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的祇樹給孤獨園

網站服務選單

會員服務選單

相關聯結

  • 聖嚴法師所有著作
  • 人生雜誌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2024國際書展-書籍館

商品圖片

《般舟三昧經》「除睡眠」之研究
A Study of “Eliminate Sleep” in the Pratyutpanna Samādhi Sūtra

作者:釋覺心

出版社:法鼓文化

出版日期:2020年07月01日

語言:繁體中文

系列別:中華佛學研究所論叢

規格:平裝/ 15*21cm / 256頁 / 單色印刷

商品編號:1111200561

ISBN:9789575988531

定價:NT$350

會員價:NT$273 (78折)

  • 接受海外運送
  • 接受7-11超商門市取貨
  • 接受新竹貨運貨到付款

精采書摘

< 回商品頁

摘要

↑TOP
《般舟三昧經》(Pratyutpanna Samadhi Sutra)是初期大乘其中一部重要經典,記載著念十方現在佛的方法。依此經修持,能達到「定中見現在諸佛現前」的境界——「般舟三昧」(pratyutpanna samadhi)。後漢時期,支婁迦讖(Lokaksema,147-246)將此經帶到中國,並於光和二年(179)譯成漢文。

此經多處提到「般舟」行者必須「除睡眠」、「除睡臥」、「却睡臥」、「棄於睡眠」、「不得臥出」,後人普遍將它們解讀為「不睡眠」,因而發展出九十日「不睡眠」的「般舟三昧」修法,一直流傳至今。然而,九十日「不睡眠」可能嗎?儘管覺得不太可能,自古以來卻有不少人實踐之。無論如何,筆者從《般舟三昧經》之異譯本——《賢護分》及Harrison(1998)之英譯本發現,「除睡眠」等詞部分被譯為「除睡蓋」。到底「除睡眠」等詞指的是「不睡眠」、「除睡蓋」或其他意思?這是本書嘗試釐清的問題,分四個階段以探討之。

第一、釐清《般舟三昧經》的整體修法,進而釐清「除睡眠」在整體修法之定位。從中發現「般舟三昧」之成就,不在於「不睡眠」,而是必須具足「佛加持力」、「三昧力」、「本功德力」三個因素。在提昇「三昧力」的過程中,必須依照一定的次第,即:持戒完具→獨一處止→心念佛→一心念→定中見佛→觀空。

第二、本書通過漢、藏、現代譯本《般舟三昧經》之比對研究,並考察「除睡眠」等詞在其他漢譯經論之定義,發現「除睡眠」等詞指的是「除睡眠蓋」,而非「不睡眠」。

第三、由於《般舟三昧經》普遍被認為以「頭陀」為行法,本書進而考察「頭陀苦行」對於「睡眠」的立場,發現「頭陀苦行」者並非「不睡眠」,而是不能以「躺臥」的姿勢入眠而已。若有人嘗試完全「不睡眠」,世尊都會勸誡他們:「精進不能過於極端,應保持中道」或「眼以眠為食,汝可就寢」。可見,世尊並不鼓勵弟子完全「不睡眠」。

第四、九十日「不睡眠」的「般舟」與「常行三昧」有密切關係,因此本書亦考察智者大師對「睡眠」的觀點。其結果顯示,智者大師並不主張連「中夜」也「不睡眠」,而是從兩個層面對治「睡眠」:1. 正修止觀時,必須「棄除睡眠蓋」,否則無法入定;2. 散心時,必須「調眠」,不能勉強「不睡眠」。

可見,九十日完全「不睡眠」的修法並非智者大師的本意。由上述探討可知,《般舟三昧經》之實踐無須拘泥於「不睡眠」的形式,但若要證得「般舟三昧」,「去除睡眠蓋」卻是必要的。

關鍵詞:《般舟三昧經》、般舟三昧、除睡眠、不睡眠、常行三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