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的祇樹給孤獨園

網站服務選單

會員服務選單

相關聯結

  • 聖嚴法師所有著作
  • 人生雜誌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商品圖片

人生447期:護生,從正念飲食開始

作者:人生雜誌編輯部

出版社:法鼓文化

出版日期:2020年11月01日

語言:繁體中文

系列別:人生單行本

規格:平裝 / 21x28 cm / 彩色

商品編號:1215000447

定價:NT$180

會員價:NT$50 (28折)

  • 接受海外運送
  • 接受7-11超商門市取貨
  • 接受新竹貨運貨到付款

精采書摘

< 回商品頁

【廣角萬花鏡】四十歲後的人生

↑TOP
四十歲可視為人生一個分水嶺,
職場已累積資歷,遊刃有餘,
可打上80分的滿意成績,
但四十歲後必須修親人的老病功課,
人人都需要找到信仰的支持,這又是一門新功課。

■林純綾

一次Line誤傳,錯把要給Rita A的訊息,傳給了多年未見的高中同學Rita B,她和我打了招呼,告知錯誤後,我倆歪打成局,約定了隔日中午餐敘。

我倆都是四十多歲女性,Rita已婚,是育有兩子的職業婦女,現階段人生以家庭和子女為重;我則未婚,除工作外,日子還算悠哉清閒,仍覺得未來人生想像空間無限。

過去擔任《人生》雜誌採編的習性使然,面對許久未見的朋友,我連珠炮地提問,想了解她的生活近況,以及和我交集不多的已婚人士生活樣貌。

工作部分,Rita提到現職已從事五年多,熟稔且遊刃有餘,但也因此,她想在習於安逸、走不了之前換工作。

享受工作的餘裕

「可是,這樣的工作狀態不是很好嗎?」我說:「能比過往更輕鬆地把工作做好,就能把更多心思放在你感興趣的事情上了。」

我和Rita分享,最近上了一個為期十二週的俄國文學課程,也提及有位朋友參加一個身體圖創作坊,期間有溯溪、練習瑜伽,還有類似打坐的靜心活動,我雖因為修心方法與之不同,沒有應允朋友的邀約同往,但覺得和朋友目前的單身狀態都滿好的,因為沒有既定的框架限制我們,且工作經驗累積到此階段,心思上確實更有餘裕思考,並實踐工作外的各種可能性。

而我好奇已婚的Rita,對於目前的生活有何評價?除了家庭生活,還有什麼自己想做的事呢?

「有耶!我有在練高空瑜伽,」Rita說:「而且沒想到我還滿有興趣的,不知不覺竟也練習了兩年。」

Rita接著說道:「每天晚上擺平了家中老小,我都會想一個人獨處,靜一下。」

「哦!『靜一下』是在做什麼呢?」我問。之所以如此發問,是因為對禪修者而言,「靜一下」可謂生活中的大事,並且是有系統、有方法、有方向、有目標的。

「也沒什麼,」Rita說:「大概就看書、聽音樂之類的,讓自己放鬆吧。」

眾生皆想放鬆

「放鬆」是禪修重要的基礎工夫,也是禪修者追求究竟解脫的必備條件。我揣想眾人皆以放鬆為好,就像我的老同學,即便對於放鬆的重要性未必知之甚詳,但內在自會有一股驅力,要她在一日忙碌的工作與家庭生活後,設法讓自己獨處、沉靜、放鬆。所謂「眾生皆有佛性」,若不用佛教名相,將其稱之為「眾生皆想放鬆」,雖不中應不遠矣吧,畢竟我從未見哪尊佛是繃得緊緊的,經典也常謂佛的手足「柔軟如兜羅綿」,《無量壽經》描繪的極樂世界,同樣是柔軟而放鬆的。

人間實相雖然充滿緊張、剛硬與壓力,但人還是會盡力在高張力的生活中,藉著放鬆,為自己創造一方「柔軟如兜羅綿」的心靈空間,我認為這就是內在自性與佛性的顯發,而非只是表淺地想讓自己「鬆一下」而已。

身為一名禪修者與佛教徒,聽到Rita的回答,令我當下興起一念──好想介紹她來打坐、學佛,但我知道如此直接提出,往往不會得到正向的回應,便先把這個念頭放下。

無可避免的老病課題

話題接著來到如何面對家中長輩的衰老,這是四十歲人生很實際的課題。Rita說她的公公,目前因疾病不良於行,對於過往非常好動的這位長輩而言,現況非常艱苦,但也只能默默承受現實。

嗅到機會來了,於是我問:「公公有信仰嗎?」

「沒有。」

「噢……這時候,如果有信仰的話,會好過得多。」我說。

面對生命與行動力像快漏盡的沙漏,一點一滴逝去,此刻若無信仰支持,通常是很煎熬的。我自詡為佛教徒,尤其是淨土行者,雖尚未經歷生命的衰老,無法確知生死交關時刻真能從容面對,但只要想到印光大師將一個大大的「死」字,掛於其斗室內,同時勸誡我輩信眾,要時常把「死」字貼在額頭上,提醒自己生命無常,當萬緣放下以精進於道業,我便感到老人家的勸勉所帶來的安定力量。

然而,把「死」字貼在額頭上就如同持名念佛,是個得埋著頭天天幹的死工夫,非一蹴可幾,而Rita家中正有一位示現生命危脆與無常的老菩薩,且四十多歲的年紀,多少也會感到體力與精神力不如從前,此番因緣和合,正是Rita接受佛教正法引導,返照自性生命的最好時機了!於是我問:「那你呢?你有信仰嗎?」

「以你的標準,應該是沒有。」從前會以玩笑口吻稱我「師姊」的Rita笑答:「但如果是別人問我,我會說『有』,因為我也會去拜拜。」

我很想繼續信仰的話題,但是沒有。經驗讓我對一件事很敏感--如果我開了信仰的話頭後,氣氛便隨之冷卻下來,那就表示我該就此打住了。

於是我轉了個彎,讓氣氛熱絡些。我問道:「給你現在的生活打分數,你會打幾分呢?」

Rita想了想,用爽朗的聲音回答我:「80分!」

「很棒!」我說,因為我也給自己打了80分。

80分的人生,尚須努力

我主觀希望Rita繼續目前的工作,利用工作經驗為她創造的餘裕,以更敞開的心,細細品味四十後的人生。畢竟,人生若非來到這個階段,不會親身經歷諸如身體機能的衰退、父母的衰老、子女的成長與教育問題、經濟壓力與理財規畫、伴侶關係、職涯與退休安排等許多正在面對或即將面對的人生現實,但也因為累積了一定的歷練,四十後的人生,通常能較四十歲前更妥善、圓融地處理上述課題,也得以更清晰剔透地知道:「自己要什麼。」

人生是公平的,它會在不同的時點,於你所能承受的範圍內,給予考驗。四十歲前,許多人傾注大部分心力,於職場拚搏,藉由工作成就證明自己的存在;而四十歲後,更多元面向的課題接踵而至,人生成了一個涵蓋工作、家庭、社會、個人,乃至更宏觀視野的大平台,而成功人生與其說是在某一角色上的成功,更該說是將平台上的每個角色,調和得更加平衡與平等。

人生百態,細細說來,都不簡單。我很感恩佛教給予的指引,正如我曾跟同事聊天說道:「不管我人生還得經歷多少狗屁倒灶,但光憑我認識、信仰了佛法,有佛法引導著我,我就可以說,我是個有大福報的人了!」

我給自己現階段的人生80分,另外那20分是提醒自己:道業尚未成就,同修仍須努力;而同樣擁有80分人生的Rita,我則祝願她,在把工作與家庭處理得面面俱到的此際,能有機緣體悟--人生是一開展慧命的探索之旅。其實她已經走在這條道路上,走得也挺好,若是加上正法的支持與指引,我想,那就會是100分的圓滿人生了。

最終,我還是把信仰的話題擱著,但沒忘記,留待後續,「Rita!總有一天等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