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的祇樹給孤獨園

網站服務選單

會員服務選單

相關聯結

  • 聖嚴法師所有著作
  • 人生雜誌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商品圖片

校長的博雅新視界
The President's Innovative Vision on Liberal Arts Education

作者:釋惠敏

出版社:法鼓文化

出版日期:2022年08月01日

語言:繁體中文

系列別:般若方程式

規格:平裝 / 15*21cm / 192頁 / 單色印刷

商品編號:1111050201

ISBN:9789575989637

定價:NT$250

會員價:NT$213 (85折)

  • 接受海外運送
  • 接受7-11超商門市取貨
  • 接受新竹貨運貨到付款

序/後記

< 回商品頁

【博雅教育.無常「新常態」】

↑TOP
回顧敝人從1992年(38歲)在國立藝術學院(2001年改名為︰國立臺北藝術大學)任教與服務(學務長、教務長、代理校長)到2006年,之後一年的教授休假,協助法鼓佛教學院成立,合計約15年;再加上上述在法鼓佛教學院、法鼓文理學院合計也約15年。如此30年的教育現場歷程,深刻體會「博雅教育」對於當代與未來社會的重要,是值得我們共同努力的目標,這也是本書《校長的博雅新視界》書名的意涵。

四頭工作時期、四個夢想之收尾

敝人於2014年出版之《六十感恩紀——惠敏法師訪談錄》(侯坤宏、卓遵宏訪問,國史館出版。增訂版2015年,法鼓文化出版)提到此書三個篇名的由來:第一、兩段學生時期(1954~1992,1~38歲);第二、三頭工作時期(1992~2014,38~60歲);第三、四個夢想(人腦、電腦、社區、學園)實踐(1992~,38歲迄今)。

所謂「三頭工作時期」(1992~2014,38~60歲)是西蓮淨苑的工作(1992~,38歲~)、臺北藝術大學的工作(1992~2014,38~60歲)以及中華佛研所、法鼓佛教學院、法鼓文理學院的工作(1992~,38歲迄今)。若再加上1998年敝人被選任「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hinese Buddhist Electronic Texts Association, CBETA)之主任委員,則有四頭的工作。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於1998年成立時只是5年之《大正藏》1至55與85 冊電子化任務目標,因此沒有規劃成立長久性的「法人組織」,對於主任委員的任期與改選沒有明文規定。由於各方面的善緣,第二期(2003~2008,《卍新續藏》);第三期(2009~2014,《嘉興藏》、歷代藏經補輯等、國圖善本佛典、《漢譯南傳大藏經》)乃至近年來的「新編部類」得以陸續進行,無償提供全球使用,成果與效益,頗受肯定。

為了讓「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可以永續運作,於2021年底開始向佛教界相關單位募資基金,以申請設立「財團法人電子佛典教育基金會」(Comprehensive Buddhist Electronic Text Archive Foundation, CBETA Foundation),也維持原有大家所熟悉的CBETA英文簡稱。於2022年5月22日,眾善緣和合,由11個捐助團體與個人召開捐助人會議以及董事籌備會議,通過了捐助章程,明定以研發與推動佛學資訊及數位人文之各類教育活動為目的,以及明定董事會運作方式,讓敝人可以準備卸任中華電子佛典協會主任委員的工作,由董事會、執行長、專案總幹事等法定的組織力量,承先啟後。

如同此書拙文〈生命與能量定律暨「緣起、涅槃」的聯想〉或〈生死管理:「夏花與秋葉」三則〉所述,在人生舞台,「緣生緣滅」,上台時就需要準備下台因緣,隨著因緣需要逐步作收尾,也是敝人所謂「生死管理:生涯規劃、善終準備」的目標。

因此,敝人在臺北藝術大學的工作在2014年(60歲)已經辦理退休,2022年8月1日(68.6歲)將從法鼓文理學院退休,中華電子佛典協會主任委員也可以準備收尾。

最後,則是西蓮淨苑住持工作的收尾準備,這或許也可以配合敝人的「四個夢想:人腦、電腦、社區、學園」之「社區淨土」的部分,因為過去的工作場域是「學校學園」,自己除了佛學專業,也對於「電子佛典之電腦」或「腦科學」學習興趣高。雖然,1997年,我曾於第三屆中華國際佛學會議「人間淨土與現代社會」,發表過〈「心淨則佛土淨」之考察〉,對當時的研究結論︰「自他行淨=眾生淨>佛土淨」的淨土行,應如何落實在現代社會?在2004年,我開始認為「社區淨土」是很重要的目標,因此於2004年10月在《人生》雜誌曾發表〈淨佛國土與社區淨土--淨土行:自他行淨=眾生淨>佛土淨〉的拙文,但一直沒有因緣可以具體實踐。

2022年退休後,或許可以新北市三峽區,西蓮淨苑附近之社區作為實踐「社區淨土」的場域,此書之〈樂齡博雅之道:寺院樂齡博雅教育園區〉、〈「社會處方」與「博雅教育5×5倡議」〉、〈真菌.輕鋼構與生態.綠建築〉等拙文是西蓮淨苑「博雅生態館」規劃的理念。

退休.善終、老前整理

在上述《六十感恩紀——惠敏法師訪談錄》之末後〈退休.善終?!〉的拙文提到:「對於『善終』,我於《人生》雜誌『生命細胞之生死觀:善終的多樣性』(2011年3月)……以不含生活細胞所組成的『心材』、哺乳動物之紅血球與皮膚角質層、或者『細胞自戕』等各種『善終』現象為例,或許可以讓我們體悟生命細胞之生死的兩面性:『雖生而不長存』、『雖死而有用、長存』。因為萬事萬物因『利用』而產生價值與『意義』,這或許也是印度梵文artha意味:目標、用途、利益、意義等多重含義的思維理路。……希望:我的生命的善終計畫可以與人生的退休計畫一樣,作最好的準備,有最壞的估算。我也希望我的親友、師長、乃至一切有情早作準備,自在解脫,無有怖畏,不住生死,不住涅槃。」

此外,因為校長卸任、教授退休的因緣,敝人半年前開始整理校長室的書籍、物品,此書之〈生死管理:「夏花與秋葉」三則〉之「二、累積善緣、減少擁有」所述:「養成累積善緣於各種人際關係、社區社群,以及減少多餘的擁有與避免囤積物品的生活習慣。」是有益於所謂「老前整理」,這也是日本之坂岡洋子《老前整理のセオリー(老前整理之善安排)》(2015年,NHK出版)暢銷書的建言。

後疫情時代之「新常態」

2020年初,全世界如火如荼進行「新型冠狀病毒」防疫工作,也開始討論所謂「後疫情時代」,此書之〈因應「後疫情時代」生死議題的自家寶藏〉之所謂「防疫三則:防護傘、免疫力、養心神」、〈善用「自家寶藏」:免疫系統〉,及本書已併文處理的〈善調「免疫系統」與「末那識」〉、〈念防護意:意識的免疫系統〉等拙文都是這方面淺見,敬請方家指教。

此外,特別是遠距線上之工作、學習、商業或社交生活的「新常態」(New Normal),加速個人、家庭、機構團體與國家之「數位化轉型」(Digital Transformation),此書之〈線上皈依、雲端祈願〉提供一些說明與參考案例。

最後非常感謝法鼓文化成就本書作為「校長系列」完結篇之出版因緣,如同此書之〈博雅教育5×5倡議〉拙文所述:「(一)優質善法五戒:護、施、敬、誠、念;(二)終身學習(博學)五戒:閱讀、記錄、研究、發表、實行;(三)身心健康(雅健)五戒:微笑、刷牙、運動、吃對、睡好;(四)禪定智慧(調和五事):身、息、念、受、想;(五)淨土學五管:知、時、生、安、康」之維持基本「體能、智能」生活型態(Basic Life Styles)的倡議,可以減少個人與社會經濟負擔,提升全民的服務體能與智能,增進大家的生活品質與公民素養,這或許是建設「人間淨土」或「社區淨土」的基本方針。(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