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的祇樹給孤獨園

網站服務選單

會員服務選單

相關聯結

  • 聖嚴法師所有著作
  • 人生雜誌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商品圖片

止觀禪:打開心門的鑰匙
The Chan Practices of Zhi and Guan: A Key to Opening Up Our Spiritual Mind

作者:釋果暉

出版社:法鼓文化

出版日期:2021年06月01日

語言:繁體中文

系列別:智慧人

規格:平裝 / 15x21 cm / 184頁 / 單色印刷

商品編號:1111110401

ISBN:9789575989163

定價:NT$200

會員價:NT$170 (85折)

  • 接受海外運送
  • 接受7-11超商門市取貨
  • 接受新竹貨運貨到付款

精采書摘

< 回商品頁

【呼吸,最天然的法門】

↑TOP
今天是禪七的第三天。常有人形容:「禪七前三天度日如年,後三天快馬加鞭,最後一天一溜煙。」這次中階七,諸位至少都有兩次以上的禪七經驗,身心調適的時間應該可以縮短。此外,冬季禪期也比夏天好一點,夏天較悶熱,容易產生昏沉的狀況,而冬天的寒冷,通常使人保持清醒,是滿適合修行的。

壽、煖、識

一般而言,人的生命組成有三個條件:「壽、煖、識。」壽,是指一期壽命的長短;煖,是指所攝取的營養,以維持體溫、能量;識,是意識,特別指銜接前後生的第八意識。

壽,是屬於表現於外在——時間上的生命存在形式。居中的煖,主要是維持生命存在的營養,例如我們攝取適當的飲食,從中得到養分,這是比較粗的物質營養;比較細的營養來自呼吸,人體藉由呼吸,吸入氧氣而吐出二氧化碳,維持生命的根本運作。人可以一天不進食,甚至三天不進食,尚可生存,特別是印度有些斷食修行法,可長達一個月不進食,甚且以此為養生之道。但是一個人假若停止呼吸三、五分鐘便有致命危險,所以,呼吸是維生的第一要素。

一般常以「百萬富翁」、「千萬富翁」來形容身家財富,其實每個人最珍貴的身家財產是呼吸。正常人的呼吸,一分鐘約十六次,如果活到百歲就有八億次呼吸,八十歲則有六億五千次呼吸,五十歲也有四億次呼吸,因此「億萬富翁」是很普遍的。物質的財產用完了、失去了還可以賺回來,但是每一口呼吸卻是一去不復返。生命就在呼吸間,修行也在呼吸間,呼吸是最簡單、最直接的修行方法。

更內在的是識,或者稱為神識。一般以為,人死之後還有個精神體存在,叫作靈魂,佛教則稱作識蘊、神識,即是一種對自我存在執著的最內在構成。

身、息、心

生命的存在,除了由「壽、煖、識」組成,另一組對照是「身、息、心」。身是身體,相當於壽;息是呼吸,相當於煖;心是心理活動,相當於識。息,介於身與心之間。身體的狀況,隨時隨地會反應於呼吸;心理的狀況,也隨時隨地反應於呼吸。身體緊張的時候,呼吸會跟著緊張、急促;心理緊張,呼吸也會跟著緊張、急促。

當我們的身心處於緊張的狀態下,呼吸表現為淺、粗、短、急;修行得力時,呼吸則是長、細、緩、深。體驗呼吸時,當鼻息呼出,經過鼻端前的人中位置,我們會感受到一股微暖的氣息,這個身觸的所在,就是我們用功的所緣境,其他的身體感覺或者念頭都不是所緣境。在單一的所緣境上用功是很輕鬆的,而且觀呼吸的方法,很容易讓我們放鬆。此外,呼吸法是中性的,如果是念佛法門,我們可能還會生起仰仗佛菩薩來護佑、加被的意識,而觀呼吸則是中性的。如果方法用得好,會感到身心非常舒暢,一支香、一支香過得很快。

我記得早期在農禪寺打禪七,在禪七圓滿的第二天,正好是地藏菩薩誕辰,早課要唱〈地藏菩薩讚〉、誦地藏菩薩名號。我負責打木魚,打著打者,突然放聲大哭,木魚落地,人也倒在地上。大概是因為禪七修行的影響力還存在,覺得有一股力量從內在湧出,但是我又有點要抑制、不要讓妄想出現,就用佛號來取代妄想。這有點像百米賽跑,就看佛號與妄念由哪一方勝出。所以我就費盡九牛二虎之力高聲唱念佛號:「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念到精疲力盡,有種準備要往生的感覺,什麼都不管了,最後就是念到手中的木魚掉了,人也倒地了。

後來我被抬進一間寮房,還是繼續念佛號:「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原來是四聲,後來變成一聲,當時的我已念到涕泗橫流,但還是不管它,繼續念佛。後來聖嚴師父進到寮房,對我說:「果暉,你現在不要念佛了,注意自己的呼吸。」我照著師父的話做,轉為注意自己的呼吸,漸漸地,心中的佛號停止了。

這個過程與呼吸有關。當時我已經念佛號念好一段時間了,呼吸是急促的,身體也處於很緊張的狀態。為了不讓妄念出來,真是用盡全身力氣念佛。當我聽到師父說「注意呼吸」,我照著去做,便發現呼吸一開始是急促的,漸漸轉為長、深,身體也比較放鬆了;之後,呼吸轉為緩、細,幾乎已感受不到呼吸,全身舒暢。有了這次經驗,我知道體驗呼吸是很好的修行方法。

解生命的渴

體驗呼吸是中性的法門,它可能不像念佛法門那樣具有吸引力,念佛念得好,可能進入念佛三昧,或是佛菩薩現前。觀呼吸是很純粹的中性方法,以至於有些人用上一段時間後,覺得沒有味道,就像喝白開水,除了止渴,變不出其他花樣來。其實白開水也有白開水的味道,修行正是為了「解生命的渴」,因為我們還未見到「本來面目」,所以透過修觀呼吸法,飲生命的「白開水」來解渴,這是一個入門方法。

當我們體驗呼吸而離開所緣時,常是因為覺得「白開水」淡而無味,想吃點巧克力、糖果、餅乾,變換一下口味,那就是散亂心。諸位不妨檢查每一支香,你們究竟是喝白開水的時間多,還是吃巧克力、餅乾、糖果的時間多?如果一支香下來,偶爾喝白開水,而常吃零食,表示這支香多在妄念、昏沉當中。

用觀呼吸法應該是很輕鬆的,只要觀呼吸進、呼吸出,但是有些人不容易用上,很容易就分心去找五花八門的零嘴解饞。如果覺得體驗「白開水」淡而無味,可以加上數目字,也就是數息。數息的時候,比較容易發現妄念、雜念,也是很好的方法。

但是有些人不數還好,一數就會控制呼吸,不容易用上力。這裡有個竅門,事實上很容易用。數息的時候,只數出息的這一段,入息的那一段不管它,知道就好。鼻息出來,接觸人中這個地方的時候,我們給它一個編號「一」,代表第一個呼吸。但是不要在頭腦想像「一」,或在心裡發出「一」的聲音,只是給它一個編號。技巧在哪裡呢?我們的原則是自然呼吸,等到呼吸剛出來一些些再數。不要剛開始出息就同時數數字,否則容易變成控制呼吸。有些人數得很緊張,因為怕妄念先出來,就先數數再呼吸,這樣的話會讓身體更緊繃,甚至全身抽筋。保持自然呼吸,知道呼息出來一些些,再去數數目字。

用數息方法會比體驗呼吸的方法稍微用力一些,因為數息需要給呼吸編號,體驗呼吸則是完全放鬆,不需要數數。體驗呼吸時,是將心念「止」於呼吸的所緣境,當「止」的力量還很薄弱,而妄念不斷生起,則要加強「觀」的工夫。「止」於呼吸是體驗呼吸;「觀」是知道自己在體驗呼吸。

如果是數息,從一數到十,「觀」是確認這個呼吸是一、是二,很輕鬆地知道與前面數字是連貫的、沒有斷掉。如果數著數著,覺得有點不確認、有些懷疑,這時不論數到哪個數字都要放下,再從一開始數起。還有,即使沒辦法從一數到十也沒關係,只能夠從一數到五、或是從一數到六,也不要氣餒,重要的是要肯定每個當下,數到五就是五,數到六是六,數字沒有跳來跳去、沒有懷疑。這樣的話,雖然沒有數到十,心也不煩不亂,多數時間仍處於用方法的正念上,漸漸地能夠數到十了,而這支香也會過得很快,因為你用上了數呼吸法。

修行就在呼吸間,呼吸在,方法就在,這是最天然的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