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電子報第944期
2022-1-12
心靈電子報/每週三發報

人生導師

我們都是「萬行菩薩」
凡夫發心,便成初發心的菩薩,便似蛋中的雞,便已具備了六度萬行的正因,故即可以被人稱為萬行菩薩,也當以萬行菩薩的目標自勉。

當義工是以六度、四攝法門修「菩薩萬行」,因此,聖嚴法師稱法鼓山的義工為「萬行菩薩」。雖然我們不能立即具足菩薩的萬行,但只要發菩提心,凡事盡心盡力,一時間無法萬行俱全,能有一行、二行,也就算是菩薩行了。

■ 文/聖嚴法師

在今(1992年)夏以前,我們對於給法鼓山發心做工而不計薪酬的人,稱為「義工」,乃是指的義務工作者,這是順隨世俗的用法。中國儒家的孔孟之學,即以「仁義」二字,概括道德行為,所以,凡是不計私利而為公益所行的好事,都可稱為仁行義舉。

六度攝萬行,真菩薩

可是在佛法的用語中,與「義工」相當的,便是「菩薩行」,而菩薩行的涵義,比義工更為深廣。何謂菩薩行?便是指的修行「六度」法門及「四攝」法門的發心菩薩。六度的內容,是指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正知見)的六個項目;四攝的內容,是指布施、愛語、利行、同事的四個項目。其實此二法門已攝一切善行的一切功德,故在《仁王般若經》卷上,有「六度四攝一切行」的連用語。在中國大乘各宗,便有使用六度攝萬行的語句,例如《鎮州臨濟慧照禪師語錄》,就有這樣的句子說:「諸方說,六度萬行,以為佛法。」這種觀點,在《維摩經》說得更加清楚。

菩薩行,即是眾生成佛的正因,所以《維摩經.佛道品》的末後第三偈說:「如是道無量,所行無有涯,智慧無邊際,度脫無數眾。」其中的第二句「所行無有涯」,便是說成佛之道,當具萬行的意思。然後《維摩經》又於〈菩薩行品〉中說:「如菩薩者,不盡有為,不住無為。」菩薩能夠在淨而淨,處穢而穢,所以不盡有為;菩薩僅是應彼而動,於「我」無關,所以不住無為。「不盡有為」是心無染著,但仍在凡夫的環境中共同生活,「不住無為」是雖已解脫,但卻不會逃離眾生的生死苦海。因此,〈菩薩行品〉又說:「教化眾生,終不厭倦,於四攝法,常念順行,護持正法,不惜軀命;種諸善根,無有疲厭。」這便是說,菩薩行者,當常以四攝法,廣度眾生,永不厭倦;菩薩行者為了護持正法及種一切善根,不僅永遠不會感到疲倦討厭,甚至可以不惜以身相殉。這都是指的菩薩當修一切行,那就是萬行。

盡心又盡力,菩薩行

我們法鼓山的義工群,雖尚都是凡夫,卻已跟未信三寶的凡夫不同;雖不能立即具足菩薩的萬行,我們既是大乘佛教的三寶弟子,既在皈依典禮中,已跟我念誦〈四弘誓願〉,就算已經發了無上菩提心的初發心菩薩,從現在起,能做多少算多少,盡心盡力,不急不怠,到了成佛之時,必定具足萬行。猶如雞在蛋中時,已有成為雞的因素;我們凡夫只要發菩提心,便是具備了成佛的正因;雖不能於一時間萬行俱全,只要盡力做去,能有一行、二行,也就算是菩薩行了。因此,凡夫發心,便成初發心的菩薩,便似蛋中的雞,便已具備了六度萬行的正因,故即可以被人稱為萬行菩薩,也當以萬行菩薩的目標自勉。

基於如上的理念,我們法鼓山的發心菩薩們,都該被稱為「萬行菩薩」。不受薪的,當然是;受薪的,一樣是。我們不把專職受薪的菩薩當雇工,受薪只是為了維持他們的生活所需;他們也不當以雇工的心態來法鼓山論工計酬,他們的目的,同樣是為了發菩提心行菩薩道,自然也是萬行菩薩了。否則的話,我們法鼓山的理念與共識,在我們內部都無法推行,還能「建設人間淨土」嗎?

摘自《光明遠大》,原文收錄於《春夏秋冬

聖嚴法師法語

能盡自己的力,
能過什麼樣的生活就過什麼樣的生活,
能得多少就得多少,
不應該得到的,不執著一定要擁有,
順應所處的環境,生活就會快樂一些。

◎ 摘自:《知足最滿足

本 週 選 讀

人生461期:安忍挫敗逆轉勝

人生雜誌編輯部


人生很難「萬事如意」,總有巔峰和低谷,成功固然可喜,但挫敗往往是成長的助力。從生物學的角度來看,失敗會讓人走得更遠更成功......

一行禪師講《心經》

一行禪師


佛陀希望修行者能通過《心經》的教導,破除二元思想、分別心等既定思想,消除內心的不安與所有煩惱,了悟何謂空性的核心概念……

素超人報告

恰到好處的關懷——與他「同在」他的世界裏

■ 文/素超人整理

用餐時,突然有一位客人吃到一半不斷的咳嗽,四周皆投以好奇的眼光,他緊張到走廊咳得更嚴重了。這時,老闆走到他身邊問候了幾句。隨後到廚房端了一杯溫開水給他。在他人溫暖的關懷下,咳嗽的客人不再緊張,身心獲得了緩和,便不再咳嗽了。

聖嚴法師在《好人緣自己創造》"如何關懷別人"中提醒我們:

「關懷時要為對方著想,設身處地的將他人當成自己來看待,也就是感同身受。」

「有時候,關懷別人可以不需要言語,只要去看看對方,瞭解他的狀況,照顧他、陪伴他,或為他送一杯水,就會帶給他一種溫暖的感覺。」

——————————————————————————————————

向佛陀學習,用慈悲心關懷人

聖嚴法師在《法鼓家風》提到:「慈悲心不是婆婆媽媽、牽牽掛掛、成群結黨,也不是施小惠、拉關係,慈悲心是看到需要我協助的人,就去協助他。

釋迦牟尼佛不需要用他的身體來關懷我,因為從他的法、他的智慧,我們已經受到很多的恩德和關懷。感恩佛,所以要使佛的法常住在世間,這就是報佛恩。所以,我們要關懷人,要以慈悲心關懷所有的人,用像佛那樣的慈悲來關懷所有的人。如果你用慈悲心關懷人的話,你一定會覺得非常充實、非常有福氣。」

延伸閱讀:

好人緣自己創造

聖嚴法師


漂亮的外型、優雅的談吐……
並不是維繫良好人際關係的重點,
只有以無私的同理心來關懷別人,
才是與他人相處融洽的關鍵……

最 新 消 息
感恩有里結善緣 法鼓山社大邀約1/15福虎迎新春

法鼓山新莊分會與社會大學在地耕耘多年,每年都會準備結緣品進行敦親睦鄰拜會,學員和老師走出教室,拜訪周邊住戶,帶著法鼓山的春聯,為鄰里鄉親們送出新春祝福,並且邀請大家1月15日上午10點到下午4點,同來參加在新莊校區舉辦的「福虎迎新春‧感恩有里」......


菩提送暖迎虎年 社大7日歲末溫暖長者心

法鼓山社會大學近年來連結在地單位關懷樂齡長輩,以關懷及祝福為主軸,同時兼顧心靈環保。自108年起受邀至萬里馨園老人養護中心開課,社大即結合該單位慶生活動規劃適合安養長者的課程,成效良好,已是四度舉辦......

讀華嚴,方知佛家富貴!《信解行證入華嚴》
新書上市

感受華嚴世界的情境與風華!

查看活動

電子報管理:點此訂閱 / 取消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