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電子報第864期
2020-6-24
心靈電子報/每週三發報

人生導師

自我的成長
自知有所不足和有所缺失,自我檢討反省,便有改過改進的可能。

禪修者所謂的自我成長,就是要培養慈悲與智慧。聖嚴法師告訴我們,應從聞、思、修三處來獲得智慧;在日常生活中則從慚愧、懺悔、感恩三方面努力,尤其感恩逆緣,更能增長自我的慈悲與智慧。

■ 文/聖嚴法師

成長什麼?成長自我的智慧與慈悲。

有智慧的菩薩,不會厭世,也不會戀世,故名為出世;真能出世,才能入世及化世。入世化世而成為圓滿的大覺者,便是成佛。例如諸佛成佛都以人身在人間成佛,一切菩薩必須以慈悲心廣度眾生,方能成佛,假如菩薩不入世間,豈有眾生可度;菩薩出現世間而又迷戀世間,豈能救度眾生?唯有入世,才能有化世的工作好做。菩薩們有慈悲,所以能入世化世;菩薩們有智慧,所以入世而不會被世事迷惑,並且運用智慧來指導,去做救度眾生的化世工作。這就是悲智雙運、福慧雙修的菩薩行。

從聞思修得智慧

智慧是如何得到的?有三個方面:

第一是聞慧,從聽講開示、看佛經書而摒除邪見,建立正見,信因果,明因緣。
第二是思慧,以禪觀的方法,做思惟練習,從思惟而得一心的定境,由定力而產生明晰的智慧。
第三是修慧,就是修戒、定、慧的三無漏學。

修戒是在身、口、意三種行為方面,不做自害害人的事,不說自害害人的話,不動自害害人的念頭。也就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盡一己之所能及所有,用身、口、意三業,來做自利利他、利益一切眾生的事,就會產生無我的智慧。修戒,亦名為持戒,凡是危害身心健康的行為不可以做,凡是有益於他人、大眾身心健康的事,不得不做。消極面是已作之惡要改過,未作之惡令不起;積極面是已作之善要增長,未作之善要開發。

修定,可以用打坐的方法。打坐能使人在平常生活中經常保持情緒的穩定、人格的健全。如果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打坐,也可以念佛安心。前一陣子我在臺北時,有一位國大代表見我,他說剛才在陽明山中山樓開會時吵了一架,甚至有人說粗話罵「三字經」。我勸他:「下次別人罵你們三字經,你就改念『阿彌陀佛』的四字經,架就吵不成了。念佛之後,就能心平氣和,就能好好地商談溝通了。」除了打坐與念佛可以安心定心,誦經、禮拜等,也都能產生心平氣和的作用。

修慧,是要看佛經、佛書,看有益於身心健康及精神修養的書籍,而佛書是最好的,它能讓我們心胸豁達、氣度恢宏,建立人格的座標。

從聞思修的三慧,能夠獲得利益的經驗,名為證慧。證慧的最高深點,便是大覺智者的佛果位。

「慚愧、懺悔、感恩」三法寶

至於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成長自我的智慧與慈悲?當從慚愧、懺悔、感恩的三方面努力。

「慚愧」的意思是自知對不起自己稱為慚,自知對不起他人稱為愧疚。一般自負、自大、狂傲、驕慢的人,不會產生慚愧心,總覺得自己無愧於天,無愧於地,也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像這樣的人,在智慧和慈悲方面,是不容易成長的。有了慚愧心,便會謙虛禮讓。儒家也說,滿招損、謙受益。自知有所不足和有所缺失,是自我的檢討反省,便有改過改進的可能,否則錯上加錯,哪裡還有自我成長的機會。所以慚愧心是人格的清潔劑,在清理了染污物之後,向著既定的方向,繼續努力做自己應該做的事。

「懺悔」就是承認自己的過失,承擔應負的責任。譬如做老師的人,沒有盡到老師應盡的責任,對不起學生,就是用懺悔心來彌補;小過失對自己的良心懺悔,大過失當對學生的面懺悔,懺悔不會丟臉,懺悔也不等於老師永遠就有過錯,那是表示勇於負責、勇於改過的態度。有些人不懂得懺悔的真義,他們在神前或佛前,焚香祈禱,說是犯了錯害了人,請求神佛,網開一面,原諒他們無知;這樣在神佛的偶像之前懺悔之後,便以為不再受到應得的懲罰了,下一次有了機會,再三再四地犯錯害人,又再三再四地去焚香祈禱表示自己的無知,請求神佛原諒他們的無知。這種懺悔的心態不正確,也不能收到懺悔的功效。

「感恩」不僅是一般人所說的回饋,應該是飲水思源,感念之情常繫心頭。所謂恩人,究竟是誰呢?除了父母是最親的恩人之外,凡是在你的生命中對你有益有助的人,都是恩人。恩人可有兩類:一是為你順水推舟的人,二是使你逆水行舟的人。一般人僅以順水推舟的人為恩人,給你打擊、批評、誹謗、阻擾的人,便以為是仇人。其實,那些人使你從逆境中受到鍛鍊,助你久煉成鋼,豈可以說不是恩人。例如釋迦牟尼在《法華經》中說過,他的一個叛逆弟子提婆達多,將來一定成佛。因為從釋迦牟尼在過去無量劫前發菩提心後,提婆達多都是給他逆向的幫助──打擊、阻撓、破壞。提婆達多使釋迦牟尼得到了磨練,使他成了佛,所以有大恩德。

感恩人生的逆緣

諸位菩薩,在你們的生命史中,這樣的恩人多不多呢?如果有,在你們心裡是怨恨抑是感恩呢?一般人要做到不怨恨已經很不容易,何況要向這種人感恩!

曾有兩位法師,因為細微的法義之爭而吵了一輩子的架,彼此發誓不想見面。逢到佛教界有聚會的時候,兩人都會先問有沒有對方參加,如果有一方參加了,另一方就不參加。另有第三者跟其中的一位說:「我們大家總有一天要到極樂世界去,你們二位也要去啊!怎麼現在就有他沒有你,有你沒有他地吵個不休呢?」那位法師說:「阿彌陀佛,如果那個魔王也能到西方極樂世界,那還是什麼極樂世界嗎?他都去了我還想去嗎?」雙方怨恨到如此程度,還是兩位出家人呢!不過出家人也還是人,所以也會產生怨恨。畢竟不是為了私利而為法義,故在二位法師中,有一位在臨終前悔悟了,他留下遺言說:「我一生中最大的遺憾是與某某法師為了佛法的觀點之爭,吵了一輩子架,並且從此不相往來。我死之後,希望某某法師能夠原諒我,能來參加我的葬禮。」因此使得另外一位法師在葬禮上痛哭流涕地說:「阿彌陀佛,我怎麼跟他吵到死為止呢?還是他先原諒了我,他真是成佛了,而我卻仍是個丟不下怨恨心的鬼。」

像這樣的一個故事告訴我們,產生怨恨心是很容易的,消除怨恨心則很難,如果能把恨得很深的人當成恩人看待,是極不容易的事,但是我們要練習,不練習就沒有智慧,也沒有慈悲。人在一生中,多多少少總會遇到像這樣助你逆水行舟的人,如果你從來沒有遇到過,總是一帆風順地走過人生,你真是一位福德殊勝、因緣殊勝的人了。

摘自《和樂無諍》,原文收錄於《聖嚴法師教禪坐

聖嚴法師法語

在學習付出奉獻的過程中,
人的生命便會因此充實起來。

◎ 摘自:《大法鼓

本 週 選 讀

新亞洲佛教史/日本I+日本II
合購特惠組合

編輯委員:末木文美士


探討佛教初傳東瀛,至鎌倉佛教發展之前的概況,作者群以整體觀點,依各別專攻的主題領域進行層層闡述......

在家居士修行之道─
印光大師教言選講

四明智廣


在這時代,在家修行已沒有太多的困難,依照佛的言教,對治煩惱習氣,累積成佛道上的資糧則更加方便......

素超人報告

原諒別人,也是原諒自己

■ 整理/素超人

在人生的道場,免不了面對悲、歡、離、合,且各有各的恩、怨、情、仇。用轉念方法,給予正念能量與方向,讓我們學會不怨天尤人,凡事反求諸己,如此才能少煩少惱,增福增慧。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總院長黃勝堅曾經說過一個故事:有位十八歲青少年從小由失智的祖母隔代撫養長大,某日因摩托車相撞,成為腦死狀態。不久,十八年未見的父親突然出現在醫院,在醫療團隊提及器官捐贈遺愛人間時,父親強烈拒絕溝通!當院長去探望病人與父親時,深深地感受到父親遺棄兒子十八年內心的痛與罪惡感。院長告訴他:「你要原諒你自己,你的兒子才有可能發揮大愛,才有可能好走!」當下他痛聲大哭,決定為他兒子簽下器官捐贈同意書,讓兒子的生命得以昇華,拯救更多的家庭。

通常我們都以為,最難原諒的人,應該是仇敵、對手或是犯罪者,然而對某些人來講,關係最親近的父母或家人,往往造成的傷害最深,也可能就是我們難以寬恕的人。

一位在戲劇上表現傑出的女性藝人,由於從小成長於單親家庭,母親背負著沉重的生活壓力,又因嚴格管教,養成她極端自律的性格,與追求完美的傾向。這樣的特質為她贏得高收視率、好人緣,以及演技獎項的種種肯定。剛剛登上事業高峰的她卻病倒了,病中回首才正視,自己從未放鬆,而母親的愛與期許,已成為難以承受的壓力來源。

生命的獨特性來自原生家庭

在自我實現的人生旅程中,有許多人就像這位藝人,面臨身心失衡,或是人際互動的對立與衝突,而於驀然回首發現,今日種種的行為模式,根植於原生家庭。原生家庭的成長經驗,對個人價值觀的型塑和人格發展相當關鍵,甚至會影響一生。如果曾經在原生家庭接受到負面的經驗,像是父母偏心、冷漠、過度管教,甚至父母關係不睦乃至離異等,都可能在無形中傷害了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

這位藝人因生病而發現自己的壓力源,經與母親坦然相對,抒發多年來承受的身心壓力,終於解開心結。善良的她,既心疼母親辛苦持家,卻也坦承母親嚴格的管教,曾使她心生埋怨。正視身心衝突的根源之後,她開始學習放鬆,放下對完美的執著,不再為滿足別人的期待和肯定,而給自己壓力。甚至當多年未見的父親終於出現,她已可轉念,從怨懟轉而主動付出,接納父親。後來,父母均成為她演藝事業的最佳保母,互相照顧、彼此成就。

不斷地練習放鬆

能有這樣的轉變,非常令人讚歎,也相當不容易。這位藝人走過的歷程,猶如聖嚴師父對禪法的教導,化解身心衝突,須從如實面對、如實接受開始。然而,如果不懂如何放鬆,無論對自己或他人,要從內心生起轉圜的空間,並不容易。因此,師父常於各種場合分享「五分鐘靜坐法」。

首先,是把全身各部位調整到感覺舒服的狀態,眼球放鬆、頭腦放鬆、臉部肌肉放鬆,做輕鬆的微笑狀。之後,提肩做三次深呼吸,再保持平常呼吸,並把小腹放鬆。此時,應可感受全身放鬆、不用力的感覺。更進一步,可體驗呼吸從鼻孔出入的感覺,體驗呼吸即是當下的財富,即是當下全部的自我。

心念是情緒的本質。放鬆的練習,可使我們體驗情緒運作的過程。隨著放鬆生起的注意力集中,則可逐漸提昇至覺察情緒。當心愈是澄澈、安定,愈能全盤觀照自己的優、缺點,肯定自我的自信心也就愈穩固。

原生家庭型塑了每個人獨特的生命故事,卻也留下必須面對的成長課題。從練習放鬆開始,如實接受當下的自己,認識自己的優點與缺點,便是自我成長的契機。如此,才能與自己的心和解,也與家人和解。

延伸閱讀:

原諒,好緣亮!

作者:釋果東;蘇力卡 繪


換個角度面對問題,放寬心胸包容體諒,
不但能讓人智慧開竅,更能廣結善緣,
人生從此逆轉勝!......

活 動 頭 條
暑假就要「三輩」的歡樂 和悟寶熊一起趣看戲

帶給老中幼全家三輩滿滿的歡樂,這個暑假就跟著豬小寶一同去探險吧。法鼓山世界青年會2020年首度推出暑期線上悟寶親子課程,共有兒童劇場、光影戲、遊戲互動、節奏遊戲、手作DIY等多種單元,還有超人氣的悟寶熊、圓滿熊客串演出......


菩薩行願系列講座 6/20邀您線上相會

法鼓山溫哥華道場將於北美時間6/20、6/27、7/4連續三個週六,分別禮請僧團常悟法師、常惠法師、常惟法師主講「菩薩行願講座」,在晚上7點至9點進行網路直播,向大眾分享普賢菩薩、文殊菩薩、觀音菩薩的悲心願行......

2020上半年暢銷書展
新書上市

一念清淨,一念功德;念念心清淨,結夏在紅塵!......

查看活動

電子報管理:點此訂閱 / 取消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