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電子報第922期
2021-8-11
心靈電子報/每週三發報

人間淨土

少欲知足真快樂
雖然自己要做到少欲知足,對他人仍然要努力地付出,奉獻我們所有的智慧和能力。

文 / 聖嚴法師

在我們的生活中,經常有很多快樂的感受。例如功成名就時,別人對我們的稱讚;或是當生活安定,看著孩子一天天長大成人時,也會覺得很滿足、很幸福。無論在家庭、事業或社會環境上,我們都會有許多快樂的想法或感受。生活中這些快樂的感受,的確不容否認,但如果仔細深究,卻不難發現,我們的生命其實是苦樂交錯的,而且苦多樂少。

時常我們所感受到的快樂,其實是忍受痛苦後的結果,而快樂本身,最後也會變成痛苦的原因。所以從佛法的觀點來看,「樂」是「苦」的開始,通常也是「苦」的結果。例如辛辛苦苦工作、賺錢,努力了好長一段日子之後,再拿賺到的錢去吃喝玩樂,雖然享受到歡樂,時間卻很短暫。而且如果過度地享樂,就像自己沒有錢而向別人借錢一樣,欠了債就要還債,這就是一種苦。這又像是做了犯法或是對不起別人的事,雖然一時之間可以享受一些便利,覺得很快樂,但是到最後卻要連本帶利償還,這時候就苦不堪言了。

佛法認為,這個世界本來就是一個充滿「苦」的環境,「樂」和「苦」是一體的,人間的歡樂僅是片段、偶爾、短暫地存在,而苦卻如影隨形。所以,當在這個苦的世界之中有一點樂的感受時,千萬不要以為這就是永久的、可靠的。佛法進一步認為,既然這個世界,本來就是苦的,所以不妨多體認苦、勇於受苦,這樣反而苦的比較少。如果只是享樂、享福,福享盡了之後,受的苦會更多。所以佛教有一種修行方法,就是「觀受是苦」。

在一般人的生活中,如果想要生活得更自在、安樂,就必須做到兩個基本原則:「少欲」、「知足」。唯有少欲知足,我們才不會如飢似渴地追求各式各樣的欲望,也才不會怨天尤人,埋怨外在的環境總是不如人意。

但是少欲知足的意義,並不是要我們放棄現實的生活。雖然自己要做到少欲知足,對他人仍然要努力地付出,奉獻我們所有的智慧和能力。為了對別人付出,就要盡量成長自己,不僅要使身體健康、智慧增長,同時也要增強幫助別人的慈悲心。

一個擁有幫助別人慈悲心的人,就不會太過於重視自我欲望的滿足,才能做到少欲知足,而擁有真正的快樂。

摘自:《真正的快樂

聖嚴法師法語

沒有閒事掛在心頭,
就是過著人間賞心樂事的時光。

◎ 摘自:《聖嚴說禪

本 週 選 讀

佛陀遺教:四十二章經、佛遺教經、八大人覺經講記

聖嚴法師


佛遺教三經,是佛陀最後的付囑,是僧俗四眾生活與修行的方針。沒有艱深的理論,只是非常簡潔地開示修行方法......

在家修行:《龍樹菩薩勸誡王頌》講記

龍樹菩薩, 第9世堪千創古仁波切


還有一種生活的可能,無須捨棄世間的工作與生活,也能在家修行,以不違背佛陀所教導的方式生活,獲得圓滿的快樂......

素超人報告

失去至親的遺憾,在誦經中得以寬慰

文 / 素超人整理

一位從小由奶奶帶大的影星分享:她奶奶過世前,因為擔心她工作分心,不讓家人通知她病危的消息。因而未能見到奶奶最後一面,這個遺憾一直伴隨著她,讓她非常自責及難過。

雖然她是天主教徒,但為了能跟奶奶說說話,祝福天上的奶奶能一路好走,天天持誦地藏經迴向給奶奶,就這樣持續了一年,每天不間斷。失去至親的遺憾、難過跟自責才得以漸漸平息。

助念,使亡者超昇,生者安寧

聖嚴法師曾於農禪寺念佛會開示「念佛共修即助念」時分享:

一般民間習俗的「做七」,是請出家人或職業誦經團到家裡誦經,但是亡者家屬自己卻不參與。農禪寺則提倡由家屬自己來共修念佛,並請其他念佛會的全體會員幫忙助念。

不要將助念看成一個買賣的交易,這是絕對錯誤的。來到農禪寺請求助念,參加念佛共修,完全是為提倡助念,使亡者超昇,生者安寧;法鼓山農禪寺提倡的是,由親屬一起為亡者念佛迴向,這才真正是做冥陽兩利的佛事。

——————————————————————————————————

《地藏菩薩本願經》說:「一切聖事,七分之中,而乃獲一,六分功德,生者自利。」也就是說,我們為先亡眷屬做超度功德,若有七分功德,其中的六分是自己得到,亡者只能得到一分。因此,為先亡眷屬做佛事,自己得到的利益是最多的,當然要鼓勵亡者的家屬親友自己修行了。

延伸閱讀:

菩薩真義:
觀世音菩薩救世精神.地藏菩薩本願經概說

東初老和尚


從地藏菩薩救世精神、救母悲願介紹地藏菩薩的度眾願心由來,詳細解說修持本經的殊勝利益,讓人轉煩惱地獄為菩薩淨土……

活 動 頭 條
學習生活零距離 法鼓山社大研習遠距課程

法鼓山社會大學舉辦的「實體課程轉遠距教學授課說明線上會議」開始進行,這次共有50多位講師及專職一同參與線上討論,為尚在疫情中,即將在9月舉行的110年秋季課程一起達成相關共識,期望遠距不停學,豐富學習生活......


孝親月吉祥 法鼓山邀請全民線上祝禱做普度

法鼓山因應防疫,全臺各分寺院孝親報恩法會均改由線上舉辦,透過網路共修、雲端祈福,結合僧眾、信眾和民眾,凝聚祝福、祝禱的力量,將美好的祝願化為行動,利益親眷、眾生與自己,都能夠離苦得樂......

◆《人生》雜誌456期8月號◆
新書上市

疫情中一起上雲端精進,親近藥師佛為心靈注入疫苗……

查看活動

電子報管理:點此訂閱 / 取消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