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鼓文化文摘報第159期
2021-3-18
法鼓文化文摘報/每月一次/週四發報

新書上架

運用佛法來調整我們的心!

平安的人間(大字版)

聖嚴法師


向外追求的平安是不可靠的,
唯有讓自己身心安定,
並且抱持著積極樂觀的態度,
才能擁有真正的「平安」……

佛法與教育

胎兒期教育—父母身教

母親在懷孕時,對胎兒的教育叫「胎教」,胎教怎麼教,是用語言教呢?還是用文字教呢?其實,應該是母親在剛懷孕時就要教育自己,教育自己不要生氣,不要動情緒,不要起貪、瞋、癡。因為如果母親的心態有問題,情緒不平穩,小孩子在母胎中便會受到惡質的影響。

從佛經中可以看到釋迦牟尼佛非常重視胎教,並且講述了自己在母親胎裡的情況。例如在《大藏經》本緣部裡面就有一部《佛本行集經》,講述釋迦牟尼佛從入胎,一直到出胎為止的過程,以及他的母親對他的胎教。經文中記載,佛陀的母親在懷胎過程中,彷彿有一個菩薩在她腹胎中,不但心裡不起一點煩惱,連一舉手、一投足,每個動作、每個念頭,都是那麼有威儀,合乎禮貌,乃至於合乎聖賢的標準。

由於胎教非常重要,所以對於剛結婚的夫妻,如果計畫生育小孩,我都會提醒他們,應該馬上準備胎教,改正不良的生活習慣,作息循規蹈矩,否則當你還在喝酒、打牌、抽菸,甚至吸毒時,如果已經懷孕,便已毒害了你的小寶寶、小菩薩了。如果要等到懷孕以後才開始注意胎教就已經太遲了,而且那時候習慣已經不容易改變。

如果能夠真正落實胎教,當父母把小孩子生下之後,父母本身必也同時被教育了。所以胎教對胎兒、對父母都是很重要的。

嬰兒期教育—注入慈悲與智慧

小孩子出生後,就開始嬰兒期的教育。不要以為嬰兒什麼也不懂,不教育沒有關係。嬰兒在英文裡稱為it(它),不是叫he(他),或she(她),因為以前人認為嬰兒不懂事,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

佛教徒認為嬰兒都是小菩薩,我們不但要尊敬他、尊重他,還要小心照顧他、教育他、熏陶他。嬰兒雖然不懂事,可是父母的心情是能夠影響嬰兒的,所以要用慈悲心、愛心,用智慧來養育小寶寶。這期間,父母也等於是在教育自己了。

曾經有一對夫婦生了一個孩子,一出生就是畸型與心智障礙,醫生告訴他們說:「你們將來有罪受了,直到小孩死了為止,他永遠是要受人照顧的,你們要有心理準備。」或許有些人聽了便會一走了之,把孩子留在醫院裡,置之不理。

但是這對父母因為是佛教徒,所以他們說:「這也是我們做父母的業報,連累到孩子,使孩子受苦、受難、受罪,所以,這輩子我們一定要好好照顧這個小孩。」

之後,他們帶了孩子來見我,請我給他們祝福,我除了關懷、祝福他們,也告訴這對夫婦:「第一,盡量找醫生以醫療照顧他;第二,勤做佛事,一方面多行布施,一方面要常念觀世音菩薩。」

他們聽了我的話之後,不但以極大的慈悲心、愛心、細心來照顧這個小孩;還經常持誦觀世音菩薩聖號,勤做布施,為這小孩做功德。就是因為父母這樣做,把小孩當成菩薩來照顧,孩子便受到影響,在各方面都有進步與成長,目前不但家庭和樂,事業也做得很好。(摘錄)

(本文摘自:《平安的人間(大字版)》)

3月法鼓講堂《吉祥經》最上吉祥
新書上市

一條從基礎學佛到究竟成佛的道路……

精選書摘

邁向開悟的轉捩點

菩薩行者一定也要培養智慧,才能夠完全瞭解眾生的心、瞭解佛教的療癒方法,才能準備好救度所有的眾生免於錯誤。

■ 文/白德滿

太虛認為「四弘誓願」中的每一個都是完全互有關聯的,不過,相較於傳統的排列順序,其中第四句「佛道無上誓願成」是最根本的。他指出,發菩提心,願成就佛道,對菩薩來說「是強有力精神向上的欲,向上的希望。」但是,這個目標的達成,還必須藉由其他三願互相推動輔助之。所以,成佛,是指為了其他眾生而展現無上的佛法。太虛說:「成佛,是以說法度眾生為目標,不度眾生,根本不能成佛,故首發『眾生無邊誓願度』的第一悲願。」

太虛還指出,成佛度眾生,不僅要斷除個人的煩惱,也要令無邊眾生斷其煩惱。他表示,個人的煩惱與眾生的煩惱並非一前一後相繼而來,而是同等步調、彼此相互依賴的活動。太虛更認為:「但為教化眾生從眾生分上反映於個己心上的煩惱無量無邊,真實菩薩以眾生心為心,唯有斷盡眾生煩惱個己煩惱方畢竟寂然。」所以,真菩薩要發「煩惱無盡誓願斷」的第二悲願。

當然,菩薩行者一定也要培養智慧,才能夠完全瞭解眾生的心、瞭解佛教的療癒方法,才能準備好救度所有的眾生免於錯誤。正如太虛所指出:「智慧是怎樣生長?是在學習的精神。故佛說『三世諸佛皆在學地中來』,不肯學習,便永遠愚癡,如何有成佛之分?有度生斷惑的能力?」

對菩薩行者來說,學習分成兩個部分,一方面是對內在與外在現實的省思,另一方面就是學習大乘佛法中的各種法門。太虛指出:「眾生的病是無量無邊,佛說治病的法藥也有無量無邊;要成佛度生須遍學一切法門,故有第三句『法門無量誓願學』的悲願。」(摘錄)

(本文摘自:《太虛:人生佛教的追尋與實現》)

延伸閱讀:

太虛:人生佛教的追尋與實現

白德滿


「人生佛教」種子,經歷了風雨飄搖的動盪年代,已然在台灣佛教界生根並且開花、結果。無論歷史如何評論他的成敗,不容置疑的是,他的影響力此刻正塑造著漢傳佛教的現代面貌……

當 月 選 書

法緣.書緣

單德興


透過觀念與方法,把修行化為生活方式與生命態度,落實在行住坐臥中,包括寫論文時。只不過說來容易做時難,故而成為時刻留意、終身不斷的功課......

遠觀山有色

心保和尚


清新雋永的文字,串連起文學的優美、佛法的智慧。看似雲淡風輕的描述,有著寧靜致遠的風采。教你走過人間,與己對話,刻劃出不一樣的生命樣貌......

電子報管理:點此訂閱 / 取消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