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的祇樹給孤獨園

網站服務選單

會員服務選單

相關聯結

  • 聖嚴法師所有著作
  • 人生雜誌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商品圖片

48個願望:無量壽經講記 (簡體版)
Forty Eight Vows: Commentary on the Sutra of Immeasurable Life

作者:聖嚴法師

出版社:法鼓文化

出版日期:2020年06月01日

語言:簡體中文

系列別:現代經典

規格:平裝 / 15x21 cm / 136頁 / 單色印刷

商品編號:1131500031

ISBN:9789575988470

定價:NT$160

會員價:NT$136 (85折)

  • 接受海外運送
  • 接受7-11超商門市取貨
  • 接受新竹貨運貨到付款

精采書摘

< 回商品頁

【法藏比丘的赞颂】

↑TOP
一、赞佛功德

「光颜巍巍,威神无极,如是炎明,无与等者。」

这四句偈是形容佛的身相光明庄严。「光颜巍巍」是指佛的面容发出紫金色的光芒,令人觉得崇高伟大;「威神」是指佛的威德不可思议,威仪万千,让人觉得无法衡量、无与伦比,不能侵犯。

我曾经看过名漫画家蔡志忠先生所画的漫画,把大人物画得很大,小人物画得很小,而问他:「人体都是差不多大的,为什么你画的大人物和小人物,尺寸差距这么多,岂不是与事实不符吗?」

他说:「师父,事实上,一般人看到大人物时,总感觉自己很小,大人物很大,所以我是画出大家心中的大人物和小人物。」

他又说:「师父,我们看到的不是真正的平等,我画的是人心的感受。」

诸位是否也有这种感觉?看大人物就觉得他比你大,或者认为自己是大人物时,就觉得自己是个巨人。以菩萨眼光来看佛,一定觉得佛是巍巍然、威神无比,不同于一般常人。事实上在佛经里所描写的佛,不论是化身、报身,也都比一般的人及天人,要大得多。

「如是炎明,无与等者」,炎是两个火字重迭相加,火有火焰、光焰的意思,光焰上再加光焰,就是表示非常光明,世上没有任何发光的东西,可以跟佛身的光焰相比拟的。

「日月摩尼,珠光炎耀,皆悉隐蔽,犹如聚墨。」

这四句偈是在说明:若用世间最光明的东西,例如日光、月光、摩尼宝珠光,与佛身相的光明对照相比的话,世间的一切光,就会黯然失色,简直就像黑墨一样。

「如来容颜,超世无伦,正觉大音,响流十方。」

佛的脸上放光,无与伦比,佛所宣扬的妙法,音声响遍十方诸佛国土。

有以「佛面犹如净满月」来形容佛的面孔如八月中秋夜晚的明月,清净、圆满、明亮、清凉;然而中秋的月亮表面还是有一些黑影,佛面却是毫无瑕疵的。

法藏比丘不仅赞叹佛的面相、身相,更赞叹佛在说法的法音,那是世出世间的「正觉大音」,不是凡夫众生的世间音,也不是二乘圣者的出世音。

基督教的《新约》,将基督的教义称为「福音」,佛教则把佛法,称为大觉者的「法音」。福音的「福」对佛教徒来说,只是修人天福报,最多是享受天界福报;可是大觉世尊的法音,是帮助众生除烦恼、越三界、出苦海、成佛道的智慧,故名为正觉大音。

「响流十方」意思是,只要有佛出世、说法、度众生,十方一切佛国净土的诸佛及诸有情,便会知道有这一尊佛在说法,如同释迦牟尼佛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说法,十方无量诸佛的世界,都知道有佛出世、有佛说法。

「戒闻精进,三昧智慧,威德无侣,殊胜希有。」

这是赞叹佛的所有威德,包括持戒、闻熏、精进、禅定、智慧等,都比一切大、小乘的圣者稀有殊胜。

佛是持戒最精进、最圆满、最究竟的人,圆满成就一切大、小乘的净戒。凡夫持戒是坏事不做;菩萨持戒是不得做坏事,也不得不做好事。小乘人持戒,仅要求身、口二业不作恶;大乘菩萨持戒,必须身、口、意三业清净。大、小乘圣者,都有道共戒,自然不犯恶业,但唯有佛的戒德庄严,已经圆满无缺,故称「无侣」。

「闻」是听到的意思,对凡夫来说是听佛法,在诸佛菩萨来说,则是听闻众生受苦、求救的声音。凡夫的耳朵就是喜欢听人家赞叹自己的话,也善听所有人批评别人的话;但是我们学佛的人,应该学诸佛菩萨,听闻法音,听闻众生受苦受难的声音,而适时适地恰到好处地帮助他们。

「精进」就是永远不懈怠的意思。懈怠和精进是相对的,如果应该做、能够做,却不去做,或是心存现在不做,下次再做,甚至今天不做没关系、今生不做也没关系的心态,就是懈怠。相反地,精进则是充分利用每一个现在,乃至于每一分、每一剎那的现在,努力持净戒,努力闻佛法,努力修禅定,努力增智慧;虽然只有诸佛菩萨才能如此精进,但我们凡夫也应该尽力学习,尽力去做。

「三昧」是指在禅定的功用,亦即心中无杂念,便能不受外界的任何困扰。

「智慧」分为有漏与无漏。凡夫以自我为中心,纵然很聪明,还是有我执在,所以是有漏的智慧;大菩萨没有自我中心,具备无漏的智慧;佛则是圆满的觉者,所以是无人能及的一切智者。

「威德无侣,殊胜希有」,是因为世尊具备戒、闻、精进、三昧、智慧的五种条件,是世出世间一切圣者中的最上圣者,所以佛的威德,殊胜稀有,无人能比。

「深谛善念,诸佛法海,穷深尽奥,究其崖底。」

这是形容世自在王如来的智慧。「深谛」就是彻底的认识和了解;「善念」是非常深刻地忆念着,也就是深刻地理解而经常不忘「诸佛」所说的「法海」胜义。法就是由诸佛所证所说的道理,让我们听了以后,照着学习,照着实践,也照着去如实修证。「海」有两层意思:第一是广大无际,第二是深厚无底,是形容佛法无量无边;虽然诸佛所言说的法有限,但是其法义内涵是无限的。

诸佛的法海,包括十方一切诸佛所证所说的种种法,可分成义海和理海,所有有关佛教的名词,称为「义海」,亲自实证如来的法身,称为「理海」;通达无量法义,是为深彻义海;如能修行佛法而达明心见性,那就是实证理海;义海属于思辨,理海出于经验。

如来对于高深奥妙的诸佛法海,都能透彻体会,达于崖底。这是赞叹如来的智慧弘深,无障无碍。

「无明欲怒,世尊永无,人雄师子,神德无量。」

「无明」是烦恼的根本,无明会障碍善根,令人不起智慧;而由无明所产生烦恼的现象,就是贪、瞋、痴三毒。

所谓「无明、欲、怒」,实际上就是指的愚痴、贪欲、瞋怒,称为三毒。众生在没有成佛之前,永受烦恼困扰。有烦恼,受困扰,竟不自知是烦恼,便叫作无明。

有的人,天天觉得很欢喜、很高兴,不觉得有什么不好、不舒服的,还认为这就是没有烦恼;但其实天天都在贪、瞋、妒嫉、怀疑中打滚,却不知道那就是自害害他的烦恼,就是无明。佛则是无明根断,烦恼已尽,永无三毒了。

「人雄师子,神德无量」,这是形容佛的威德、威神、法的威力,无量无边,像人中的雄狮。威武、勇猛的狮子,称为百兽之王,而佛是众生之中的法王,说法如狮吼,一切众生听到了佛的法音之后,都会弃邪归正。

「功德广大,智慧深妙,光明威相,震动大千。」

在《涅盘经》里面提到佛有三种功德:般若德、法身德、解脱德;以般若证法身、得解脱,叫作三德圆明。佛的功德广大,是无法衡量的,所以称为「功德广大」。所以,听闻佛法,比听闻其他学问的功德要大,因为佛的智慧,是从佛法的修证而得到的,而且佛的智慧是最深广最圆满的。

佛的功德无量,而凡夫之人能有什么功德?给人一碗饭吃,给人一件衣服穿,给人一点钱用,救人一条生命,这都是功德,是救人色身、肉体的寿命,功德当然很大;但如果能布施佛法,则是救人法身的慧命,这样的功德更大;又如果能用佛法自度自救,救度一切众生,便是修行菩萨道,这样的功德最大。若仅以佛法自利,顶多是「有修有证」,若能利益众生,则名为功勋,亦名功德。

「光明威相」,是形容佛的慈悲光及智慧光,包括照亮众生世界的慈悲光,以及破除众生无明的智慧光。如果只有智慧而慈悲不足,那是修小乘的人,小乘人也有慈悲,只不过没有像菩萨及佛那样永远度众生的大慈悲。

佛的三十二种大人相,都是威神庄严相,由于佛有光明和有威德的相貌,以及智慧深妙能如狮子吼般地说法,因此能震动大千世界,唤醒六道昏蒙。

一个太阳系等于一个小世界,一千个小世界叫作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叫作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叫作大千世界,大千世界共有小千、中千、大千三个层次,所以又叫作三千大千世界。

每一尊佛弘化的范围叫作一个大千世界,释迦牟尼佛弘化的世界,就是我们的娑婆世界,娑婆世界就是一个大千世界。而释迦牟尼佛的色身,是为了度化娑婆众生而来,除了地球世界之外,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的三千大千世界里,释迦牟尼佛有千百亿个化身。

二、发愿作佛

「愿我作佛,齐圣法王,过度生死,靡不解脱。」

此偈是法藏比丘所发无上菩萨心的正愿,前面都是赞叹世自在王如来的各种功德,现在是法藏比丘自己发愿,愿他自己成佛,而且希望:他在成佛后的功德、智慧、光明,都能跟法王一样。

法王也是佛的别称,世自在王佛是法王,阿弥陀佛是法王,释迦牟尼佛是法王,药师佛等也都是法王。因此,在西藏凡是转世的大成就者,都被誉封为法王;但此处所指的是佛,也唯有佛,才是真正的法王。

「过度生死,靡不解脱」,有两层意思:
1. 自己本身已经由于佛法而度脱了生死。
2. 使得如法修行的人,也都能度生死苦海,获得解脱。

「布施调意,戒忍精进,如是三昧,智慧为上。」

为完成圆满的佛果,先要修行六度,就是首先以布施调整自私心,长养慈悲心,再修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以及无漏的智慧。

「三昧」,梵文samādhi,就是定、等持、现法乐住、息虑凝心等的意思。可解作禅定,也可解作任何一样的修行,到究竟的深处,都能成为定慧不二的三昧。法门无量,每一法门都能让我们通向涅盘、解脱,任何一项成佛的修行法门,精进不懈,都能得智慧,都能得禅定,所以门门都能成为三昧;其实若和清净的智慧相应,做任何事都能得三昧。

六度之中的每一度,若与智慧相应,都能成为三昧。有人说布施最容易做,人人都会,但唯有不求回馈的无相布施,不着相,不问有没有功德,才是大功德,才能得布施三昧。

有人认为,持戒只是修人天福报,这只讲对了一半,那得看你持的是什么戒?用什么心来持戒?以求取人天福报的心,或者怕下地狱受苦报的心来持戒,顶多是得人天福报而不得持戒三昧;若能不为求取什么而严持佛戒,就能得持戒三昧。

「吾誓得佛,普行此愿,一切恐惧,为作大安。」

这是说,法藏比丘发愿自己一定要成佛,要好好地依愿修行,普度众生,使得一切有恐惧的众生,能够得到最大的平安。

生命是一种果报,应该要受的,逃也逃不掉,不该得到的,求也求不得。知道了佛法,受用了佛法,就不需恐惧;何况对于学佛的善人,尚有诸佛菩萨,以及护法天神的日夜护持。