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雜誌電子報439期
2020-3-5
人生雜誌電子報/每月月初發報

當期資訊

人生雜誌439期──【魔來,魔去】

【本期專題】魔來,魔去

【精選專欄】電影與人生 / 冰雪奇緣

【法鼓訊息】法鼓山體系各項活動課程暫停至4/5


購買本期雜誌
雜誌訂閱特惠方案
訂閱 人生雜誌電子報
觀看439期目錄

本期專題

魔來,魔去

【心理篇】
觀照魔境,與魔共存

魔境無所不在,化現於家庭、職場中,令人深陷漩渦,
如何才能「無有恐怖」,不受控於魔?
且讓我們跟著心理學者金樹人的腳步,讓心魔一一現形,
並藉助佛法的智慧,經由魔境,轉化成長!

(李蓉生攝)

■ 金樹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系名譽教授)

心理學不特別談魔,只談人的煩惱與困擾。變態心理學指出,早期西方由於找不到思覺失調症患者的病理根源,才會以宗教角度的術語看待,認為他們「著魔」了!現代人所謂的「魔」,比較近似於外在壓力造成內在的一種失衡狀態,使得情緒、認知上呈現不安,這種不安現象會持續一段時間,無法在可控的範圍內很快痊癒。對於不可控的不安,又找不到根源,就很容易歸諸於「魔」。

心魔的交互作用

佛教談五蘊魔,由於色受想行識五蘊熾盛,造成我們受苦,所以《心經》才會說,如何「度一切苦厄」,前提是必須「照見五蘊皆空」。色,是外境的種種現象,這些現象帶來的刺激,就會影響情緒(受)和認知(想),反映在行為(行)上,而「識」比較接近心理學所講的,壓抑到潛意識裡的心識,因此心魔有時會透過夢境呈現。

心魔的情緒跟認知層次,是心理學最主要處理的命題。情緒的「魔」主要指憤怒、不安、焦慮、憂鬱等負面情緒,不過從《楞嚴經》來看,極度狂喜也可能是心魔作用,所以正面情緒的過度也不太好;認知的「魔」則是或深或淺的念頭,淺的念頭或許容易覺察,深的念頭牽扯了過去與未來,很不容易梳理。當情緒跟認知攪在一塊,特別麻煩,情緒引發念頭,念頭又牽動情緒,就像攣生兄弟糾纏一般,愈演愈烈。

多數人都容易受外魔影響,它可能化現為天敵,使得某個人事物的存在,對你帶來極大威脅。臨床或身心科門診,最常發現患者的困擾來自於夫妻、婆媳、職員與主管等關係,由於同在一個屋簷下,問題難以三兩天解決,負面情緒持續累積。然而,心理學並不認為有所謂客觀的外魔存在,時常你心想著對方會如何折磨你,卻什麼事都沒發生。因此,心魔雖由外境引發,但仍須回到內在層面來處理。

西方心理學提出「中心化」(centering)的概念,因為情緒跟想法就像漩渦,不斷往中心漩,交織著過去的經驗、現在的狀態,以及對未來的想像。比如,你腦中也許想著:「前天老闆罵我,昨天我明明做得很好,他不僅沒看到,還稱讚其他同事。」結果不僅大半夜睡不著,還焦慮著:「明天碰到他,不知又要出什麼麻煩給我?」假如你持續深陷漩渦,走不出來,甚至影響到生理狀態,經常失眠、盜汗、吃不下、心慌、對一切都失去了興趣,或對外在環境產生退卻,也許就需要運用身心科提供的指標,評估自己是否陷入憂鬱症。

就科學的角度,許多身心壓力大的人,由於有很多想解決卻難以解決的問題,大多有大腦皮質過分運作的耗竭傾向,使得腦神經裡一些傳導物質失去平衡,導致自律神經的失調,更加深「妄念」的湧現。臨床治療上,先安身再安心,可以先透過專業醫師的處方藥物,幫助自己安頓睡眠以及改善傳導物質的平衡。在安心方面,認知治療裡的「去中心化」(de-centering)也是目前主流療法,它採取駁斥妄念的立場,透過檢視患者的妄念、驗證合理度,慢慢改變不合理的負面想法,確實能有效改善症狀。

東方智慧對治心魔

從佛教與道家思想汲取智慧,以治療強迫症、恐慌症聞名的日本「森田療法」,則嘗試讓患者與「妄念」共存,認為念頭從生起、強化、變化直至消失,有其自然週期,是一個「生住異滅」的過程。療法在第一階段,先透過臥床,將患者身心安頓下來;第二階段則協助他們回歸生活軌道,過程中不特別處理「妄念」,也不去理會它,只是與它和平共處,引導患者把心思專注於日常事務,如吃飯、聽音樂、工作等。近年來,西方人發展出的「正念認知療法(MBCT)」,源自於佛教八正道裡的正念,協助患者覺察自己的念頭,並活在當下,也有不錯的療效。

從佛法來看,正念與止觀是相輔相成的。止觀會運用不同的方法,觀照生起的情緒、念頭,就僅止於觀看,卻不受其影響,不過,這是極為困難的。一來妄念就如猴子般跳來跳去,從念頭轉到情緒,速度也非常快;二來深刻觀照並不容易,有時念頭還覺察不到,已經先感受到情緒了,甚至,只能觀察到很表面的情緒,如憤怒、不安,卻無法看見情緒底下隱藏的深層恐懼。正念與止觀,如果到了必須處理「心魔」的程度,還是要富有經驗的老師指導。

「觀照」是對治心魔的重要法門,心理諮商也運用類似的方法,如「敘事治療」的「外化」,當情緒或念頭生起了,或者是憤怒夾雜著不安,或者無法言喻,可以替它取一個名字,例如「小黑」,一旦它有了形象,能辨識「小黑又來了」,就站在一個觀看的位置了。另外,「焦點解決治療」則能進一步分析它的強度,假如昨天強度為10,今天降到6,就表示進步了;假如它又升到9,那也沒關係,只要看著它,生活中該做的事還是要做。慢慢地,你開始能了解情緒、念頭一直在波動,且能分析其中的規律,理解自己在什麼狀態下,它對於你最沒有影響力。最後,你可能會發現「小黑」並不可怕,甚至還帶有點個性。

更多內容請見《人生》439期

訂 閱 方 案
新書上市

精選專欄

【電影與人生】

冰雪奇緣——踏入真空妙有之境

《冰雪奇緣》1、2集透過冰雪女王艾莎,
帶我們走入冰雪城堡與魔法森林,
了解自然界的冰雪,以及地、水、火、風所蘊含的神祕力量,
更是她尋找自心的覓心之旅,
冰雪終成奇緣,也猶如踏入真空妙有之境。

■ 文/李治華(華梵大學佛教藝術學系教師) 圖/博偉電影提供

西元2013、2019年,迪士尼推出動畫音樂電影《冰雪奇緣》(Frozen)、《冰雪奇緣2》(Frozen2),叫好又叫座,轟動全球影視界。《冰雪奇緣》描寫姊妹情深、共同成長的故事,姊姊艾莎(Elsa)天生具有施展冰雪魔法的強大能力,因為在玩耍中不慎誤傷妹妹以致垂危,此後父親便要艾莎戴上手套,封印能力,與人隔絕。後來艾莎意外暴露魔法而倉惶逃離人群,在冰天雪地的高山中解放自己,盡情發揮天賦才情,創造出驚艷亮麗的冰宮城堡,而妹妹安娜(Anna)拚命尋找艾莎,促使姊姊打開心鎖,找回真心,學會以真愛控制能力,造福大眾。

在續集《冰雪奇緣2》中,艾莎不時聽到「啊啊啊~~」的神祕吟唱,聲聲呼喚,於是姊妹等一干人勇敢地展開冒險旅程,進入魔法森林,艾莎最終完成天命,化身為人與自然之間溝通的神靈。

佛法的「般若」智慧,清淨心靈,讓人不斷超越自我局限,邁向「真空妙有」之境,「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冰雪奇緣》雖是世間故事,卻也在在呼應般若智慧。

無住生心與Frozen Heart

水十分奇特,能上升成雲氣,固結為冰雪,現代科學發現水能留住接觸過的訊息,而水結晶能反映人情緒的善惡美醜,通俗地說,水有感受與記憶。水的變化與神奇,極能彰顯「真空妙有」,如《心經》說:「色(物質)即是空,空即是色。」萬物具有「空性」,故能隨緣變化,形成種種面貌。

萬物的「空性」其實與眾生本具的「佛性」是一體兩面,佛家也常用「水」譬喻「真心佛性」,萬法都是佛性的唯心顯現,如水起波,變幻無常,面對緣起變幻的世界,《金剛經》教導我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般若智慧,隨緣自在過生活。

《冰雪奇緣》一開始就唱〈冰雪之心〉(Frozen Heart):

冰封之力無情又無私,
埋藏一顆冰雪之心。
對這冰雪又愛又恨,
美麗和危險為伴,
冰雪是不受約束的魔法。

何謂「冰雪之心」?冰雪深具象徵意義:冰雪聰明、澡雪精神、玉潔冰清、冰天雪地、寒冰地獄……可好可壞,這些都是冰雪「奇緣」的表現。艾莎因長期壓抑、冰封內心,這是一種冰雪之心;艾莎在逃離現實後,變化出小時候堆的雪人,並賦予這雪人「雪寶」(Olaf)生命,雪寶天真浪漫,其實就是被艾莎壓抑的「初心」所化現,這是另一種冰雪之心。

雪寶是開心果,冰雪之身卻嚮往日光浴與溫暖的擁抱;雪寶遇到危險大呼小叫,卻又很能自我安慰調適;為了救安娜,雪寶情願點火溫暖安娜,甘願融化自己,雪寶後來消失在安娜懷中,不過艾莎又藉著水的記憶將雪寶復活。雪寶經歷生死危難與固態、液態、氣態的轉換,卻依然天真浪漫、無我無私。雪寶代表我們內在本具的純真初心、歡喜心、無住生心的童心,是被眾生隱藏起來的冰雪之心。

揭諦揭諦與Let it Go

《心經》開示:「以無所得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聖嚴法師在《心經新釋》中解釋:

「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這是真言大成就、解脫大自在之意……意為:「去呀!去呀!去彼岸呀!用許多許多到彼岸的方法去彼岸,去成就菩提大道。」

艾莎獨自逃到高山,一片冰天雪地,拋開一切羈絆,唱出心聲〈放手吧〉(Let it Go):

今晚白雪覆蓋山脈,轉眼不見足跡。
過去隱藏自己,不去感覺,
從此不再壓抑。
距離讓萬物顯得渺小,
曾經操控我的恐懼,
絲毫再也不能影響我,
放手吧!隨他去!
是時候該展露我的才能,
我自由了!

艾莎腳踏雪地,大地浮現出美麗的冰晶圖案,艾莎回歸小時候的遊戲初心,自由發揮天賦,創造出無比美麗的冰宮殿。

《冰雪奇緣》的主題曲〈Let it Go〉,掀起全球傳唱旋風,「Let it go」這句話在歌曲中穿插出現十二次,有中譯者配合歌曲情境,「Let it go」十二次意譯竟皆不同:不再躲、不再怕、不管他、不害怕、放寬心、向前進、向前衝、不後悔、不沉溺、不在意、算了吧、忘了吧。其實〈Let it Go〉整首歌曲的精髓,正呼應於《心經》〈揭諦咒〉的精神,就是不斷地走出過去的陰影,「心無罣礙、無有恐怖、遠離顛倒」,開顯真心!

法 鼓 訊 息
3/15法鼓山僧大招生說明會將採網路直播

法鼓山僧伽大學表示,3月15日舉行的「2020年招生說明會」,將改為網路直播方式進行,報名後校方會寄發連線網址及時間。......


法鼓山體系各項活動課程暫停至4/5

因「2019新冠肺炎」疫情仍在發展,法鼓山為顧及民眾健康安全,各體系所有活動、課程、共修,將持續暫停至4/5。......

新書上市

電子報管理:點此訂閱 / 取消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