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電子報第876期
2020-9-16
心靈電子報/每週三發報

人生導師

知慚愧才能更上進
懂得慚愧,所以難行能行、難忍能忍、難捨能捨,這就是菩薩精神。

「慚愧」是佛教很重要的修行方法與觀念,近代的印光大師更自號為「常慚愧僧」。知慚愧有三大好處:精進不懈、謙遜助人、忍辱負重。因此,聖嚴法師提醒我們要時時提起慚愧心,在菩薩道上自利利他。

■ 文/聖嚴法師

「慚愧」是佛教的專有名詞,在佛教傳入中國之前,並沒有「慚」、「愧」二字連稱的詞彙,而這兩個字都是一種修行的方法與觀念。其中「慚」指的是對不起自己,也就是「自慚形穢」;「愧」指的是對不起他人,所以說「愧對於人」。其實一個對不起他人的人,往往也會對不起自己,譬如做錯事傷害到別人時,至少對自己的品德就已經造成損害,所以也是對不起自己。

而當我們對不起自己的時候,往往也就減少了對人能夠更好一些的機會,所以對不起自己通常也就對不起他人。譬如父母都希望兒女能為家族爭光,兒女如果沒有做到,那是對不起自己,也對不起父母,讓他們失望了。雖然並沒有做壞事,但是因為不夠用心努力,浪費了時間、生命,辜負了家人、家族的期待。因此,慚、愧二字連起來用,就有對不起自己又對不起他人的意思了。

所以,我們對於老師、朋友,乃至於全體眾生,都應該經常懷著慚愧心,這也是印光大師自號為「常慚愧僧」的原因。一位人人都認為缺點很少,足以為模範的高僧,仍然覺得自己經常犯錯而感到慚愧,這不僅是謙虛的一種品德,而且是比謙虛更進一步的修行。

知慚愧,精進不懈

謙虛是自知有所不能、有所欠缺,所以對人很謙虛。可是慚愧是非常積極的,自己知道錯了應該改過、自己知道不行應該努力;自己知道做得已經不錯,但是還不夠好,應該更努力改進,這就是常常有慚愧心、菩提心的人。我們學佛就是要學習有智慧、有慈悲,自利利人的菩提心、菩薩心,並且要一直到成佛才算圓滿;在尚未成佛以前,都應該隨時提起慚、愧這兩字。

如果能夠常把「慚愧」兩個字放在心頭,則會有三大好處:

第一是不敢懈怠,會非常精進、努力。
第二則是非常謙虛,不但見到任何人都會尊敬,並且會無條件地幫助人。
第三是能夠忍辱負重,因為懂得慚愧,所以難行能行、難忍能忍、難捨能捨,這就是菩薩精神。

因此我們不要誤會,認為有慚愧心就表示是有缺點,承認有缺點就表示做人很差勁,事實上是恰好相反的。因為知慚愧,所以才能缺點很少,常常改進;因為知慚愧,所以保持努力,精進不懈。

摘自《和樂無諍》,原文收錄於《放下的幸福

聖嚴法師法語

一般人不瞭解心在哪裡,
也不知道心是起於虛妄的執著,
所以常常看不開、想不通、
鬧情緒、起煩惱,傷害了他人,
又糟蹋了自己。
如果你有了智慧,認識了心的本質,
只是從虛幻的自我價值而起,
並不是真有一樣東西叫作心,
你就是一個能夠生活得非常快樂的人了。

◎ 摘自:《智慧100

本 週 選 讀

菩薩行願:觀音、地藏、
普賢菩薩法門講記

聖嚴法師


本書囊括了三位各具特色的菩薩及其重要經典,是讀者認識觀音菩薩、地藏菩薩、普賢菩薩的最佳入門書......

素西餐:84道米其林級
美味蔬食饗宴

杜林


嚴選主廚獨家配方,濃縮食材美味精華,快速掌握西餐的完美比例,從此愛上蔬食!......

素超人報告

但願眾生笑
對「我」的執取愈深,對於代表「我」的外顯形象——即所謂的面子——也就維護得愈厲害。

宋朝的白雲守端禪師有一則著名的公案。

他參學於楊歧方會禪師時,有天,方會禪師突然問他:「你的老師茶陵郁和尚有天過橋時跌了一跤,豁然開悟,當下作了個偈子,那偈子怎麼說的?」守端想都不想便答:「我有明珠一顆,久被塵勞關鎖,今朝塵盡光生,照破山河萬朵。」不料,方會禪師一聽竟大笑走開。

這一笑,笑得守端莫其妙,像有顆石頭擱在心上、渾身不痛快,晚上輾轉難眠、翻來覆去,想不透方會禪師為什麼那樣笑法?是不在笑他什麼?好不容易挨到天亮,他迫不及待求見方會禪師追索答案。方會禪師反問他:「看見昨天演儺戲的丑角沒?」守端答:「看見啦,怎麼了?」方會禪師說「你還不如他們,他們愛人家笑,你怕人家笑。」守端禪師聞言大悟。

如同佛印禪師以一個「屁」字譏諷,氣得自詡八風吹不動的蘇東坡立刻過江找佛印理論去,楊歧方會禪師也是用「譏」這一招,讓白雲守端直見自己的我執、我慢。對「我」的執取愈深,對於代表「我」的外顯形象——即所謂的面子——也就維護得愈厲害,所以有所謂的「見笑轉生氣」、拉不下臉下不了臺,不能接受被嘲笑、被質疑、被反對……如此地維護「我」,反而處處設限,自我束縛,不得自在。

曾聽一位法師分享,西藏喇嘛被指責時,常以略帶誇張的手勢拍自己的額頭,自責道:「唉呀,我愚癡啊!」以這樣可愛的動作不但坦承了自己的錯誤,更化解僵持的氣氛,以及可能的對立。

聖嚴師父常常對弟子們說自己不是什麼都會;不只一次對出家弟子、在家弟子認錯;為了讓大家在輕鬆的氣氛中得到佛法的利益,在演講或開示時,常常不計形象,模仿、表演、講笑話樣樣都來;也曾經在給弟子的書信中寫道:「你們的師父一生窮困,但從未潦倒,一生不向現實的環境低頭,但為求法與弘化,願向一切眾生行乞。」

人人渴望自由、嚮往自在,然而唯有放下自我,提起眾生,才能真正做個隨處自在、隨時自在、隨心自在的大自在人。這是我們從聖嚴師父的身上看到的。

延伸閱讀:

真心就自在:改善人我關係的六個步驟

傑佛瑞.霍普金斯


以慈悲心的角度出發,
便能釋放內心的敵意與排斥感,
顯露無礙的真實心──
這是最根本且自利利他的方法,
甚至是一切快樂的起點......

活 動 頭 條
展開生命新篇章 讀書會帶領人培訓即起報名

「與好友相伴到老、相伴學習,是很棒的事情。」積極研讀法鼓山創辦人 聖嚴法師的著作,改變了林彤恩退休後生活,去年更從生死大事中,上了一堂寶貴的人生課......


與自己相約農禪寺 半日+半日動靜皆有禪

「農禪寺的環境很舒服,給人一種安定的感覺。」「活動流程安排很好,讓人沒有壓力。」受到參與民眾好評的農禪寺週三「半日+半日禪」,已於9/2重新展開,農禪寺歡迎民眾與自己相約,在悠閒的平日裡,體驗化繁為簡的禪修方法,感受身心放鬆的舒暢與自在......

《聖嚴法師中華禪法鼓宗禪法研究》新書上市
新書上市

深度探索中華禪法鼓宗的思想源流與修行學理......

查看活動

電子報管理:點此訂閱 / 取消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