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的祇樹給孤獨園

網站服務選單

會員服務選單

相關聯結

  • 聖嚴法師所有著作
  • 人生雜誌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商品圖片

在定靜中成為自己:體會活在當下的自由與喜悅
Oneness With All Life

作者:艾克哈特.托勒

譯者:蔡孟璇

出版社:遠流出版

出版日期:2021年10月27日

語言:繁體中文

規格:平裝21*14.8*1.5cm

商品編號:1150800861

ISBN:9789573293125

定價:NT$320

會員價:NT$272 (85折)

  • 接受海外運送
  • 接受7-11超商門市取貨
  • 接受新竹貨運貨到付款

精采書摘

< 回商品頁

Chapter7 成為臨在的

↑TOP
我們可以學習如何不讓一些狀況或事件持續活在我們心智中,而是將注意力持續帶回最原始而永恆的當下時刻,不再受困於心理劇的編造裡。那麼,我們的「臨在」也會取代思想和情緒,成為我們真正的身分。

***

只有臨在能讓你從小我中解脫,而你也唯有在當下這一刻才能夠臨在,而非在昨天或明天。只有臨在能鬆綁你心中的過去,進而轉化你的意識狀態。

要保持警覺。如果你有覺知,就能辨認出頭腦裡的聲音,識破它的真面目:它只不過是一個受到過去所制約的老舊思想。
如果你內在有一份覺知,就不再需要相信你所想的每一個念頭。那只是一個老舊的思想,如此而已。而覺知代表的就是「臨在」,只有臨在能消融你內心無意識的過去。

禪宗所謂的「悟」,就是一個臨在的時刻,一個從頭腦裡的聲音短暫出走的現象,那個聲音就是思考過程,以及思想反映在身體上的情緒。這是內在空間的生起,而在這之前,只有紛亂的思想與情緒騷動。

***

要終結數千年來折磨人類的這場苦難,你必須從自身開始做起,隨時都要為自己的內在狀態負起責任,而隨時指的就是現在。問問自己:「在這一刻,我內心是否有任何負面狀態?」然後,保持警覺,留意你的思想與情緒。

小心那些以各種形相顯現的低強度不快樂狀態,例如不滿、緊張、覺得「受夠了」等等。要小心一些看似能合理化並解釋這種不快感,其實卻造成這種不快的想法。

在當下覺知到自己內在的負面狀態,並不表示你失敗了,反之,這表示你成功了。直到覺知出現,你才能打破與內在狀態的認同,而這種認同就是小我。

***

隨著覺知的到來,與思想、情緒和慣性反應認同的情況將會解除,但請不要把這種現象與否認混淆在一起。那些思想、情緒與慣性反應被認出來了,而在這被認出來的當下,認同即自動解除了。

你的自我感、你對自己是誰的認識,會經歷一場轉變:在此之前,你是思想、情緒與慣性反應;而現在,你是覺知,是觀照這些狀態的有意識臨在。

透過覺知,情緒甚至是思想都會去個人化。它們非關個人的本質被認出,因此它們不再帶有自我。它們就只是人類的情緒、人類的思想。你全部的個人歷史終究不過是一個故事、一大串思想與情緒,其重要性將退居次位,也不會再盤踞在你意識的最前線。

它不會再構成你身分認同感的基礎。你是臨在之光,那份一切思想與情緒發生前即已存在、比它們都更深層的覺知。

***

負面狀態是不明智的,它永遠屬於小我。

每當你處於負面狀態,你內在有某種東西其實想要這種狀態,而且將它感覺為愉悅的,相信它能讓你獲得想要的東西。否則,誰想抓住負面狀態不放,讓自己和他人都過得慘兮兮,還為身體創造出疾病呢?

因此,每當你內在出現任何負面狀態,如果能在當下覺知到自己內在其實以此為樂,或相信它有實用目的,你就能直接覺知到小我。

當這一刻來臨,你的身分認同便已經從小我轉移到覺知了。這意味著小我正在萎縮,覺知正在成長。

如果你在處於負面狀態時,能夠領悟到「此時此刻我正在為自己製造痛苦」,這就足夠讓你克服受到小我與慣性反應制約的各種限制。

這份領悟能為你開啟無限的可能性,而這些可能性會在覺知出現時來到你身上──亦即來自其他遠遠高出的智慧、讓你得以處理任何情況的做法。

在你認知到負面狀態其實不明智的那一刻,你就能毫無牽絆地放下自己的不快樂。

***

在一段關係中,有越多共同的過去,你就越需要臨在,否則你就會被迫一再重複體驗過去。

一段真誠的關係不會讓小我利用其製造形象與追求私利的手段來主導。在一段真誠的關係裡,會有一份開放而警覺的注意力向外流動至對方,當中沒有任何欲求存在。這種警覺的注意力就是臨在。這是創造一段誠摯關係的先決條件。

***

當你注視、傾聽、觸摸孩子,或幫忙他們做一些事的時候,你是警覺的、定靜的,完全臨在,除了當下那一刻如是的樣子,別無所求。如此一來,你便為本體創造出空間。

在那個時刻,如果你是臨在的,你便不是一個父親或母親,你就是警覺、觸摸與定靜本身,是「臨在」在傾聽、在注視、在觸摸,甚至說話。你是作為背後的本體。

我談論這件事時雖然以你和孩子的關係為例,但是當然,這個道理同樣也適用於所有的關係。

如果你忽略臨在,「作為」是永遠不夠的。

多數人只看見外在形相,卻對內在本質毫無覺察,正如他們對自身本質毫無覺察,只與他們的肉體或心理形相認同。然而,一旦你的感知中開始有某種程度的臨在,帶著定靜、警覺的注意力,那麼你就可以覺察到神聖的生命本質,覺察到常駐於每一種生物、每一種生命形式內在的意識或靈性,並且認知到它與你自身的本質同為一體,從而愛它如愛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