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的祇樹給孤獨園

網站服務選單

會員服務選單

相關聯結

  • 聖嚴法師所有著作
  • 人生雜誌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商品圖片

華嚴與諸宗之對話
Dialogues between the Huayan School and Others in Buddhism

作者:陳英善

出版社:法鼓文化

出版日期:2020年12月01日

語言:繁體中文

系列別:漢傳佛教論叢

規格:平裝 / 15*21cm / 392頁 / 單色印刷

商品編號:1111260061

ISBN:9789575988722

定價:NT$480

會員價:NT$408 (85折)

  • 接受海外運送
  • 接受7-11超商門市取貨
  • 接受新竹貨運貨到付款

精采書摘

< 回商品頁

第一篇 華嚴宗對般若真空之看法

↑TOP
摘要

《般若經》的核心思想,主要在於「空」,不論大至六百卷《大般若經》(玄奘大師譯),或小至《般若心經》,無不顯示諸法緣起無自性空之道理。此空無所得,即是所謂的「真空」。一般吾人對空之理解,著眼於遮情方面,以破執為主導,而對於表德方面,則甚少論及之。對法藏大師而言,真空具備了遮、表雙重涵義,以「即有之空」、「即空之有」來表達真空之義涵,顯示真空即是「空有不二」之中道。此「空有不二」之真空,或以深空、真空不思議、二諦中道等表達之,用以顯示真空甚深之涵義。

從法藏所著《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略疏》、《十二門論宗致義記》等論著中,可知無不闡述此「空有不二」之真空道理。其對《般若經》之看法,基本上,判屬於實教(或稱一乘教),而此實教包括了終、頓教,如法藏以實教來解釋《般若心經》,以頓教來說明《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第八會「那伽室利分」。諸如此類,在在顯示法藏對《般若經》之看法,跨越了終、頓教,乃至一乘教。由此可知,「真空」之義涵,蘊含了終、頓、圓教,而非如一般所說:法藏將《般若經》純判屬於始教而已。

因此,本論文針對《般若經》之真空來探討,主要從三方面來切入,首先,對種種「空」加以辨別;其次,就二諦中道來論述真空;最後,就判教來看真空所扮演之角色。

關鍵字:真空、深空、空有不二、二諦中道、《般若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