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的祇樹給孤獨園

網站服務選單

會員服務選單

相關聯結

  • 聖嚴法師所有著作
  • 人生雜誌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2024國際書展-書籍館

商品圖片

人生443期:當佛陀遇上現代青年

作者:人生雜誌編輯部

出版社:法鼓文化

出版日期:2020年07月01日

語言:繁體中文

系列別:人生單行本

規格:平裝 / 21x28 cm / 彩色

商品編號:1215000443

定價:NT$180

會員價:NT$50 (28折)

  • 接受海外運送
  • 接受7-11超商門市取貨
  • 接受新竹貨運貨到付款

精采書摘

< 回商品頁

【心農業進行式】菜園裡的四攝法

↑TOP
本以為種地瓜葉不是難事,
但不諳農事的妻子讓張顥嚴意外學了一課,
原來從種地瓜葉也能領受四攝法,
如果要推廣有機農法,首先就是四攝法的運用,
用身口意去感動身邊的人。

■ 張顥嚴(恆誠有機農場主人)

家園前,種有一畦地瓜葉,供應平日吃食菜蔬,因為家人工作忙碌,這種懶人蔬菜就成為耕作首選,飯前只消至園中摘取新鮮地瓜嫩葉,洗淨後汆燙淋上薑油、素蠔油,或者大火快炒些許佐味,就是飯桌菜食良伴,營養又美味。

冬末瓜葉收根,要讓地瓜葉重新恢復生機,必須在冬末清園,將田中地瓜藤曬至略為凋萎後,剪段重新插入土壤中,這對農家來說,是稀鬆平常的工作,妻躍躍欲試,加上朋友一家來訪,於是把種地瓜葉的工作交給妻與朋友一家人。

妻子的提醒

幾日後,在菜圃中澆水時,才發現地瓜藤只覆上淺淺的一層土,雙指夾住瓜藤輕抽,就把整段瓜藤抽離土壤,此時心中略有不快,心想:這麼簡單的工作,做之前也示範種了一小段,怎麼實際做起來和示範區差這麼多。妻喚我吃早餐時,只見我不斷地將瓜藤抽離土壤、重新挖洞、埋回土中,理都不理,知我心中不快,於是表明希望早餐後,能同她一起把地瓜葉種好。

餐後,我與妻再仔細地核對種植流程:先挖出深約10公分的溝,擺上剪好的瓜藤,然後把土覆上,澆水點根完成。如此簡單的流程,實際操作時就發現有些出入:妻一直把重點擺在瓜藤擺放的方向與角度,回饋我一開始教時提到用45度角擺放,而且我種的瓜藤明顯較挺些。然扦插地瓜藤能不能長成,關鍵是瓜藤有沒有與土壤充分接觸,能不能順利發根汲取土壤養分,和扦插角度的關係不大。

我本想將地瓜葉種植的方法傳授完,就著手田區內的工作,觀察到不諳田事的妻,還是沒領會種植方法,索性陪著妻把整畦地瓜葉重新種植完,也讓妻意會種植作物存活的關鍵--接地氣。感謝妻成熟賢慧,沒有棄嫌我性急臉臭,傳道過於簡化,並未仔細說明原則,還陪笑著一起重新種植完整畦地瓜葉。

菩薩在行利他道時,遵循的原則可歸為四面向:布施、愛語、利行、同事,首先菩薩必須用種種的方式,透過身、語、意傳遞對他有情的關心,想辦法給他好處,攝受他有情成為眷屬,願意聽菩薩的教悔,然後用種種柔軟語傳遞善美的教理,教導正確行持的作法,並且同他一起造善。在種地瓜葉的過程,我根本就忘失四攝法,若不是妻的微笑,才驀然想起:「啊!顥嚴菩薩,你不是說要學佛嗎?怎麼種個地瓜葉就忘記要學佛了。」

四攝法的有機農法

誠然,推動有機農業扎根的具體作法,就是四攝法。在返鄉種有機茶六年多來,第三年覺得自己的理論與技術都摸到邊,想著要怎麼擴大種植面積,於是到庄內租了一塊荒廢多年的茶園耕作。位在路邊的茶園,最不缺的是往來的關心與玩笑,關心是這個年輕小夥子有沒有辦法堅持做下去,玩笑是看到這塊土地草如此長,是不是主人都日曬屁股才下田管理。

茶園與紅龍果園比鄰,主人是個樸實的斜槓莊稼漢,平常幫人燒焊鐵件,兼業自己的果園,平常為了節省勞力,多用合成肥料搭配除草劑管理,也因為無法與隔壁田區畫設隔離帶的緣故,即使自己租的田區不噴任何農藥、不使用化肥,也無法申請有機驗證管理,儘管如此,我還是堅持用有機的方式管理茶園。

過了半年多,一日,我在租用田區噴灑發酵葉面肥,隔壁紅龍果田的大哥走過來寒暄,當時我半開玩笑說他最近田區雜草也長了,是不是旁邊有個不良示範,讓他也開始發懶,大哥看了一會兒,說:「其實我都有在觀察你怎麼作業,我覺得你的方法有道理,土壤會因為有雜草的關係愈來愈肥沃,沒有浪費肥力,又幫助排水,連農藥錢都省下來了。」

在那之後的半年,我觀察鄰居紅龍果田大哥開始不用除草劑,有雜草也是等草長到兩尺高時才用機器割除,施肥時甚至就學我直接施用在雜草上,因為沒有病害,不用噴灑農藥,只套了網袋防昆蟲、蝸牛咬食,以及鳥類啄食。

我向他訂了一籃紅龍果分贈親友,大部分的親友都回饋味道乾淨、不死甜,吃起來相當舒服,於是我又主動分享了大哥的聯絡方式,希望幫他們架起更多的橋樑。因為大哥的田區不用農藥、不用除草劑,等於我租的茶園旁多一大塊隔離田區,免除了農藥汙染的風險,往有機耕作發展又更進一步。

佛法的理論很美,真正碰上境界,能用上佛法改變緣起,更是美不勝收!我抬頭望妻揮汗,真覺得她才是個菩薩,她用笑容告訴我:「哎呀,要耕作有機,沒用上四攝法,沒有同我一起做事,你又怎麼當得成菩薩呢?」

作者小檔案:
張顥嚴,臺灣大學農業化學系碩士,因緣際會回南投竹山老家接手父親的有機茶園,融會土壤學、佛學,提出一套解釋自然界物質與能量流轉的心農法理論架構,為人類的農耕行為提供更宏觀的看待角度,也在務農中實踐佛法,讓佛法深入生活與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