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修電子報第139期
2021-10-14
禪修電子報/每月一次/每週四發報

禪修指引

覺照力

當我們的生活變得更清明,心同時也打開了,就能輕鬆面對現在感覺困難重重的壓力環境。我們透過心體驗所有的事情,你是否覺悟到這點?

■ 文/丹津‧葩默

大部分人覺得生命裡還有一些想要的東西,解決之道不是去得到完美的伴侶、房屋、汽車、國家,沒有一件事是完美的,不滿足感永遠存在,某些地方老是不對勁。如果我們總是企圖改變所有外在的東西,改變身邊每一個人、改變社會、改變文化、認為事情會因此變得完美,我們將受到巨大的幻覺之苦。以往有一種信仰,認為普世的教育、健康照顧、提供適當的食物和住宅,能將世界變成烏托邦,然而,請看結果是什麼:在西方,幾乎每個人都得到教育和某種健康照顧,住在美麗的地方,擁有所需的一切,包括衣服、食物、美好的房屋,但是不是真正快樂?他們是不是每天醒來都想著:「噢!生命多麼美好!何等恩賜!」年輕人從來沒有擁有過這麼多的物質、教育、權力,然而,卻也不曾像今日有這麼多抱怨,感到這樣被剝削、失意和憤怒。這對我們應該是很大的暗示,答案或許不只在外面,一部分或許在於內心。

不論我們多麼努力想要使這世界變得最好,卻從來沒有達成。所以,每個人或許應該試著改變自己的內在品質。這個結果會是驚人的,所有事情都會轉變。當我們的生活變得更清明,心同時也打開了,就能輕鬆面對現在感覺困難重重的壓力環境。我們透過心體驗所有的事情,你是否覺悟到這點?除非透過這個心,否則是無法體驗所知的事,所有外在的事情都是透過感官、意識和心傳達給我們,少了這個心,我們就死了,如同被連根砍去的樹木。或許你可以說,我們其實是住在自己的心裡,而不是住在這個國家、房屋或身體裡。

本文摘自:《心湖上的倒影》

生活禪

禪門第一課——導言

苦是可以克服的;而且即使是苦難,它也是無常的。如果我們能努力修行,親身瞭解到萬物稍縱即逝的本性,苦就能被消滅。

■ 文/聖嚴法師

釋迦牟尼所領悟的,也就是他最早的教誨,可用佛教的「四聖諦」來簡要說明:苦,集,滅,道。

「苦」是因為不知一切事物的本質皆為無常而起。我們因此產生幻覺,將自身投射在其他現象中,並執著於這些現象,所以產生了苦。

因為我們誤解了現象的本質,我們發現自己不斷在掙扎,拒絕自己所厭惡的,追逐自己所想要的。這種拒絕與追逐就是「集」。

佛陀教導我們如何「滅苦」。他要我們瞭解,苦是可以克服的;而且即使是苦難,它也是無常的。如果我們能努力修行,親身瞭解到萬物稍縱即逝的本性,苦就能被消滅。要滅苦的方法就是修道,修「八正道」,也就是八種特殊的修行方法。釋迦牟尼自己領悟到了滅苦的方法,並希望其他人也能知道。

佛陀所領悟、教導的四聖諦,與佛教禪宗又有什麼關係呢?雖然禪宗並沒有明確討論並解釋四聖諦,但仍秉持、遵行其精神。

在禪宗裡,我們講無心、無相、無住以及無念。在西方,這「四無」更常被稱為「無我」,也就是自我的消融。當人放下對「我」的執著,以及認為自我與現象皆恆常不變的幻覺之後,便能達到這四「無」的境界。當你能瞭解並領悟無常的運行,以及無我的事實,就能瞭解無心、無相、無住以及無念,還有四聖諦。

本文摘自:《禪門第一課》

好 書 推 薦

話頭禪指要


釋繼程


身心放鬆與調和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如果沒有這麼做的話,不管用什麼方法都是跟妄念一起交雜、一起流動,力量就會比較散,甚至沒有力量;如果你真是達到身心統一時,再用方法,就能夠直接進入狀態.......

達賴喇嘛說止觀:達賴喇嘛給初發心修行人的第三個錦囊

比丘丹增.嘉措, 比丘尼圖丹.卻准


簡明易懂的忠告,交織於錯綜複雜的法教之中,並殷殷叮囑在修持三增上學時,必定要懷有證得解脫或正等正覺的發心,如此三增上學才會帶來出世間之果。這是達賴喇嘛尊者帶領我們步上解脫道的第三個錦囊妙法......

活 動 訊 息
課後雲端禪體驗 週末好放鬆

30多位教師不受空間限制,帶著體驗禪的安定,以及和自己好好相處一日的期待重返雲端,透過演本法師帶領練習,嘗試以不同於慣性的步調體驗放鬆,把心拉回與身體合一,學習清楚當下的每一個動作,覺照身心的各種狀態......


念念相應念念佛 齋明佛三雲端共修

法鼓山桃園齋明寺舉辦線上佛三法會,邀請民眾於10/9至10/11連續3天,透過網路直播一起參與念佛法會,而在首日法會中,藉由相續不斷的佛號聲,及拜懺、拜佛與晚課之功德,期待大眾放下萬緣,為社會、親友及自身祈求平安,也安定疫情後的危脆身心,建立人人都能相應的淨土世界......

《是非要溫柔》大字版,新書上市!
新書上市

讓我們的心不再對立,人生可以多情亦講理,溫柔看是非……

查看活動

電子報管理:點此訂閱 / 取消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