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電子報第894期
2021-01-20
心靈電子報/每週三發報

人間淨土

堅持的是原則還是偏見?
做人處事要內方而外圓,「內方」就是原則,「外圓」就是不傷人。

文 / 聖嚴法師

待人處世的過程中,「堅持原則」本來是正常的,問題是:你所堅持的究竟真的是原則?還是自己的偏見?

如果對任何事都堅持自己的想法才是對的,堅持要用自己的做法。只管自己,別人的建議和商量,都不願意接受,也不願意為任何人改變,不替別人設身處地著想,到最後可能於人於事都會造成傷害。你以為這是堅持「原則」,其實不是!你所堅持的,不過是個人的偏見,這就是「我執」。

堅持原則,是指自己所堅持的,也會為其他人所接受;不僅現在的人可以接受,未來的人也可以接受,甚至過去也曾經被人接受過,這才叫做原則。

做人有做人的原則,做事有做事的原則。做人的原則首先要「保護自己」,可是保護自己並不表示要傷害他人;考慮自己的同時,也要尊重他人,自己受益,也希望對他人有幫助,秉持彼此互惠互助的立場,這種原則才是對的。

做事的原則,應該要以大多數人的利益為考量,如果所堅持的原則,是出於自私或為了少數人,或貪圖一時的方便,這就是偏見,就是執著。

但許多人經常分不清到底是「擇善固執」,還是把個人的偏見當成了原則?其實,只要觀察別人對這件事情的觀感,就能判斷出究竟是偏見還是原則。

如果你的想法和做法,讓每個人都覺得受不了、很痛苦,每個人都覺得那是錯的、有問題的,只有你認為是對的,那很可能就是偏見。能夠符合每一個人或是多數人共同的的想法和意願,那才是原則。

原則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會隨著時間或區域環境的不同而有所改變,唯一不變的是:一定是為眾人著想,能夠為大家所樂於接受的。

執著偏見的人,就是我執太重。我執會帶給我們很多煩惱,因為自我意識太強,自我中心太堅固,就會堅持自己的性情或想法,全身如同刺蝟般長滿利刺,「稜角」很多,動則傷人,而無法圓融待人。

所以有人說:「做人處事要內方而外圓」,「內方」就是原則,「外圓」就是不傷人。雖然在心裡有一定的標準,可是當需要變通的時候,也不要執意不變,食古不化。必須要有一些善巧方便,觀念想法適時地轉一個彎、換個角度,或是多用同理心、柔軟語,這樣才不會讓人覺得你很難相處,事情才容易成就。

時時提醒自己「內方外圓」的原則,也是化除我執的方法之一。更進一步說,如果我們能夠放下我執,不以自我為中心,任何事情都能看得開、看得淡、放得下,而且能夠包容所有的人、所有的事,自然而然就不會有偏見,當然就沒有煩惱了。

摘自:《找回自己(大字版)

聖嚴法師法語

時時刻刻鍊心,
不追求什麼,也不討厭什麼,
因為一切好、壞原本是一體的。

◎ 摘自:《心的詩偈:信心銘講錄

本 週 選 讀

絕妙說法:法華經講要

聖嚴法師


《法華經》善用譬喻、巧說故事、經文流暢,除了專門的佛學名相,亦是優美的文學作品,有散文有詩偈,讀來一點也不枯燥。凡此種種,都是非常有用且實用的佛法......

剎那成佛口訣—三句擊要

堪祖蘇南給稱仁波切


佛法學習者如具備「強烈的信心」「強烈的出離心」以及「純淨的誓言」,並依循「三句擊要」努力精進自己的實修,也能如歷代祖師般成就......

果然是大師

細行之必要
隨時保持細行,就是處於制心一處的狀態,那也就隨時在定中了。

文 / 果然是大師

有個笑話是這麼說的。有個年輕人,每天都工作到三更半夜才回家,回到家裡,累極了的他總是兩隻鞋子隨意一脫,兩腳一蹬,讓鞋子「碰」、「碰」兩聲落在地板上。樓下的老太太每晚都被這個噪音吵到睡不著。有個晚上,她終於忍不住,上樓去向這個年輕人抗議,要他以後脫鞋小聲點!年輕人道歉後也答應了。

第二天,這個年輕人半夜下班回到家裡,習慣性地「碰」地一聲蹬下右腳鞋子後,突然想起老太太的話,於是輕手輕腳地脫下左腳的鞋,小心翼翼地在地板上放好,確認老太太沒又上樓罵人,這才安心地去睡了……

兩個小時後,睡得正熟的他突然被門鈴聲驚醒,他開門一看,竟是樓下的老太太。老太太一臉愛睏地問:「年輕人,你另一隻鞋什麼時候才要脫?我已經等兩小時了……」

這個笑話,清楚呈現一個人若是不能細行,對他人會造成多大的困擾。佛陀入滅後,僧團由大迦葉、阿難、商那和修接續領導,第四位領導人則是優波毱多尊者。這時,距離佛陀入滅,已經百年左右了。優波毱多出家後不久,即證得阿羅漢果,然而,他想到自己受惠於佛陀的教法,卻未能親睹佛陀聖顏,心中有些遺憾。

後來,他聽說有位一百二十歲的長老比丘尼曾經親眼見過如來,於是,連忙請人幫忙約見這位長老尼,好更認識佛陀的德行和威儀。

這位長老尼在優波毱多來訪前,先將一缽盛滿的油,放在門的後方。優波毱多到了,動作輕緩地推門進屋,然而,擾動的氣流,還是讓缽中的油溢出些許。他見到等待他的長老尼,有禮地請安問訊後,便殷切問道:「長老大姊,您能不能分享一下,您親眼見到的世尊,是什麼模樣?」

長老尼回憶道:「當時,我如同一般的女孩子,準備出嫁。有一天,我髮上的金釵掉到草叢裡,我從白天找到黃昏,甚至點了燭火,還是遍尋不著,正心灰意冷時,正好世尊帶著弟子遊行經過,一時之間,大地金光晃耀,好像同時有千百個太陽,在這樣無盡的光明下,周圍景物也無比清晰,我也因此找到了草叢裡的金釵。就是這樣,我才發心隨佛出家修行的。」

優波毱多一聽,嚮往不已……良久,才又追問:「那麼,當時的僧眾,威儀舉止又如何呢?」長老尼感慨道:「當時,佛陀的弟子中,以六群比丘的威儀最為粗魯不文,不過,就連他們,進到屋裡,也不會讓油溢出一滴——」說著,她指向門後的缽,及地上的油。優波毱多見狀隨即明白,心裡慚愧不已。

長老尼繼續說道:「世尊在世時,就連六群比丘,也都能制心一處攝持六根,舉止安詳,不違僧眾的儀範。不過,世尊也說過,距離佛世愈遠的眾生,善根福德也就愈乏少,如今,世尊已離世百年,大德您的細行不如六群比丘,也是正常的,因此您也不必覺得慚愧。」

來果禪師曾指出何為細行,「行走腳不能響,是細行;居止站立,手垂直身不動,是細行;坐必端直,無諸偏歪,是細行……」此外,還包括睡吉祥臥、低聲輕語、腳輕手穩、不未語先笑、不畏頭畏尾、持戒清淨、威儀俱足……這些,都是細行。

來果禪師甚至說:「參禪人,最關重要是細行,缺細行難入那伽,全細行,動行即定。我人由一念不覺,才有無明。」指出一個參禪人不能細行,即難以入定。而不能細行就是因為心太粗、太放逸,沒有制心一處的關係,若是語默動靜,隨時都能保持細行,就是處於制心一處的狀態,那也就隨時在定中了。

不能入定,對一般人來說,可能覺得沒什麼關係。殊不知,我們平常人就是因為不能覺照、不能制心一處、不在細行中,而任由念頭亂動、亂轉,才會平白生出許多無明煩惱,才會造業、受苦。因此,不能細行,不只是會對他人造成困擾,更為自己徒增煩惱。若心能時時攝持六根,不任六根和心念放逸,距離「離苦」,也就不遠了。

聖嚴師父說:「踏實地體驗生命,就是禪修。」來果禪師指出的細行,歸納下來,其實就是八式動禪的心法——身在哪裡,心在哪裡,清楚放鬆,全身放鬆。不論何時何處,舉手、投足、開口、閉口,都練習著讓心跟身在一起,清清楚楚,並且保持放鬆,就是細行,就是修行。至少至少,不會像笑話裡的年輕人,那樣無端擾人清夢。

延伸閱讀:

放鬆禪:上班族40則放鬆指引

聖嚴法師著;法鼓文化編輯部選編


放鬆,是精進而從容自在。
隨時隨地把波動的心安定下來,
與壓力和平共處,
享受慢活的創意與專注的高效率……

活 動 頭 條
研發幸福覺招 1/23跟維摩詰穿越時空

從創辦人 聖嚴法師著作《修行在紅塵-維摩經六講》中,引導放鬆體驗、分享交流、佛法問答,探討維摩詰居士如何在紛擾紅塵中享有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一方淨土......


從「照顧手札」說起 僧大法師分享生命關鍵字

1/6晚間,法鼓山僧大常燈法師應法鼓山世界青年會邀請,擔任「菩薩系列講座」的首位講師,與現場超過80位青年朋友,從自己出家前,紀錄父親病故期間點滴的「照顧手札」為起點,道出自己體驗的生命歷程;同時也以一位宗教師的視角,分享其中獲得的佛法智慧......

2021新年祝福【平安自在】
新書上市

面對不確定的未來,只要心平安,身就自在!

查看活動

電子報管理:點此訂閱 / 取消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