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電子報第958期
2022-4-27
心靈電子報/每週三發報

人間淨土

生命的尊嚴,是從活得有意義、有價值、有目標之中來體驗和顯示

文 / 聖嚴法師

人的生命,就是生與死之間的一個階段、一個過程。生命的尊嚴,可以從倫理的關係、社會的角度、歷史的判斷、哲學的理論以及宗教的信仰等多方面來確立。

下面是從佛教徒的立場來討論生命的意義、價值與目標:

1.生命的意義——從佛教的立場來看,生命是為了受報和還願而存在的。過去許過的願,一定要實踐承諾;過去造的業,必須要受報。因此,也可以說生命是由於因果的事實而存在的。

2.生命的價值——生命的價值,並不是由客觀的他人來評估判斷、確立的,而是自己負起責任,完成一生中必須要完成的責任,同時盡量運用其有限的生命,做最大的奉獻。

每個人在世界上,都扮演著許多不同的角色,可能是父母、夫妻、兒女,也可能是老師、學生等,都必須盡心盡力、盡自己的力量,用物質的、精神的種種能力,奉獻於身邊的少數人,乃至於社會、國家、全世界的多數人,而不求任何回饋,這就是生命的價值;這種自利與利人的工作,便是在行菩薩道。

3.生命的目標——生命需要有個大方向,來做為自己永恆的歸宿。

佛教徒是要將自己所有的一切,都分享給他人,把所有功德迴向給一切眾生;同時要不斷發願,願能夠自我成長與自我消融,以圓融與超越的態度,做永無止盡的奉獻。如果建立了這樣的目標,不論人生是長是短,都是極有尊嚴的。

摘自:《平安的人間

聖嚴法師法語

能夠放鬆身心,煩惱必然減少,
壓力、負擔也才得以減輕,心智才會明朗。
練會了身心放鬆,注意力自然集中,
身體的機能也得到平衡,心情才能夠寧靜。

◎ 摘自:《禪的體驗.禪的開示

本 週 選 讀

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四國佛教史

淨海法師


淨海法師長年深耕於佛教史研究,本書一覽佛教如何結合東南亞當地特色,開展出嶄新的風貌,在輝煌的弘法史頁中,走出新路......

楞嚴經


賴永海、劉鹿鳴


《楞嚴經》是一部對佛教之禪、淨、律、密、教,都有著廣泛而深刻影響的大乘經典。能引領人們從迷失中覺悟,從虛妄中發現真實......

素超人報告

恆常不斷的一生功課

文 / 素超人整理

因者親屬往生的因緣,近日開始做定課,雖跟著影片唱誦,但因為不熟《阿彌陀經》,唱得零零落落、忽大忽小,不但走音也跟不太上。女兒聽完笑著問我:「要不要先吃個八仙果潤潤你的喉嚨?」

常聽善知識分享:早晚課對於修行的幫助很大,除了確保此生三寶護佑,厚植善根,更是悟道的助緣。每日做早晚課,能讓我們的心如磁鐵,吸引善念與善緣,遠離惡念與惡緣,成就一切美好因緣。將定課與信仰融入日常生活,是落實修行的最好方式。

法鼓山方丈和尚果暉法師在《早晚課50問》[導讀]中提到:

透過規律的課誦音聲會有調氣、調心的功能。對於共修力量大,我補充說明如下:共修課誦時,從聲帶發聲,透過自己身體共鳴,再經過空氣振動,傳到殿堂空間,形成整體的共鳴,再傳回到所有共修者的耳膜、腦神經、聽覺區,這樣的巡迴共鳴,力量是相當強的。所以共修課誦時,要聽大眾、整體的聲音。〈普門品〉也說「梵音海潮音,勝彼世間音」,世間人迷失在音聲世界中,佛教課誦的海潮音則是清淨、莊嚴、和諧,並能與諸佛菩薩的慈悲、智慧相應,故勝過世間所有的音聲。

——————————————————————————————————

與佛有約做功課

聖嚴法師教觀音法門》——〈大悲咒〉與《大悲懺》單元中提到

為什麼一定要「共修」呢?只要夠虔誠,難道不能一人隨時隨地獨修、獨懺嗎?也許,會有人也生起如是的疑惑。

這是由於人的念頭總是一個接一個,如野馬一般地飄忽、閃動,因此,獨修、獨懺,則須具足一定的專注以及攝心的能力,行者必須對自身有十足的信心與把握,能夠察覺到一己意念、意識的散動、浮想,立即將它收攝回來,回歸於當下的懺文、懺儀中。早期,於高雄山寺中的禁足、閉關中,我個人即是採取獨修的方式進行《大悲懺》。由於它要求了高度的專注與禪定,因此,並非初修者以初始的散心、浮心可以做到的。依此,格外需要練就一番修行的工夫與素養。

採取「共修」於初學者格外得力,唯因「木頭總是跟著木排跑」。一根木頭,可能在洶湧的河面東奔西竄,不知漂向何處;一排又一排的木筏,牢牢綁緊,則可能井然有序,片毫不失地安全抵達彼岸。這便是「依眾,合眾」的善巧方便。首先,它舉行的地點,是一座清淨、莊嚴,而寧靜、安詳的道場。人們一進入道場,也便自然地攝心莊穆起來。同時,在拜懺的過程中,由於梵唄、唱誦、儀軌不斷持續舉行著,即使心念偶爾流轉、飄忽、岔開了,也不可能完全中斷、停止下來。且由於「木頭總是跟著木排走」的巨大凝聚力,一個飄閃的妄念,根本敵不過百個、數百個,甚或上千個虔心專注的力量。因此,妄念瞬即打散,又融入強而有力的「共懺」主流中。

由是,你懺悔,他懺悔,我懺悔……,集體的氛圍,帶來相互的震撼與交響;那懺悔,即如一股氣勢龐大的洪流般,能夠發自心底的,滌淨一己內外的垢惡與罪障。

懺悔,唯有在真正的虔誠懇切中,才能發生作用,也才能具體轉變身心。散心浮動,則不易獲得拜懺的效果。「共修」則相對地,以集體的力量,轉化了個體所可能有的散亂、疲怠,而能傾全副心意地,達到「拜懺除障」的目的。

這是為什麼世界各大宗教都採行類似的集體祈禱、禮拜和誦讚。唯因他人的虔誠,總是能喚醒自我的虔誠;他人的慚愧,也總能提醒一己的慚愧;而他人的善好,也總能激發自體的善好。以致,感應道交,在相互的輝映與激盪中,不僅在情緒上,也在具體的感受、經驗上,真真誠誠地檢省,也真真實實地懺悔、淨化了。

——————————————————————————————————

佛法從恭敬中求

早晚課對於修行的幫助很大,雖然生活即修行,我們隨時隨地都能將佛法運用在日常生活裡,但是如果平日沒有透過定課安定、淨化身心,當遇到困頓或衝擊時,內心就容易受到外境影響,而產生挫折的情緒。若是在家獨修使不上力,也可以參加寺院舉行的念佛共修或法會共修來增加自己的專注以及攝心的能力。

延伸閱讀:

早晚課50問

法鼓文化編輯部編著


為什麼要做早晚課?
50個課誦須知,
讓你安心在家做功課。
提昇自我,修行進步,
日日都是大好日……

活 動 頭 條
分享佛法僧大傳「覺招」 講經台語嘛通

培育佛門法將,一棒接一棒!4月23、4月24兩日,13位法鼓山僧伽大學學僧,參與校方依例於4月舉辦的「講經交流會」,分享在校研修佛法的體會。寬字輩學僧今年初登場,接力展現臺灣僧才教育的新氣象,發表主題、形式、語言,多元也精采......


齋明寺領眾春季報恩 千人連線聖號無限

法鼓山齋明寺在4月23、24日,於禪堂及網路線上同步舉辦春季報恩法會,接引十方善信珍惜共修因緣、增福增慧。法會首日依例以地藏法會誦念一部《地藏經》,第二天則是三時繫念法會。兩日法會中,雖然不開放隨喜參加,但實體與線上共計有上千人次參與,大眾齊心為眾生及先亡眷屬迴向祝福......

《觀音妙智(大字版)》新書上市!
新書上市

「耳根圓通法門」最為殊勝方便、容易成就、也適合大眾修習……

查看活動

電子報管理:點此訂閱 / 取消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