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的祇樹給孤獨園

網站服務選單

會員服務選單

相關聯結

  • 聖嚴法師所有著作
  • 人生雜誌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商品圖片

《般舟三昧經》「除睡眠」之研究
A Study of “Eliminate Sleep” in the Pratyutpanna Samādhi Sūtra

作者:釋覺心

出版社:法鼓文化

出版日期:2020年07月01日

語言:繁體中文

系列別:中華佛學研究所論叢

規格:平裝/ 15*21cm / 256頁 / 單色印刷

商品編號:1111200561

ISBN:9789575988531

定價:NT$350

會員價:NT$298 (85折)

  • 接受海外運送
  • 接受7-11超商門市取貨
  • 接受新竹貨運貨到付款

精采書摘

< 回商品頁

問題意識與研究目的

↑TOP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節 問題意識與研究目的

一、「除睡眠」詞義考究

依據筆者的了解,早期佛教似乎沒有鼓勵修行者「徹夜不眠」地修持,如《增壹阿含經.地主品》所記載,尊者二十億耳非常精進修行,「初夜、中夜、竟夜」沒有一刻休息,甚至經行至腳壞血流,卻無法證得解脫。世尊遂以「彈琴喻」教他修行不能過於精進,亦不可懈怠,應離此兩邊而處於中道,如此修行方能成功。此外,佛在《增壹阿含經.力品》亦曾勸誡「徹夜不眠」地修行而導致雙眼失明的阿那律,必須適當地睡眠。

由以上兩個經證可知,世尊認為「徹夜不眠」地修行已經過於極端,遠離了中道原則。換言之,世尊並沒有鼓勵弟子「徹夜不眠」,常說「初夜、後夜不著睡眠,精勤思惟」。基本上,佛弟子在白天乃至夜晚都不應該貪著睡眠,但世尊允許弟子在適當的時間休息,如中夜時分。

然而,屬於初期大乘的《般舟三昧經》,卻似乎非常強調「徹夜不眠」的修行方式。耐人尋味的是,在其他經典中很難再找到如此注重「徹夜不眠」的文脈。細讀支婁迦讖所譯的三卷本《般舟三昧經》就會發現「除睡眠」、「除睡臥」、「却睡臥」、「棄於睡眠」、「不得臥出」等詞不斷出現在經文中,共計有十幾處之多。

後人普遍認為這些詞指的是「不睡眠」,如智者大師依據《般舟三昧經》所建立的「常行三昧」就強調九十日「不眠、不臥、不休息」地念佛。中國不少古德亦認為《般舟三昧經》最注重「不睡眠」,如明代蕅益在《法華經會義》及清朝道霈在《法華經文句纂要》卷一皆提出:「般舟……九十日中常行,不坐不臥,除睡為最。」問題是連續九十日「徹夜不眠」,豈非超出了世尊「初夜、後夜不著睡眠」的中道原則,讓本屬「易行」的念佛法門變得極其「難行」嗎?

一般人似乎很難做到連續數日乃至九十日「徹夜不眠」,就算勉強做到,恐怕只會導致嚴重疲倦與惛沈,進而出現幻境,反而妨礙了三昧的修習。如此說來,《般舟三昧經》就不是一部能夠被實踐的經典。可是,世尊應機設教、隨緣說法不外是為了引導不同根性的眾生皆能修證佛法,因此不可能教導「不可行」之法。既然如此,是不是後人對這部經有關「除睡眠」、「除睡臥」、「却睡臥」、「棄於睡眠」、「不得臥出」等詞的解讀有所偏差呢?

引起筆者繼續探究「除睡眠」等詞義的直接原因,源自於發現Harrison(1998)在其英譯《般舟三昧經》(The Pratyutpanna Samādhi Sutra)對這些漢詞有不一樣的解讀。Harrison並沒有將「除睡眠」、「除睡臥」、「却睡臥」、「棄於睡眠」、「不得臥出」統統翻譯成should not go to sleep(不應當睡眠),而是罕見地將大部分翻譯為eliminate sleepiness(去除睡意)。這一點引起筆者的注意。若「除睡眠」指的是「去除睡意」,或許更合乎佛法的修行原則。因為「三昧」的修習必須去除五蓋,而五蓋中的「睡眠蓋」可說相當於Harrison所謂的sleepiness(睡意)。筆者發現在《般舟三昧經》的異譯本—《賢護分.三昧行品》,確實提到「除睡蓋」,如下所示:

《般舟三昧經》:「精進『除睡臥』,三月莫得懈。」
《賢護分》:「念勤精進『除睡蓋』,三月不坐唯經行。」

可見《般舟三昧經》中的「除睡臥」,在異譯本《賢護分》的相等經文中為「除睡蓋」。這一點,和普遍上認為「除睡眠」即「不睡眠」,可說差之毫釐失之千里。「除睡蓋」表示晝夜六時保持正念正知,「睡眠蓋」生起時,極力去除它,但可以在適當的時間(如中夜)睡眠;而「不睡眠」則表示晝夜六時都「不睡覺」,但可以終日「惛沈」。由此可見,「除睡眠」等詞的不同解讀,將會導致「般舟三昧」修法上的極大差異。這,對於「般舟」行者而言,無疑是重要的課題。

於《般舟三昧經》中出現的「除睡眠」等詞指的是「不睡眠」,還是「除睡蓋」?這是筆者嘗試釐清的問題,為撰寫本書的主要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