛國,這在當時是沒有選擇的。現在社會多元開放了,以宗教來看,中國傳統的、外來的、本地發展的,在臺灣都有,但彼此並沒有衝突,只要不違背社會倫理和善良風氣,各種宗教都受到憲法保障。

政黨也是,任憑誰上台,都是追求臺灣長治久安。選舉時儘管有人會說一些「終結」對方之類的話,民主環境中的政治人物也不會真的這麼做。上台的人一定愛臺灣,何況還有人民、媒體在監督,會用選票決定下次要不要換人。

政治人物說了再多口號,當選之後還是要回到實際的路線上,否則沒有辦法執政。所以不同黨派候選人的差異,其實沒有想像中那麼大。臺灣幾乎年年有選舉,大家更應該尊重多元的意見,不要擔心哪個人選上,臺灣就會沉到太平洋底下;或誰選上,臺灣一定會好得不得了。其實都不會如此。

臺灣很多人對於政治還處在「迷信」階段,相信未來會逐漸成熟。社會上看起來好像為了「藍色」、「綠色」的對立吵鬧不休,其實只要彼此尊重,就完全不必憂慮社會分裂。像我們的團體裡,各個政黨的支持者都有,但大家彼此尊重各自不同的選擇,所以能夠非常平安和諧地共處。

本文摘自:聖嚴法師《方外看紅塵

延伸閱讀:

方外看紅塵

聖嚴法師


聖嚴法師以清淨智慧眼,
帶您遍觀社會新聞萬象,
跳脫一個個生活框框,
看見不一樣的心世界!

最 新 消 息
聖基會座談環保新思維 友善地球從生活做起

11/19下午2點,座談由法鼓文理學院推廣教育中心主任辜琮瑜主持,聖基會董事長蔡清彥與近80位民眾,共同聆聽達人如何運用創新的思維,投入環保實踐、環境保護、生活改善,以心靈環保創造更友善的世界......


逆齡人生的彩繪展 法鼓山樂作社區銀髮學伴

將近90歲的劉高順意笑容滿面,穿著女兒特地為她縫製的紅旗袍,來到臺大醫院金山分院看「銀齡樂活共學安老」繪畫展,其中紅柿、咖啡杯、鳥、花、鯉魚等等主題畫作,都有她的參與。......

【與法相會,歡喜共修開智慧】法會修行用品展
新書上市

法會修行用品展,多樣折扣商品期間限定特惠中!

查看活動

電子報管理:點此訂閱 / 取消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