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的祇樹給孤獨園

網站服務選單

會員服務選單

相關聯結

  • 聖嚴法師所有著作
  • 人生雜誌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商品圖片

幸福告別—聖嚴法師談生死關懷(簡體版)
A Good Farewell: Master Sheng Yen on Life and Death

作者:聖嚴法師

出版社:法鼓文化

出版日期:2020年09月01日

語言:簡體中文

系列別:人間淨土

規格:平裝 / 15x21 cm / 216頁 / 單色印刷

商品編號:1131600021

ISBN:9789575988579

定價:NT$220

會員價:NT$187 (85折)

  • 接受海外運送
  • 接受7-11超商門市取貨
  • 接受新竹貨運貨到付款

精采書摘

< 回商品頁

【如何建立正确的人生观?】

↑TOP
做为一个佛教徒、三宝弟子,必须要有正确的人生观。所谓人生观,就是在探究我们来到世界的原因。就佛教而言,它有两个原因:第一、我们是来受报的;第二、我们是来还愿的-不是还债,还债的心里是痛苦的。

接受果报,是因为我们相信,在这生之前,我们已经有过很多很多过去生;无量生死以来,对人对己,造了种种的善业、恶业,然后这一生才来受报。但有人会怀疑:为什么在现实人生中,常有好人受恶报、坏人受善报的情形呢?其实,我们常常不晓得自己做了什么、说了什么、动了什么念头;有时则是没有察觉、忘了,或是刻意不去想它;而我们对这一生都不清楚了,更何况是对过去生呢?

报有两种:一种是福报,一种是苦报。人人都希望金玉满堂,鸿福齐天,但就是没有想到,自己真有这么大的福报吗?福报就是我们过去做的种种善事、好事,对人、对众生有意义的事,而现在一点一点地回收。苦报和福报是相对的-有苦、有乐,乐就是福报,苦则是因过去所做不善的事而得的罪报,像是我们所遇到的种种折磨、冲击、阻碍和不顺利。

人遇到苦难或问题时,通常会认为是别人的错,而让你痛苦,或是环境让你痛苦,但这是真的吗?我们应该先反省、检讨一下,是不是因为最近自己的身体不好、心情很苦闷,因此见到什么事、遇到什么人,都觉得心里很厌烦。如果反省检讨后,觉得不是自己的问题,则要以还愿的心态来接受它,当以还愿心态面对,心中就不觉得苦,也就不是苦报了。

我想大家都曾有过这样的经验:家人在外面受了气,回家后将气出在你身上,结果你可能又把气再出在别人身上。其实迁怒并不能消气,只是把自己的问题变成他人的问题,然后一个迁怒一个。所以,当我们被迁怒而受到冲击的时候,要先想到自己是来受报的,然后再想既然自己已受了报,还能够让别人消消气,真是一举两得。能够这样,你就是个有菩萨心肠的人。

我们到人间是来受报的,这个观念一定要建立起来。因为是来受报,所以碰到问题,就不必生气、不必痛苦,反正也已经没有其他的道路走;但受报不是接受了就算了,我们还要想办法解决对方的问题。如果自己心里难过,就用佛法来化解自己的烦恼;如果对方有问题,就用智慧来帮助他处理,而不是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如果能这样面对事实,我们就是菩萨行者;否则,不仅自己痛苦,还影响对方也跟着痛苦;烦恼自己也烦恼别人,这是损人不利己的!

再者,我们的生命是来还愿的。从小到大,有没有发过什么愿呢?所谓发愿,也就是希望做什么。譬如:我将来长大以后,一定要对妈妈好;现在这个社会很乱,假如我有力量的话,就要贡献社会,使社会安定;这些人真可怜,假如我有能力的话,我愿意帮助他们。像是这类的愿心,我想大家应该都发过,在我们的一生中都曾发过很多愿,我相信大家在过去生都是菩萨,曾经一生一生地发过菩提心,希望能帮助人。现在皈依三宝的人,都要发〈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因为所有的菩萨要成佛,都需要发这个愿,所以我们叫它通愿。

至于如何兑现?就是要奉献自己、成就大众。奉献自己、成就大众是没有条件的,不是为了求回馈的,而是因为你发的愿。发愿不是为自己,发愿是希望别人好,希望自己能努力付出,让其他人得到利益、好处与恩惠。如果我们过去从来没有发过愿,现在发愿也不迟;如果不肯发愿,我们的人品将没办法提升,坚固的自私心,就好像一根尖硬的刺,不时伤害着跟你接触的人,这样不仅伤害了自己,也伤害了他人。所以,要把心量放开,必须要发愿,发愿奉献自己、成就他人。

受报是责任,还愿是义务。义务是在我们本分的责任之外,奉献自己、利益众生,这是还愿。受苦受难是受报,救苦救难则是还愿。能够在受苦受难中,还能够救苦救难,那就是菩萨。

我们都是带着不完美的身心在人间活动,而以不完美的身心来看这个世界,这个世界绝对是不完美的。虽然如此,我们可以受报的心态接受我们的现实人生,以还愿的心态、观念改善我们的生命,这就是正确的佛教人生观。(选自《带着禅心去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