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修電子報第125期
2020-8-13
禪修電子報/每月一次/每週四發報

禪修指引

不重複過去經驗

每一段因緣是延續的,但延續之中卻是因緣生、因緣滅的過程。過去的已經滅了,滅了以後,它會影響另外一個因緣的生起,如果你還是抓住過去那已滅的因緣,現在這個因緣就變得雜染。

■ 文/釋繼程

我們打七會有幾個心理,一種是跟過去的有關。很多人已經有過滿多的打七經驗,打七的時候,就喜歡把過去的經驗帶進來,有的人如果過去打坐有過好的體驗,甚至希望能重複過去的經驗。例如我們當中有些同學,剛剛解七下來,可能上一個七有些輕安境或統一境的體驗,於是就想:「就差那麼一點點!如果不是今天解七,說不定我就開悟了!」所以這次再來打七就盤算著:「這個七我要延續上一次,看看是不是再多七天—說不定不用七天,也許一天就夠了—因為上次離開悟就只差一點點呀!」

若是把這個念頭帶進禪七,你上坐的時候,就會開始重複過去的經驗,一旦如此,你的心就住在過去,然而過去心不可得,這種心態一定會變成一種障礙。因為,儘管你知道每一段因緣是延續的,但延續之中卻是因緣生、因緣滅的過程。過去的已經滅了,滅了以後,它會影響另外一個因緣的生起,如果你還是抓住過去那已滅的因緣,現在這個因緣就變得雜染,因為你加了東西進去,它就不純淨了。

過去的就是過去了,它不可能再回來,因緣也永遠不會重複。如果你是抱著第一次的心態進入禪堂,心就會很簡單、很清淨:「我就是來用功的。」至於過去的經驗,就把它們放下。

本文摘自:《老實是禪

生活禪

有錢沒錢,都能種福

種福要把握「讓他人健康快樂,讓自己也覺得健康快樂」的原則,因為要讓人有福,一定要能讓人快樂健康,假設結果不是如此的話,那就不是種福了。

■ 文/聖嚴法師

知福、惜福的人能夠「知足常樂」,所以就會有福;不知足的人,總是覺得自己活得很痛苦,所以就不能有福。一個人有沒有福,不在於錢財或地位,而是在於健康快樂;能夠健康快樂,就是幸福,就是有福的人。因此古代的一些賢者、聖人,他們不會以金錢、物質做為是不是幸福,或者有沒有福的標準,而是以自己身心的健康快樂及安定,來判斷個人的福報。其中所謂的健康,包括身體與心理兩方面,如果身體狀況並不是很好,但是心理很健康,那也算是健康。

能夠呼吸就是幸福

其實,人只要能夠呼吸,就是一種幸福,如果真的窮到連呼吸都沒有的時候,也就無法生存了。所以能有一口氣在,就表示說自己還是有福報,還能夠活下去,這就是真正的知福。

知福之後還要種福,有錢的拿錢去布施,有東西的拿東西去捐給需要的人,這都是種福。不論是捐錢,或者捐東西,這些都是有形的,馬上可以立竿見影。例如我們有幾套穿過的衣服,以後要穿的機會也不多,便可以拿去義賣,再把所得捐出去。對我們而言,這些本來是沒有用的東西,充其量也不過是有幾件衣服掛在那裡,只是心裡上的滿足而已,實際上用途不大,倒不如捐出去義賣,做慈善事業,還來得有意義一些,這就是種福。

即使自己沒有錢、沒有東西,沒有什麼好布施的,也能種福。例如有位老太太要過馬路,你好心地攙扶她過去,讓她避開危險,使得她有安全感,這就是做好事、日行一善,也算是種福結人緣。

與人結緣的方法相當多,看到他人愁眉苦臉,一副不想活的樣子,你慰問他幾句,這也是結人緣,也是種了福,或許你還因此救了他一命,這不是很好嗎?所以說,隨時隨地都可能結緣、種福。

如果是一個自私的人,對於所有的人都漠不關心,乃至於家人有了任何困難苦厄,也都不理睬,這就是不種福的人。其實種福最要緊的,是要從家裡最親近的人開始,像是女兒、兒子,丈夫或妻子,或是其他的家人。當他們需要你時,就應該多為他們服務,讓他們得到幸福,感覺到安全、快樂、健康,所以說丈夫的健康,就是妻子的幸福。再者,如果能花多一點時間照顧孩子,孩子乖巧聰明,也是父母的福報,這就是自己種福,而自己種福就會有福。但是有的孩子天生個性就很難管教,花再多的時間照顧,對他再怎麼好,還是不聽話,即使如此,還是要盡你的心、盡你的力去照顧他,這一份盡心盡力的照顧,也就是種福。

種福要運用智慧

種福並不是一味地對人好就可以了,還需要運用智慧,講究方法。有時你認為自己是在種福,是在和對方結緣,結果卻干擾到對方,造成了困擾,使他感到很不舒服,甚至很痛苦,這就不甚妥當,你自己也不會快樂。因此種福要把握「讓他人健康快樂,讓自己也覺得健康快樂」的原則,因為要讓人有福,一定要能讓人快樂健康,假設結果不是如此的話,那就不是種福了。健康快樂,就是有福,所以幫助自己,也幫助別人健康快樂,我們就是在種福。

本文摘自:《幸福禪:上班族40則幸福指引

好 書 推 薦

(英文版)
雜阿含經研究論文集

Dhammadinna


This research draws attention to fundamental methodological points posed by the study of these scriptural collections as windows into the formation of early Buddhist texts and.......

在家居士修行之道
─印光大師教言選講

四明智廣


修行佛法到底是出家好還是在家好?印光法師說,在家居士如果善根福德因緣成熟,也可以即身成就;如果不能即身成就,也可以往生淨土。本書將提供在家居士佛法修行的切實指導,以圓滿世出世間的功德......

活 動 訊 息
9月來學禪修 用「簡單」過新生活

靜慮一分鐘,檢查一下自己的身心,是否經常感到肩頸酸痛、眼球疲累、精神不濟或無法專心,身心隨時都在緊張或焦慮的狀態?在與疫情共處的新生活中,如何可以回歸簡單的日常?......


【法青會】9/18~9/20 秋季--社青禪修營

整理生活態度,更新生命價值~
練習在日常活動中覺知、 放鬆、 開放與安住......

讀《法句經》體三生有幸 / 辜琮瑜老師主講
新書上市

以佛法的角度,綜觀有情世間的真實面貌......

查看活動

電子報管理:點此訂閱 / 取消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