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電子報第890期
2020-12-23
心靈電子報/每週三發報

人間淨土

如何建立生命的價值觀?
心理健康,就能少一些執著煩惱,生命就會多一些智慧而發出光輝。

文 / 聖嚴法師

如果我們缺乏生命的意志,並且對生命價值沒有正確的認識,那我們就會生活在煩惱中,常常覺得不知該何去何從。也許今天向東,明天又變成朝西,沒有一定的目標方向,沒有一定的立足點。

養兒育女、傳宗接代,或是日常吃穿,雖然是我們的基本生活需求,但如果我們僅僅把這些當作生活的主要目標,那就與動物沒有兩樣了。譬如流浪狗、流浪貓找東西吃,吃飽了以後,牠們會生小貓、小狗,這就是牠們繁衍和生存的需求。如果我們做為一個人,只是為了這些而奔走經營,那就跟牠們是一樣的。

假使我們生活得非常富裕,一個月能夠賺得幾十萬或是幾百萬,華屋、美食、華服,樣樣不缺,但這能保證會過得快樂嗎?這種生活是靡爛的,只追求物質的享受和刺激,而忽略了生命的意義與目標。相反的,如果我們生命的意義和生命的價值都非常明確,即使物質生活差一點也沒有什麼問題,我們仍然是一個健康的人。因為,只要心理健康,就能少一些執著煩惱,生命就會多一些智慧而發出光輝,這個就是精神生活勝於物質生活。如果精神生活低於物質生活,那我們就跟動物相同,動物的本能就是男女、飲食,再加上生活環境裡其他的物質享受。

記得曾有一位菩薩招待我吃早餐,只見那桌上的大托盤裡已經擺了三個主菜了,另外還附上花生米、豆腐乳、蘿蔔乾、榨菜等小菜。除此之外,還有一大盤的水果,裡面有蘋果、芒果、柳丁和木瓜。再回過頭看看幾十年前我師父東初老和尚的早餐,他每天都是一塊豆腐乳、一碟花生米;豆腐乳還要把它切成四小塊分四天吃,一小碟花生米也是吃上好幾天。每次都是吃了好幾口粥才夾一顆花生米,然後再吃好幾口粥再夾一點豆腐乳,卻吃得津津有味。他從不覺得自己的生活很清苦,總是自得其樂,活得很高興。我很欣賞他老人家吃得那麼快樂的模樣,而我那時跟著他一起生活,也覺得很快樂。

又譬如,美國在流行嬉皮的年代是非常富裕的,但是過度奢華靡爛,生活反而過得並不快樂。於是有些人開始反社會潮流,放棄了自己的家庭和生活享受,變成嬉皮在街頭流浪。當這個風潮過去以後,有些人因為習慣了嬉皮生活,就跑到像尼泊爾那樣貧窮的國家去居住體驗,雖然過得非常簡樸,但是很快樂。

我曾經在山裡閉關六年,當時物資非常缺乏,連牙刷、牙膏、肥皂都沒有,但是我很能善用當下環境的資源來解決這些問題。譬如用鹽當牙膏,用手指或將青樹枝咬碎當牙刷;將落葉燒成灰用來泡水洗衣服,因為灰是鹼性的,所以可以把衣服洗得乾乾淨淨。即使物資是那樣缺乏,但也沒有對我造成什麼困擾,我依然過得很快樂。

還有,以前我剛到美國時,物質方面也是很困乏,吃的、用的,什麼都沒有。現在回想起來,我很感謝美國的街頭,因為只要傍晚到紐約街頭轉一轉,就有許多別人丟棄的東西可以撿拾。那時我體會到:什麼都沒有的時候,才是擁有最多的時候,也感受到天下之大、天下之好。

所以,貧不等於痛苦,富也不等於快樂。無論我們的生活條件如何,只要我們能建立正確的心態與觀念,勇敢地面對生活,接受它、欣賞它,就容易得到滿足與快樂。

佛經裡常教我們要少欲知足。所謂知足,就是多也足、少也足,有也足、無也足,並不是說完全不要,一切都不要,那就不行了!而是有就要,如果少就少要,完全沒有就不要,因為不要也不一定活不下去,不要有不要的生活方式。

摘自:《帶著禪心去上班:聖嚴法師的禪式工作學

聖嚴法師法語

一般而言,
人與人之間關係之所以尖銳化,
是由於自己的貪、瞋、癡、疑、傲等。
他人得到利處,自己沒得到,
就起妒嫉心、瞋恨心,覺得忿忿不平。
自己擁有的,仍是覺得不滿足,
於是產生強烈的貪欲心。
這都會產生不平衡的情緒,
因此造成無法與他人歡喜相處。

◎ 摘自:《是非要溫柔

本 週 選 讀

平安自在:
慈悲心待人,時時有平安;智慧心安己,處處得自在。

聖嚴法師/著
法鼓文化編輯部/選編


如何面對不確定的未來呢?只要心平安,身就自在!從心啟動幸福方程式,以簡單快樂的環保新生活,守護我們的美好世界......

祕密瑜伽士的日常:
國寶級西藏瑜伽士讓你照見最純善、最真實的心性


多傑仁卿喇嘛


瑜伽士澈見此義而恆常安住於中,故不被死亡、煩惱、憂苦、疾病、念頭、鬼神等六事所擾,內心安然自在,境相通透無礙......

素超人報告

藉事鍊心、藉人修佛,漸漸地就能心想事成
時時在心中向觀音菩薩祈願,發願以慈悲之眼觀照世間,向需要幫助的眾生伸出援手。

文 / 素超人整理

為何觀音菩薩可以聞聲救苦,隨時隨地處處示現,而我們發願後卻一樣處處受限,有心無力呢?

觀音菩薩之所以能名為觀自在菩薩,是因他從智慧與慈悲的願力而得自在。有些人發了願心卻做不到,心有餘而力不足,是因為培養的福德與智慧還不夠。所謂的福德即是慈悲,多發慈悲心、多助人,福德就能日漸增長。福德力必須配合智慧,智慧是用正確的方法和觀念處理問題。有了大悲願力,就能產生大慈悲力,而得大自在。

聖嚴法師勉勵人說,當我們不得自在,心想事不成,變成了夢想顛倒,不論是身體、家庭、事業、心理遇到阻礙,都要念觀音菩薩。觀音菩薩能夠幫助我們得自在,即使不能得大自在,也可以得小自在。要得自在,一定要培養大智慧、大慈悲的心;以慈悲心待人,以智慧心處理事,漸漸地就能心想事成了。

慈悲沒有敵人,智慧不起煩惱

我們雖然發願學習觀音菩薩,卻不容易聞聲救苦、觀世自在,有一個根本原因是:自己不自在,待人也不自在。如此一來,遇到討厭的人會視而不見,面對別人的苦難會充耳不聞,因為自己也在內心的苦海載浮載沉……,如何能做度人舟呢?

一切不自在,都是來自執著自我。每個人都需要經過藉事鍊心、藉人修佛,沒有煩惱就鍛鍊不出智慧,沒有敵人就鍛鍊不出慈悲,過程沒有成敗好壞,只有日漸成熟的人間菩薩。面對未知的種種歷練,不妨讓聖嚴法師的法語成為守護我們身心的座右銘:「慈悲沒有敵人,智慧不起煩惱。」

當我們能學習觀音菩薩的慈悲精神,放下私心,擴大心量包容所有的人,把世間萬物與生命,都視為自己的一部分,萬物一體,則無論身處何處都將能自由自在。

如果自己能從念觀音、求觀音開始,進而學觀音,把人人當成觀音,最後做觀音,成為別人的觀音,大家都如此發願、行願,我們的世界便會擁有觀音菩薩的千百億化身。讓我們時時在心中向觀音菩薩祈願,發願以慈悲之眼觀照世間,向需要幫助的眾生伸出援手,成為觀音菩薩的手眼,成為別人生命中的觀音菩薩,人間淨土自然現前。

摘自:《觀音菩薩50問

延伸閱讀:

觀音菩薩50問

法鼓文化編輯部編著


你相信觀音菩薩嗎?
50個觀音菩薩須知,
認識大慈大悲觀音力,
離苦得樂,念念觀世音!
平安如意,處處觀自在!……

活 動 頭 條
練習無聲的愛 領青年「聽懂」長者的心

擁有28年臨終關懷經驗的張寶方老師,以豐富的臨床實務,指導學員進行模擬往生者、照護者、失能長者、義工、家屬等等角色,並學習在面對不同疾病、性格的長輩時,如何運用智慧安撫與關懷......


數當代漢傳佛教人物 聖基會帶世界看見臺灣

聖嚴教育基金會舉辦的「第六屆近現代漢傳佛教論壇」,於12月18日上午9點,在集思台大會議中心召開為期兩日的學術交流。有近30位學界及教界代表,應邀參與兩場圓桌論壇,以及五場論文發表;本屆並首度透過網路直播,讓國內外的學者及觀眾,都能在線上即時發問對談......

2021快樂學佛人 招生中
新書上市

你的學佛第一課,輕鬆入門!

查看活動

電子報管理:點此訂閱 / 取消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