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電子報第948期
2022-2-16
心靈電子報/每週三發報

人生導師

人,為何而活?
在奉獻中自我成長,如此,收穫更多、進步更快,這就是「利人便是利己」的道理。

在今日複雜、變動的環境中,人們如何建立有意義的生命價值呢?聖嚴法師告訴我們,在奉獻中自我成長,除了能得到健康、平安、幸福、快樂;透過奉獻,讓別人也能得到幸福,這便是提昇個人的生命價值,亦即「利人便是利己」。

■ 文/聖嚴法師

問:如何在生命的逆境中,將受傷、瞋恨的心轉為感恩心,並感恩傷害我們的人?

答:感恩的意思是說,我從對方身上學到了經驗,使得自己更成長、更提昇。受到傷害,是很痛苦的一樁事,被折磨也是很痛苦的,但是往往也是鍛鍊自己意志的時候。在這樣的狀況下,還能一步一步走得穩,跌倒了再站起來,這種人是最堅強的。

我年輕的時候,批評我、打擊我的人很多,當時我覺得不舒服,也真的有一點埋怨。但是他們看不起我的時候,我就想到這是我的業障,如何消業則是我的功課。

譬如當年我要去日本留學的時候,原本已經有一位馬來西亞華僑準備提供我全額的補助,讓我在日本能好好讀書。結果有一位法師跟他說了一些話,說資助我等於害了我,因為到日本留學的出家人幾乎都還俗了,這位華僑因此就不資助我了。那時,我真的感到非常痛苦,後來想一想,為什麼一定需要他的支持?如果他不支持,我就去不成了嗎?

最終我還是去了,我去日本的時候身上沒有什麼錢,只有一張飛機票和三個月的生活費,學費都還沒有著落就去了,心想到了日本以後自然會想出一些辦法的,因此鼓勵自己要堅持下去,後來我還是把書讀完回來了。

我回來以後,第一個想感恩的人,就是當時阻撓我的那位法師。

心靈環保的四個指標

問:面對社會快速的變遷,強烈的物質誘惑,我們要如何在複雜、變動的環境中,建立有意義的生命價值呢?

答:我提倡的「心靈環保」目標,就是讓自己過得健康、平安、幸福、快樂,同時盡力而為,讓周遭的人也能夠過得健康、平安、幸福、快樂。所謂的健康,就是身體沒有病痛,作息正常;心理健康則是不貪得無厭,也不失魂落魄,而是安於本分、盡分盡職,也就是安分守己。

什麼叫作快樂?快樂即是知足常樂,對於得不到的事不打妄想。雖然我曾以「有也好,沒有也好」這句話來勉勵大眾知足常樂,但這並不等於說最好是沒有,什麼都不要;而是說,基於因緣和自己的福報,當機會來的時候不放棄,成名也不放棄,有權也不放棄,可以用此名和權力來奉獻、服務社會。但是,如果是為了一己之私而得到這些,這將會是痛苦的,又會因為不滿足而變得貪得無厭,已經得到的很可能就會失去。

譬如錢財就像流水一樣,很可能今天還掌握在手上,明天就流掉了,地位、名譽也是一樣。古訓有云:「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也就是說,自己的機緣很好,不僅是因為個人的條件,還包括了這個時代的環境因素。有機會能夠站出來就兼善天下,使國家因為自己而得到利益;如果自己的條件不夠,或者因緣還沒成熟,沒有輪到自己的機會,至少要保持健康、快樂而不失望,這就是幸福的人生。

「心靈環保」其實就是講這四個心靈指標,如果能夠朝著這些目標來過生活,人生的價值就非常正確。人生價值並不等於說賺多少錢,或是地位有多高。權、利、名、位、勢這五項不能代表人的價值,只能說是暫時擁有。如果我們失去了健康、平安、幸福、快樂,甚至使其他人因為自己也失去了這些,人生價值就是負面的,而不是正面的了。

即使自認一生很有成就,有很多的財富和崇高的地位,但是如果身心失去了健康,經常感到不平安,還有什麼幸福和快樂可言?這是得不償失的,相較之下,知足常樂就很重要了。

在奉獻中提昇生命價值

問:如果我們把做義工當作人生志業,是不是可以創造出更多有意義的人生價值呢?

答:做義工可以讓自己幸福、快樂,它是沒有條件的付出,也沒有想到要為自己得到什麼回饋或報酬,更沒有要爭名奪利、爭權奪位。因為做義工而使他人感到快樂、獲得利益,社會得到平安、得到救濟,自己也就會很滿足。

人生的價值不在於權、利、名、位、勢,而是在於健康、平安、幸福、快樂。社會的福利事業、非營利事業或是公益事業,常常都需要義工幫忙,因為政府做不到的事,則由非營利事業機構帶動來做。公益團體在即使沒有預算的情況下,也要做事來造福社會,雖然過程辛苦,但能號召義工的支持與投入,共同成就許多善事。

義工精神就是奉獻精神,並且不存分別心,對任何人都是平等的。將所有大眾當成未來的諸佛、現在的菩薩,為他們做服務、奉獻,在奉獻中自我成長,如此,收穫更多、進步更快,這就是「利人便是利己」的道理。透過奉獻,也是在提昇個人的生命價值。

摘自《光明遠大》,原文收錄於《生死皆自在

聖嚴法師法語

生活的壓力,
是由自我與環境的對立所造成;
家庭生計的壓力,
是由經濟收支不能平衡所造成;
工作的壓力,
是因個人稟賦及缺乏安全感所造成。
如果能不受外在正面或負面現象的影響,
心理壓力自然消失。
若能加上樂天知命的修養,
不論遇到順境和逆境,都能淡化與美化。

◎ 摘自:《禪門

本 週 選 讀

生生涅槃


胡軍軍


改變他人著實不易,不如先從自己做起吧!每一天都能少煩少惱地活著,就不如恭喜自己吧,離那涅槃的境界接近了分毫。本書收錄當代藝術家胡軍軍的「涅槃」主題創作,60幅畫作,以斑斕色彩,解讀生命......

度:聖嚴師父指引的33條人生大道

張光斗


作者張光斗隨行聖嚴法師身邊12年,行遍海內外,如此親近師父、感受師父的春風化雨,從好似一隻頑劣不群的猴子,到皈依師父門下,回憶起師父的一言一行,無處不是智慧與慈悲……

素超人報告

無常︱死亡是另一段新生的開始

■ 文/素超人整理

一位朋友由家人陪同到醫院照胃鏡。當護士要取出嘴巴的支撐架時,已沒有了呼吸跟心跳,法醫判定死因是心房顫動。

資深護理人員表示:心臟不舒服,一般人常以為是胃痛,這很常見!天氣變化大,建議大家平時多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監測自己的心跳、血壓等生命徵象,對自己多一點了解,就可以多一層保護!

——————————————————————————————————

面對至親或好友離世,不易保持心情平靜,傷心難過在所難免。《生死50問》書中提到:

我們應如何看待死亡?

生、老、病、死是人生自然現象,每天都有變化,甚至每一分、每一秒都和前一分、前一秒不同,這就是變化無常的人生。

生滅即無常

從出生到死亡,看起來是不斷在成長,其實也是不斷地朝向死亡,就好像人的細胞不斷在壞死又更新,身體進行新陳代謝的循環一樣。心念也是如此,念念都在生滅,每一念想過後,第二念隨之產生,前念滅了後念就起。生滅之間,即為無常。所以當人逐漸衰老,身體機能自然會慢慢退化,然後就會死亡,這是自然的生命現象。

身體只有使用權沒有擁有權

對於身體這個臭皮囊,我們只有使用權,沒有擁有權,時間到了就要歸還。臨終者如果能參透生命無常這點,了解並接受死亡的必然,這樣在臨終之際,能放下一切,不執著、不牽掛,豁達面對人生的終點。

死亡是另一段新生的開始

人人都怕死,因為死後是個未知的世界。人生無常,有生就有死,這是大自然不變的定律。唯有了解死亡,正確認識死亡,並隨時做好死亡的準備,才能夠不怕死亡。

生、老、病、死是人生的必經過程,死亡不是人生的結束,而是另一段新生的開始,甚至往生佛國淨土,展開一段更美好的旅程。如果能以豁達的坦然心態面對死亡,接受死亡,自然就能接受親友的離世, 也不會割捨不下、放心不下了。

——————————————————————————————————

在經典中,阿彌陀佛是大醫王,醫身體的病,醫心裡的煩惱,專注一心念阿彌陀佛,如果壽命還未到終了,蒙阿彌陀佛慈悲加持,可能早日康復,如果壽命將盡,念阿彌陀佛也可蒙佛接引到佛國淨土。因此,死亡並不可怕。

開解之後,仍然要提醒臨終者自己持續念佛。此時,身邊的親屬也可以開始助念,陪伴臨終者一起念佛。這樣的做法,對於尚未皈依的臨終者,是幫助他們善終的方法。

——————————————————————————————————

氣溫變化大,容易引發心血管疾病。除了平時均衡飲食避免心血管問題以外,也請大家多注意保暖,穿著保暖衣物,四肢保暖(手套及襪子)及頭頸部保暖(帽子及圍巾)。 祝福大家~

延伸閱讀:

生死50問

法鼓文化編輯部編著


如何面對生死?
50個根本問題,破解生死謎題,
信佛願力,心安平安!
生死如一,來去自在!

最 新 消 息
體會身心自在的寧靜 快報名教師心靈環保一日營

法鼓山教師聯誼會將於3/26(六)舉辦「教師心靈環保一日營」,帶領教師們於風景優美的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園區,接受禪悅境教的熏陶,感受身心靈充實的喜悅......


2022法鼓傳心燈 2月12日連線緬師恩

2月9日是正月初九,為法鼓山僧團緬懷創辦人 聖嚴法師教澤所訂定的「法鼓傳燈日」。而法鼓山也即將於12日晚間7點,透過直播與全球信眾連線,舉辦2022年「大悲心起‧願願相續—法鼓傳燈法會」,一同憶念師恩、點亮心燈......

2022千種佛書暢銷展
新書上市

本週限定超值特惠2折!

查看活動

電子報管理:點此訂閱 / 取消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