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電子報第976期
2022-8-31
心靈電子報/每週三發報

人生導師

講倫理,不論理
不要一味地要求其他成員要負什麼樣的責任,那麼家庭中的人際關係就會很圓滿。

現代社會的人際關係顯得疏離,聖嚴法師觀察,這現象與人們溝通方式強調「論理」有關,凡事據理力爭,計較孰是孰非。法師主張回歸倫理,大家盡責任、守本分,與人相處時講倫理,由家庭推廣到校園、職場,延伸到社會國家。

假使我們能處處講倫理,那麼人與人之間都是在盡責、付出、關懷、照顧,人際關係自然和諧。

■ 文/聖嚴法師

現代人生活的環境擴大,接觸面變廣,所以感覺人際關係非常地複雜,人與人之間顯得相當冷漠。

為什麼現代人較不願意主動付出友善、付出關懷來與人接觸?第一個原因是覺得麻煩;第二個原因是怕惹來不必要的困擾。所以大家就愈來愈陌生,愈來愈疏離,即使生活在同一個屋簷下也不例外。

「倫理」與「論理」

以夫妻來說,現代家庭大多數是雙薪小家庭,白天夫妻兩個人都外出工作,雙方在外面的接觸及見識增廣,因為業務、同事的關係,接觸異性的機會也相對增加。在外緣很多,又各自忙著自己的工作及應酬的情況下,彼此相處的時間隨之減少。因此,夫婦之間的感情就比較脆弱,彼此之間的信任度也就愈來愈差,溝通方式也漸流於「論理」。所謂「論理」,就是據理力爭,凡事講道理、論公平,動不動就計較誰對誰錯。

要用什麼態度來維繫家庭中的人際關係?我主張應回歸「倫理」,而不要用「論理」的方式。

如果每個人在家庭中能把握住中國人一向的倫理觀,夫唱婦隨、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每一個人都能各盡其分、各盡其責、各自負起自己應負的責任和義務,不要一味地要求其他成員要負什麼樣的責任,那麼家庭中的人際關係就會很圓滿。

社會變動,人心不平

過去的農村社會,日常活動非常單純,小至一天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大至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一整年活動,依著時令節氣,井然有序地更替進行。而且家庭的用品、設備,也相當地單純,數十年如一日,沒什麼變化。

現在的社會則不一樣,日新月異,許許多多的新產品不斷地出現,家庭中爭議不平的事更層出不窮。例如每一個人在家庭中所獲得的不可能完全相同,總是有多有少,於是,少的人會認為這是不公平的。當自己所付出與所獲得的不能平衡時,就會變成「論理」,而忘記了「倫理」。

事實上,人與人之間,不能老是講道理、論公平。而是要問一問自己,所負責的事是不是已經盡了全力、做到最好?若能處處盡責任、守本分,那麼自己的心就會很平順、很安定。否則,在家裡跟家人吵架,到了公司又跟同事們計較,凡事爭名奪利,那麼人際關係便會惡化。

夫妻、父子、兄弟姊妹之間,都是倫理關係,彼此應該各盡其責、各司其職、各守其分,不是專講道理、專論平等。如果夫妻在家庭生活、工作、收入、支出上,樣樣都要求平等,那麼夫妻關係就不是「倫理」關係,而是「論理」關係。

一般夫妻吵架,都是為了一些小問題在計較;兄弟之間吵架,也是在計較多、少、對、錯,或公不公平等,而導致心裡不平衡。這就是「論理」,而不是「倫理」。

倫理可由家庭推廣到校園、職場,延伸到社會國家。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也是要講「倫理」,而不是光講「論理」。若能處處講倫理,那麼對上、對下、對左、對右,都是在盡責、付出、關懷、照顧,而不是在爭取計較。

付出愈多,得到愈多

通常,我們付出愈多,就能得到愈多。雖然不一定成正比,但無形的回饋一定能成正比地獲得,甚至能獲得更多。所謂無形的回饋,就是人格的成長、思想的成熟。一個人時時在成長,一定能使自己更安定、更快樂、更穩重、更寬容。

在人際關係上,雖然大家都說你不好,如果你不埋怨別人,漸漸地,說你不好的人就會愈來愈少。如果我們一直覺得別人不好,而沒有檢討自己是不是也犯同樣的毛病,那麼人際關係一定愈來愈差。當然,人際關係不好,對自己來說,不一定是死路一條,但至少會過得很不快樂。

有些人在家待得不舒服,故而離家出走;到了外面,也覺得工作場所不如意,常常想換工作。這樣不斷地換工作、換環境,到最後走投無路,這是不善於與人相處,不善於接納人、包容人。原本他希望人人都能接納他、喜歡他;結果變成人人都不歡迎他,反而想盡辦法排擠他。所以人際關係要好,就要把心量放大,多接納人、包容人。如果只一意地要求別人接納自己,最後反而會造成反效果。

一般而言,人際關係之所以尖銳化,都是由於自己的貪、瞋、癡、慢、疑,因此疏忽了人與人之間的倫理關係,忘掉自己的責任、忘了自己的本分,而老是在爭取、在計較。凡是心態上無法為人設想的人,通常煩惱都很重,各種各樣的煩惱都會出現。譬如看到別人得到好處,自己沒得到,就起嫉妒心。看到別人好,就起瞋恨心,覺得忿忿不平,不能平衡。自己已經擁有,但總是覺得不夠、不滿足,於是產生強烈的貪欲心,老是覺得:別人的,比自己還好;別人能有的,自己也應該有。這都會產生不平衡的情緒,因此造成無法與他人歡喜相處。

總而言之,人與人的關係不是專講道理、專講公平的,而是要講倫理。只管自己有沒有做好,不要管別人有沒有做好。自己做好是應該的,不要用自己的標準來要求、衡量他人沒有做好的原因。我常講,不要拿自己的鞋子叫別人穿,不要把別人的問題變成自己的問題,而讓自己忿忿不平,這樣才不會使自己的人際關係惡化。

摘自《是非要溫柔:聖嚴法師的禪式管理學

聖嚴法師法語

當你已經放下了外境,
接下來的步驟是放下你自己。

◎ 摘自:《禪的體驗.禪的開示

本 週 選 讀

人生469期:
從佛典「譬喻」學智慧

人生雜誌編輯部


佛陀善說譬喻,巧說故事,依眾生根機應病予藥。初期佛教經典《阿含經》記錄了世尊和弟子們,詮解法義和修行方法的種種譬喻巧說......

菩提心起:達賴喇嘛給初發心修行人的第四個錦囊

比丘丹增.嘉措, 比丘尼圖丹.卻准


點燃一盞菩提心燈,以大悲為燃油,以大願作燈炷,散放大智的光芒,驅散成佛路上無邊的煩惱黮闇,這盞珍貴的菩提心燈指引我們證得正覺……

素超人選文

與惡鄰和平相處

■ 文/聖嚴法師

住在人多吵雜的都市裡,難免會遇到難以相處的惡鄰居。惡鄰居通常會認為引起別人煩惱的行為,是他個人以為的自由,別人無法管。一般來說,這樣的人可能欠缺道德教育,尤其不清楚什麼叫作本分,行事作為往往我行我素,非常自我中心,不能體會其他人的感受。遇到這種惡鄰居的唯一辦法就是搬家;沒有辦法搬家時,只好接受事實。

有一棟五層樓道場的隔壁二樓搬來新住戶,在窗台上打出一個平台,延伸到道場的樓旁。這位住戶在平台上養狗、養雞,很吵、又臭,使得道場二樓根本無法開窗,而且整棟大樓都聞得到臭味,狗吠聲常干擾到道場的作息和修行。

所以便和這位鄰居交涉,告訴他:「你的樓層延伸平台,已經占用到我們的空間,如今又在平台上養雞、養狗,造成我們很大的困擾。」他說:「誰敢動我的平台,我就和他拚命。」由於和平交涉,他不理會,只好找警察協助處理。警察勸他要盡速拆除,他還是不拆;但道場又不能搬家,只有接受他,並和他說好話,勸他改善動物的環境,不要弄得這麼臭。這是在和鄰居妥協下的「和平共處」。

遇到惡鄰,可以選擇做朋友,或是做怨家。如果選當怨家,會演變成以暴制暴;如果選做朋友,彼此的關係則可能改善一點,不過要對方完全改變的可能性不大。我們在心理上要接受他。

如果與惡人為鄰,自己也變成惡鄰,以暴制暴,暴力會愈演愈烈,反而不好。忍讓,並不是被欺負,因為合理不合理,是向講理的人說的。惡鄰就是不講理,有時他們的行為很難用法令約束,報警也不一定有用。如果因看不慣,而用非理性或衝動的行為及心態來對付他,跟他一般見識,我們反而會變成另一個惡鄰居。

本文摘自:聖嚴法師《方外看紅塵

延伸閱讀:

方外看紅塵

聖嚴法師


聖嚴法師以清淨智慧眼,
帶您遍觀社會新聞萬象,
跳脫一個個生活框框,
看見不一樣的心世界!……

最 新 消 息
參學社區教育 法鼓圖資館訪社大石門戶外教室

為呼應聯合國「2030永續發展目標」,以及教育部鼓勵大學實踐社會責任,強化在地連結,法鼓文理學院圖書資訊館館長洪振洲特別帶領22位同仁,於8月25日參訪法鼓社會大學石門戶外教室,透過園區導覽、手作活動,體驗自然環保,探詢學術與社區的連結......


出家利樂有情眾生 法鼓山剃度大典喜迎龍象

8/26(地藏菩薩聖誕紀念日)上午9點,法鼓山僧伽大學於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園區大殿,舉辦一年一度剃度大典,現場有3百多位家屬親眷及義工觀禮,為這場延續法身慧命的傳承大典獻上祝福......

《漢傳佛教的療癒之道》新書上市!
新書上市

如能善用法藥,病痛本身就是一條療癒之道......

查看活動

電子報管理:點此訂閱 / 取消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